南通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 用奮斗推動經濟強起來

2021年02月03日15:52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用奮斗推動經濟“強起來”

1日,南通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南通調查隊正式發布2020年南通市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10036.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7%,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2.4和1.0個百分點。GDP突破萬億元,標志著南通綜合實力、生產能力邁上了新台階。這是一座城市起航的新篇章,也是一座城市重新定位與評估的開始。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過萬億”,給極不平凡的2020年和“十三五”留下了一個裡程碑式的注腳﹔“奮斗”,則為2021年和“十四五”給出了一個鮮明的指向。

以奮斗者的姿態 答好新時代的答卷

歷史,總是在特殊年份給人以汲取智慧、拼搏奮斗的力量。

2020年,我市在極不尋常的年份創造了極不平凡的成績,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一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加快落地轉化,“大項目突破年”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城市格局實現戰略性拓展,生態環境質量創監測以來最好水平,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39.3億元,增長3.2%,超全省平均增幅,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地方稅收收入總量均列全省第四位。回望“十三五”期間,南通GDP連跨三個千億級台階,年均增長7.0%,分別高於全省、全國1.2、0.7個百分點,所轄縣(市、區)經濟總量均過千億元,“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事非經過不知難。決戰決勝“過萬億”,我們靠的是面對大機遇時的拼搶,靠的是重大項目的支撐,靠的是“南通好通”的紅利,靠的是先進制造業的根基,靠的是體制機制創新的活力……多種元素協同發力,共同抬升了全市經濟的底部。這些既是我市成功的密碼,也是未來發展動力之所在。

去年年初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上,“南通發展四問”振聾發聵:面對新機遇、過萬億、大項目、爭先鋒,我們准備好了沒有?

機遇,抓住了才是良機,錯失了就是危機。全市上下堅持“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搶抓區域交通格局、產業布局、城市功能等加速重構的寶貴機遇,推動產業層次、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等各方面同步邁上台階,加快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在長三角一體化格局中審視和謀劃城市發展,明確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努力把機遇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強富美高,經濟強是基礎。南通對“強”更是情有獨鐘、孜孜以求:既是強富美高的強,又是強支點城市的強,更豐富了“萬億”的內涵。

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正當其時。從重大交通布局來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鐵路開通,北沿江高鐵、南通新機場、過江通道等一批具有格局性的重大戰略項目推進實施,我市樞紐地位進一步強化﹔從區域發展來看,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的建設,進一步加速我市沿海高質量發展,打造發展新引擎﹔從重大產業布局來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使我市沿海地區對蘇南及長江沿線重特大基礎產業項目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從中心城市發展來看,我市作為江北唯一城市納入上海“1+8”都市圈,同時海門撤市建區的實施,將有效優化城市發展框架布局,更好地與上海、蘇南同城化發展,我市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必將實現突破性提升。

“與上海的深度對接,是南通過萬億的重要動力和源泉。”在市委黨校教授季建林看來,我市最重要最正確的事情,就是拼命打破交通瓶頸。我市與上海隔江相望,看上去很近,但始終礙於天塹瓶頸沒法融入。從過去“南不通”到如今能夠北上南下、通聯四方的樞紐之城,交通蝶變為我市聚集生產要素提供了極佳載體,為我市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提供有力支撐。

時光不負奮斗志,答卷之上寫初心。全市所有的縣(市、區)都和上海相關縣區建立園區共建合作關系﹔成立蘇錫常通跨江融合產業協作聯盟,近三年,累計承接蘇南億元以上項目123個、總投資超千億元。

以奮斗者的智慧

加速新舊動能轉化

經濟體量由大到強、加快發展,關鍵是抓住新舊動能轉換這個“牛鼻子”。

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是抓手。2020年,我市新開工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183個、5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47個(其中10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28個),新開工重大項目數量創歷史新高,省級重大項目數量位列全省第一、連續五年全省領先。

順應生產力布局由沿江沿湖向沿海調整轉型的趨勢,我市奮力實施優江拓海、江海聯動,以中天精品鋼、華峰超纖、桐昆PTA、金光紙業為代表,一批來自蘇南、上海的百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落戶南通。在招大項目、引好項目過程中,我市緊扣供地、供電、能評、環評、施工許可等項目建設關鍵環節,制訂項目推進“時間表”“路線圖”,實行挂圖作戰、節點管理,加大土地、資金、能耗、環境容量等資源要素統籌力度,確保滿足重大項目建設需要。中航科技輕合金新材料一期從開工建設到竣工投產僅用了15個月時間,刷新了央企投資建設的最快紀錄。

