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脫貧攻堅走出特色之路 8年投入15.8億元

2021年03月01日14:56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南通脫貧攻堅走出特色之路

2012年年底,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不久,黨中央就突出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承諾“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至此,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2013年,黨中央提出精准扶貧理念和創新扶貧的工作機制。8年過去了,南通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作為“賬房先生”,市財政局的“賬本”裡都記了些啥?

統計數據顯示,2013-2020年,市財政部門累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15.8億元(“十三五”期間合計15.3億元),其中專項扶貧資金1.9億元,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用於脫貧攻堅0.4億元,行業扶貧投入10.9億元,對口幫扶中西部地區資金2.5億元等。

在這組投入數字背后,市財政部門認真履行脫貧攻堅主體責任,把脫貧攻堅工作擺在“三農”工作的首要位置。市財政局局長黃林華說,近年來,市財政重點圍繞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和解決建檔立卡低收入戶脫貧兩大重點工作,積極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富有南通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至2019年底,對照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年的標准,我市在庫建檔立卡55561戶、96105人全部脫貧,104個省、市級經濟薄弱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均超過45萬元,提前一年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支持項目建設,

推進經濟薄弱村發展

“市財政自2012年起投入3.24億元對424個市級經濟薄弱村進行首輪扶持,在此基礎上,‘十三五’期間,按照6%的比例又確定了92個市級經濟薄弱村,重點支持開展項目建設。市財政給予每村80萬元補助,薄弱村所在的縣(市、區)給予不低於100萬元的財政補助,其余資金由村所在的鎮(街)、挂鉤部門單位和企業等共同籌集。”市財政局農業農村處負責人薛曉東介紹,截至目前,全市92個薄弱村的項目已完成,市財政撥付補助資金近7000萬元,村均形成不動產面積798.61㎡,不動產權証全部辦理到村。

薛曉東說,在項目帶動下,市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至2019年,92個市級經濟薄弱村村營總收入6987.59萬元,同比增長16.6%。不僅如此,我市將高標准農田建設向經濟薄弱村傾斜,為確保92個經濟薄弱村在2019年實現高標准農田建設全覆蓋,市財政在上級投入基礎上每畝再追加投入1500元,整合用於提高經濟薄弱村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標准和新建烘干中心等農業公共服務設施,其中500元專項用於補助給新增佔補平衡的村﹔自2018年起,市級財政追加投入標准提高為2500元/畝。通過整村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的經濟薄弱村,可溢出3%的耕地面積作為村集體資源,進一步帶動村營收入的增加。 

此外,我市加快發展新型合作農場。近年來,我市以整市推進高標准農田為基礎,支持和鼓勵村集體牽頭創辦新型合作農場,增加村集體經營收入。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新型合作農場255家,經營總面積13.7萬畝,村均規模537.25畝。兩年來,市級累計撥付補助資金2822.8萬元,縣級財政配套補助共5440.8萬元,目前新型合作農場建設已逐步成為脫貧增收、強村富民的重要抓手。

精准施策,

助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增收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我市明確將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健康扶貧工作范圍,全面推行‘先診療后付費’,全面取消住院預付金,有效解決了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的就醫墊資壓力。”薛曉東說,我市精准施策,定向發力,將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醫保,居民醫保個人籌資部分由財政全額補助。符合大病保險規定的,享受起付標准降低50%、各支付段報銷比例提高5%的待遇。

與此同時,醫療救助優先銜接,我市出台《關於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施意見》,將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范圍,醫療救助額度不低於醫保范圍內自付費用的70%,年度封頂線不低於當地基本醫保封頂線的50%,住院醫療費用不設封頂線。商業保險優先補充。我市為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購買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等商業保險,列入市政府2018-2020三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保費標准不低於每人每年120元,對參保對象因40種重大疾病或意外傷害合規醫療費用剩余部分由財政給予全額補償,在界定的40種大病范圍內全額報銷。

在產業扶貧方面,推動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與帶動低收入人口脫貧銜接,出台全省首家《地方農業融資擔保費補助實施辦法》,對南通地區發生的政策內擔保費用由市級財政負擔50%,對新型經營主體直接減半收取。在全省首家設立農業融資擔保貸款應急轉貸資金,幫助新型經營主體資金緩解緊張壓力,促進新型經營主體為建檔立卡低收入戶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增收脫貧。

在教育扶持方面,“十三五”以來,市財政每年安排助學經費600萬元,幫助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子女入學,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徹底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建立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和輟學學生復學勸返機制,建檔立卡低收入戶80人已全部銷賬。全面落實國家各項助學政策,免除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出台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提高資助精准度。

健全機制,

為脫貧攻堅提供制度保障

“我市著力實施健康援助、產業引領、就業創業、資產收益、教育助力、住房安全、兜底保障、助殘護殘、扶貧扶志九大行動,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市財政局副局長丁亞勇說,“十三五”期間,我市注重將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實行兜底幫扶,對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

據介紹,我市出台的《2020年南通市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實施方案》,將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監測期內因疫等導致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的四類困難群眾作為重點監測對象,實現了城鄉低保標准一體化,從2020年7月1日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提至710元/月,由財政資金承擔兜底保障。市財政專項支持近300萬元建設全市“陽光扶貧+”監管平台,將全部建檔立卡戶和機關部門單位20家80條資金線全部錄入系統,做到對所有涉農資金監管全覆蓋、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戶管理全覆蓋。每年參加市扶貧辦組織的“拉網式”排查與交叉互查,對建檔立卡低收入戶進行入戶核查,確保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在健全脫貧督查機制的同時還進一步落實脫貧幫扶機制,丁亞勇說,市財政與海安市曲塘鎮銀樹村挂勾結對幫扶,由機關黨委牽頭,相關責任處室參加,每年初與村組織會商,制定幫扶措施,幫助發展村集體經濟,每季度到村入戶走訪不少於1次,幫助解決有關問題。據了解,銀樹村已率先在全市92個經濟薄弱村中實現村營收入50萬元以上。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黃林華說,站在“十四五”開局的歷史節點上,市財政局將著力推進統籌解決城鄉相對貧困問題,發揮市場調節功能,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落實政策惠民、產業富民、兜底保民、幫扶助民各項措施提供資金保障,促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解決相對貧困有機銜接,不斷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從源頭上筑牢發生貧困的“截流閘”和“攔水壩”,有效控制貧困增量和返貧問題。(李 彤)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