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蘇人均GDP12.1萬元 連續12年居全國前列

2021年05月21日07:1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民生為本,不斷創造人民高品質生活

“生活越來越好了,現在每天就做四件事:一日三餐、菜園勞動、娛樂活動和業余愛好練字,日子過得特別幸福、充實。”68歲的南京人陳志海從1972年成家時開始記賬,無論是一隻碗、一個盆、一口鍋、一把鋤頭等家庭財產,還是日常收支、人情往來等生活明細,他都會一筆筆、一項項地記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些賬目清晰記錄了他的收入變化:1972年到1985年,累計收入6200余元﹔1986年到1995年,累計收入27000余元﹔1996年到2010年,累計收入超過43萬元。

陳志海的家庭賬本,是江蘇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生動縮影。5月20日,江蘇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活動人民生活專場發布會。會上,省統計局、省教育廳、省衛健委、省民政廳、省人社廳等部門和常州、宿遷等設區市,亮出了一份份寫滿“幸福”的民生答卷。

獲得感成色足:

錢袋子更鼓了,

“百姓富”得到真正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緊扣“高水平”、突出“全面性”,扎實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質量和水平,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百姓富”得到真正體現。

數據,是成績的直觀體現。2020年全省人均GDP12.1萬元,連續12年居全國前列。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63%提高到73.4%。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254.9萬省定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區)全部摘帽。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恩格爾系數在30%以下等核心指標可窺一斑。”省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興遠表示,2020年江蘇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3390元,2012—2020年累計增長93.4%,收入水平在全國位居前列。8年間江蘇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8.6%,快於人均GDP增速1個百分點,基本實現了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同步發展。恩格爾系數總體呈逐年下降趨勢,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劃分標准,恩格爾系數30%-40%為富裕,我省居民生活進入相對富裕階段。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八大以來,全省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272.89萬人,年均新增超過130萬人,絕對數量躍居各省區市首位﹔就業結構更加優化,截至去年末,全省非農產業和城鎮就業人口佔比分別提高至85%和70%,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創業人數年均增長近16%﹔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去年末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455.1萬人,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增加到930人。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部署實施六大行動計劃,力爭把江蘇打造成為全國高質量就業先行示范區。”省人社廳副廳長張宏偉介紹,圍繞重點群體,實施就業促進行動計劃﹔圍繞富民增收,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圍繞轉型升級,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圍繞均等高效,實施公共就業服務提質行動計劃﹔圍繞降本減負,實施援企穩崗行動計劃﹔圍繞優化供給,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

幸福感可持續:

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民生無小事,與百姓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從草屋房到現代化社區,由“干淨整潔”向“美麗宜居”轉變,江蘇人居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常州聚焦大板房改造等百姓痛點、難點問題,在全省率先開展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工作,創新打造“紅色物業先鋒管家”為民服務項目,將63個老舊小區融入周邊歷史環境、彰顯裡弄文化要素,老城廂煥發新魅力。蘇北地區三年累計改善約25萬戶,群眾滿意度達93.3%,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此外,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基本普及。園林綠化建設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十三五”末,全省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大於9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同一時期,江蘇居民從對衣食住行生存的物質需求向對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層次轉變,文化產品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由全覆蓋向高效能轉變。

2020年底,全省共有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15個,公共圖書館117個,博物館345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館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全省人均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由“十二五”末不足0.16平方米發展到“十三五”末的0.37平方米。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深入推進,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100%。文化休閑娛樂生活更加豐富,2020年度全民閱讀指數達74.3。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安全感有保障:

幼有所育病有所醫,

社會救助更加健全

教育是民生之首,關系著干家萬戶的未來。江蘇科學規劃布局,在城市規劃和鄉鎮鄉村振興規劃中,明確教育的專項規劃並採取項目化推進的方式建學校。近年來,我省每年都把教育資源建設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按照基礎教育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辦法進行項目化推進,每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00所以上,義務教育學校350所以上,普通高中50所左右。

醫療是民生的基本保障。近年來,江蘇深入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國家衛生城市實現全覆蓋。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3.58萬個,比2015年增加3900個﹔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床位52.8萬張,比2015年增加了11.4萬張,衛生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南京市、淮安市、連雲港市以及啟東市、新沂市等被國務院表彰,綜合醫改試點成效明顯。去年,我省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住院患者滿意度全國第一、門診患者滿意度全國第二。同時,養老服務業加快推進,2020年末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40張,每年提供居家上門服務老年人達到260萬。

教育醫療齊發展,使得人民群眾安全感更有保障。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表示,“十四五”時期,將繼續把基礎教育資源建設作為重點任務之一,並在建好學校的基礎上採取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等方式辦好學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努力讓老百姓更加滿意。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邱澤森表示,下一步,將圍繞“創造人民高品質生活”,加快構建整合型、智慧化衛生健康服務體系,讓人民群眾享有全方位、全周期、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同時,江蘇基本民生保障網越織越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准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至160元。對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全面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為基礎,涵蓋受災人員、醫療、教育、住房、就業、臨時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的“8+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在全國率先將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從20種擴大到30種,低收入人口定點醫院住院個人負擔比例由2016年的32%下降到7.56%,重點人群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接下來,我們將著力打造‘人本民政’‘法治民政’‘協同民政’‘智慧民政’,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適度擴大基本生活救助覆蓋范圍,穩步提高救助水平,完善‘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措施。”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蔣同進說,推動高效能社會治理的基層活力充分激發、高品質生活的民政公共服務更加多元,健全涵蓋托底保障、權益維護、關愛服務的兒童福利服務體系。(洪 葉)

(責編:蕭瀟、張妍)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