項目落地,關鍵要具備與之相匹配的平台載體。我市建強承載重大項目的主陣地,讓新項目得以“火力全開”。“大通州灣”以呂四港作業區為起步港區、通州灣作業區為主體港區,探索建立與蘇州港、上海港合作共建模式,碼頭、疏港內河航道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確保一年建設、兩年開港、三年成規模。依托沿海深水大港建設,積極打造千億級高端綠色臨港產業基地,目前已落戶中天綠色精品鋼、桐昆聚酯一體化等一批百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以“去行政化”改革為突破,以跨江融合為路徑,激發開發園區體制機制創新活力。以省級以上開發區為主體,整合周邊園區,實行區鎮分設,引導每個園區確立1-2個特色主導產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實施蘇通、錫通兩個跨江合作園區一體化運作,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新增在手在談2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6個。實施海門疊石橋和通州志浩兩大家紡市場協同發展,進一步放大南通家紡市場作為世界三大家紡交易中心之一的影響力。

新舊動能轉換,創新是引擎。我市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下轉A2版)

(上接A1版)“十三五”以來,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80家,較“十二五”末翻番﹔建成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592家,總數位居全省第四﹔實施5萬元以上的產學研合作項目3438項,引進建設了60多家技術轉移機構。神州龍芯是我國第一家全國產CPU“龍芯”企業,從北京整體轉移落戶至南通崇川區,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國家商用密碼全系列產品開發以及AI技術及其應用產品的開發。受益於我市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良好環境和產業鏈,神州龍芯剛剛獲得2021中國IC風雲榜“年度IC獨角獸獎”。

創新,還促進了“老樹發新芽”。我市結合自身傳統優勢和現代產業理念,以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為三大重點新興產業,做大做強“3+3”先進制造業集群,以航空、生物醫藥等產業為發展重點,立志要做“長三角北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工信部門指導企業積極創建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建設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扶持180個技改項目共4.6億元,創建和實施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2個,省級智能示范車間(工廠)73個。梯度培育一批1000億、500億、200億和100億級基地型龍頭大企業,深度挖掘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集聚一批行業地位突出、技術水平領先的單打冠軍和隱形冠軍,在優勢產業領域精耕細作,形成更多獨門絕技。

光榮的桂冠從來都是用荊棘編織而成,勝利的果實也總是由汗水澆灌而來。圍繞半導體材料、設備、封裝測試、5G、大數據、新基建等產業,我市進一步突出創新核心地位,聚焦重點產業“卡脖子”環節,實施產業創新專項行動、企業研發機構高質量提升計劃。

以奮斗者的勇毅

創造更多“滄桑巨變”

世界之大,光陰之長,需要用奮斗者的腳步去丈量,也唯有奮斗者的腳步,才能在歲月的長廊裡留下經久不衰的回響。

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發展階段對江蘇提出的殷切希望。踐行總書記殷殷囑托,市委、市政府高點站位,將奮力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勇當全省“兩爭一前列”排頭兵,確定全市“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主要的奮斗目標。南通人正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品格,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直挂雲帆濟滄海的魄力,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融入蘇南、向海圖強,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接續奮斗中跑出更好的成績。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市一如既往強調“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更大力度突破重大項目”。一季度,南通181個重大項目已集中開工,總投資1825億元,項目數和投資額較2020年初分別增加25個、794億元。憑借大項目支撐、大產業引領,我市高質量發展必將一路高奏凱歌。

發展不止,奮斗不息。認清歷史的來路,才能看清未來的出路。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市經濟總量與蘇州體量大體相當,但如今,我市經濟總量僅佔蘇州一半。展望未來,我市交通的短板已經拉長,更加“好通”的南通一路向南,正加快形成與上海、蘇南水平相當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深化與上海、蘇南科技創新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開發園區的升級版將成為南通高質量發展主陣地,也將在南通經濟發展版圖中成為重要增長極。

歷史的畫卷,在新征程中鋪展﹔時代的華章,在奮斗中續寫。“十四五”的新征程上,沒有“容易”二字,拼搏始終是最動人的音符,奮斗始終是最鮮明的旋律。連接昨天與今天、照亮來路與征途的,一定是數百萬江海兒女牢記總書記囑托、再來一次高質量發展“滄桑巨變”的執著奮斗。 本報記者 朱蓓寧 劉璐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