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月江蘇主要經濟指標實現恢復性快速增長

2021年03月26日06:59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江蘇經濟開局之年實現“開門紅”

淡煙微雨、青麥孕穗,眼下正是魚米之鄉江蘇一年中最富生機的時節。生機與活力,不僅蘊藏在充滿希望的田野和江河湖海間,更涌動在這個東部經濟大省的重大項目開工工地上、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內、城鄉商超裡和外貿港口中。

來自省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1-2月,我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經濟運行延續去年以來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的態勢,工業、投資、消費、進出口等主要指標均實現恢復性快速增長。“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首個季度,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開門紅”已是“指日可待”。

創新引領,工業發展含金量躍升

3月1日,對剛剛“兩歲半”的南京秦淮硅巷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秦淮硅巷創新實驗室成立,預示著這處城區產業創新“策源地”又增添了新動能。

時間撥回兩年半前,這條硅巷帶著人們對老城區產業轉型的無限期待而誕生,成為南京在城內搭建的首條城市硅巷,旨在通過對老寫字樓、老廠房和棚戶區的改造,釋放創新空間,使創新活力在技術、產業、人才和城區間流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中關村天合成果轉化南京分中心等項目第一時間紛紛簽約落戶。

兩年半過去,創新實驗室的“破土”,標志著將在此前已有的產業轉型基礎上再尋“增量”。“一個成熟的硅巷體系應該是空間+產業+生態,在繼續挖掘科創空間、持續優化產業內涵的基礎上,下一步,我們要全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這是贏在未來的關鍵。”南京白下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仲金告訴記者,依托創新服務生態的優化,硅巷周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55研究所、8511所、5311工廠、金城集團和晨光集團等一批大院、大所、大企有了融合發展的“撬動點”。

秦淮硅巷,不僅是南京老城區產業轉型的生動案例,更是我省產業基礎再造和現代產業體系長板鍛造的縮影。就在南京努力為智能制造相關產業賦能時,蘇州也有了新動作。3月8日,《2020年蘇州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不僅系統梳理了當地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基礎與成效,更圍繞“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謀劃布局創新發展的新優勢。

從南京、蘇州再到全省,聚焦工業發展的動能轉換,成為今年以來的顯著亮點。制造企業研發投入“節節攀升”,進一步放大了重點產業發展中的創新引領作用。而令企業吃下“定心丸”、積極增加研發投入的“根源”,還來自本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

新政的出台,讓制造研發企業發展底氣更足,也令工業大省江蘇迎來發展中的又一個“春天”。全球風電傳動設備領軍企業、連續6年穩坐全球行業第一的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張伶興奮地表示,“2020年第四季度報表顯示公司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約1.61億元,2019年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600余萬元,這些都大大激勵了我們在技術研究領域繼續加大投入。”

工業發展的含金量,在技術創新與服務創新的持續投入中得以提升。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2%,較2019年同期增長22.9%,兩年平均增長10.8%。同期,高技術行業增加值增長56.0%,比2019年同期增長36.2%,兩年平均增長更是達16.7%。

有效投資,穩健增長“后勁”積蓄

3月24日,在連雲港東海縣如意情珍稀菌菇生產及深加工一體化項目基地,全省714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以現場推進會的方式集中開工,總投資達1455億元。

“今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起步之年,‘三農’領域的投資建設任務更重、要求更高,發展空間也更大。我們將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年’活動,用工業化思路抓‘三農’,以重大項目為突破口,持續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推進會現場,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雲說。

作為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在今年以來全省經濟發展的熱潮中,上升勢頭更為穩健。這樣的“穩健”,來源於全省各級重大項目的逐一開張。

早在今年2月26日元宵節當天,全省總投資達1.3萬億元的146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吹響了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十四五”凝心聚力抓項目、謀發展的“沖鋒號”。重大項目牽引著有效投資,成為拉動全年乃至“十四五”期間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以及完善發展結構、優化經濟布局的關鍵。

“這些重大項目既有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項目,又有產業發展領域強弱項、鍛長板項目,還有民生發展和生態環保項目,體現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順應了江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投資不僅僅聚焦眼下,“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要著力實施一批強基礎、增功能、調結構、惠民生、利長遠的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生態環保項目、重大民生項目,牽引有效投資、擴大有效需求、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第一步邁准、邁穩、邁出新氣象。”

新氣象扑面而來。3月13日,在省重大項目邁勝質子醫療設備產業化基地的施工現場,作業車輛來往不絕。再過不久,這裡將被打造成千億級的高端醫療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質子治療是腫瘤精准放射治療的先進技術。目前,國內使用的質子放療系統主要依賴進口。”邁勝醫療集團董事長田源介紹,此次在蘇州落戶的邁勝質子醫療設備產業化基地一期項目總投資7.9億元,項目投產后,可形成年產質子放療系統15套的規模,“國產化后,可實現高端放療設備技術自主可控。”

投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振奮人心﹔投資的未來,前景可期。今年以來,我省投資恢復明顯加快,重點領域投入快速增長。1-2月,我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3.9%。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6.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5.5%,高技術制造業投資的增幅則更是達到70.9%。

激發內需,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

3月的江蘇,生機盎然、春意正濃。在這裡,生態稟賦、文化底蘊相得益彰,孕育出特色鮮明的文旅資源,也催生了潛力巨大的旅游市場。

文旅市場,是亟待深度開掘的內需“富礦”。3月24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現場宣布,名為“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的文旅消費推廣季將於3月27日啟動,“活動目標帶動3億人次參與,推動旅游電商頭部企業為我省輸送游客量超3000萬人次,進一步擴大‘水韻江蘇’品牌影響力,助力打造令人向往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3億人次”的目標,順應了今年以來全省“買買買”需求加快釋放的趨勢,也將更好助力我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拉動內需的不只是文旅業,對城鎮化率走在全國前列的江蘇而言,“消費下沉”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發力點。在揚州儀征,經營“興旺百貨”的汪麗梅告訴記者,眼下,傳統零售業被逐漸取代,越來越多的小賣部慢慢退出了農村市場,而同期進場的,則是資本實力更加雄厚、服務功能更為多元的大型商超,以及蘇寧易購等品牌縣鎮店。

商業模式與市場格局的更替,帶來更大規模的消費需求被激發。今年1-2月,我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92.0億元,同比增長41.8%,比全國增速高出8個百分點,相比2019年同期也增長了9.6%。

擴大內需、啟動消費的同時,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的江蘇,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方面也收獲了新成績,國際貿易含金量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1-2月,我省貨物進出口總額7282.3億元,同比增長30.1%,相較2019年同期,增幅也足有13.6%。其中,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4063.9億元,同比增長35.2%,佔全省外貿總值55.8%,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一般貿易佔比持續上升,意味著江蘇外貿轉型升級取得積極成效,傳統低端代工生產的貿易模式有所消解。

轉變“兩頭在外”,除了低端代工的逐步退出,還需出口產品的不斷優化。1-2月,全省出口機電產品3092.7億元,大幅增長44%。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出口集成電路318億元,同比增長25.9%﹔筆記本電腦257.1億元,增長64.3%﹔醫療儀器及器械29.1億元,增長51%——更為高端的產品輸出,無疑為我省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不斷攀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報記者 李睿哲

(責編:蕭瀟、張妍)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