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深入基層 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2021年05月23日07:1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本報記者 白 雪  

       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是事關我省鄉村振興的大事,全省已有超20萬戶農房得到改善。為確保按時保質完成“3年改善30萬戶”任務、做好農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眼下,省有關部門和蘇北各地正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蹲點調研、問卷調查、“回頭看”等方式,深入基層察民情訪民意,圍繞農民“急難愁盼”收集問題清單,紓解民憂民困,努力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蹲點調研紓解民之憂

  “以前在村裡,家家戶戶門前有小菜地,住進新房希望也有種菜的地方。”淮安劉老庄鎮友誼社區的王大爺說出了很多村民的期盼。

  劉老庄鎮人大主席劉冬梅說,該鎮先后組織市、區、鎮人大代表1500余人次深入農戶家中和田間地頭了解農民訴求,“想要小菜地”便是調研中傾聽到的民聲之一。該鎮從尊重農民習慣出發,在條件允許的友誼社區和后河社區專門建了籬笆式菜園分給各戶,解了村民無處種菜之憂。“目前,這兩個社區正在交房階段,老百姓分到小菜地都挺滿意。”劉冬梅說,為滿足更多住進新型農村社區村民的種菜需求,該鎮正推進流轉社區旁的十幾畝土地,計劃打造集體菜園,分給大家種菜。

  “用心用情用力為民辦實事,淮安市主要領導及各地、各部門相關負責人都深入基層蹲點調研,細致收集梳理群眾反映最集中的問題。”淮安市農房辦相關負責人說,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淮安堅持以項目化、實體化方式推進農房改善,不僅在“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中明確列出了“實施100個以上農房改善項目”等內容,還精心編制了《2021-2022年全市農房改善項目實施手冊》,進一步明確時間表、任務書。

  “我們持續深化落實蹲點指導、第三方技術巡查、對口跟蹤‘三位一體’機制,並結合明察暗訪等手段,深入基層了解民意,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通報並限期整改落實。”省住建廳村鎮處副處長劉濤說,農房改善工作啟動之初,便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進行了專門調查研究,結合民意持續完善相關設計指引和考核標准。目前發現的訴求基本都已納入考量,會持續督促各地常態化開展全覆蓋督查、全過程指導,及時查糾問題,指導整改落實,建設高品質農房。做好農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省住建廳還將與其他部門形成合力,推動農房改善項目建設的同時,謀劃好產業發展、社會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等,確保老百姓“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問卷調查廣收民之盼

  燃氣能不能進新型農村社區?農村老人多,能否建日間照料中心?搬進新房,怎麼就業?……日前,各地在調研中,收集到很多農民訴求。

  鹽城市農房辦工作人員吳海濤說,鹽城在238個新型農村社區開展農房改善群眾滿意度調查,聽取群眾對戶型設計、公共設施、社區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對15108份調查問卷、80多個不同調查內容進行了系統分析后,發現總體滿意率達95.8%。圍繞群眾關切事項,鹽城制定了《農房改善2.0版建設工作指導意見》,眼下正推進15個2.0版項目建設。他舉例說,“大家關心的日間照料中心,在2.0版的項目中都將推進配置。此外,鹽城正推進通過分布式燃氣站的方式,讓農民用上燃氣,生活更便捷。”

  在徐州新沂市,鎮村干部攜帶調查問卷、安置房效果圖和戶型圖、自願搬遷補償協議等,入戶了解農民期盼,開展政策宣講,確保搬遷補償和安置價格、安置項目和戶型、安置流程等“三個講清楚”。

  實現家門口就業,是農民的重要訴求,也是做好農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一環。在鹽城市鹽都區三官村新型農村社區,眼下已依托毗鄰景區的優勢,建成集休閑娛樂、農事體驗、水鄉美食等於一體的三官農庄,為本地農民提供了餐飲、保安、清潔等10余類200多個就業崗位,村民人均年收入達3萬元以上。

  “從現狀看,老百姓希望家門口有好產業的呼聲挺高。不過蘇北產業基礎薄弱,產業的壯大發展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科長江宇飛說,為做好蘇北農房配套產業建設,我省一方面要求各地啟動實施的農房改善項目向產業基礎較好的區域布局,比如靠近園區、景區等。另一方面,要求已有的新型農村社區配套建1-2個規模產業項目。省農業農村廳通過清單管理、按月調度方式,動態掌握蘇北各地配套產業建設情況,促進產業發展壯大,上個月還在徐州沛縣召開調研會對做好產業配套工作再做強調。目前,全省已在蘇北新型農村社區周邊配套了1000多個產業項目。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會同有關單位,採取規劃引領、政策推動、項目資金傾斜等方式持續推進農房配套產業建設,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

  “回頭看”補缺漏提品質

  “為踐行農房改善為民初心,宿遷市農房辦深入基層、直插一線,對已竣工的145個農房改善項目逐個‘回頭看’。”宿遷市農房辦有關負責人說,“回頭看”中,他們一看規劃設計是否落地,二看設施配套是否齊全。從“五通八有十到位”以及快遞物流、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網絡覆蓋、天然氣進社區等方面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豐富項目功能,提高已入住群眾的生活品質。此外,竣工項目是否及時移交給管養單位,新型黨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物業管理是否建立、功能是否正常發揮等也是重點查看內容。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我們對查出的問題逐個明確整改措施、整改計劃、整改責任人,確保及時高效整改到位。‘回頭看’活動開展以來,已排查出問題64個,針對排查出的問題我們制定了整改措施100條,已解決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25個。”該負責人舉例說,在對宿遷市泗陽縣盧集鎮周崗嘴新型農村社區排查時,發現由於此社區啟動較早,在設計施工過程中未考慮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布置,宿遷市農房辦迅速現場交辦,縣區即時完善提升,通過優化停車位布置,設置了4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方便了入住群眾的生活。

  三分建,七分管。干淨整潔的新型農村社區如何落實長效管理、永葆“新顏”,也是很多村民關心的問題。連雲港市農房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連雲港在蘇北五市首創開發農房項目管理軟件,實時進行線上監管。項目推進中,堅持建管並重,探索創新網格化黨建等工作機制,管好用好集體經濟組織資產,並通過“村支兩委+物業公司”等模式處理好垃圾收運、綠化養護等環境管理問題,逐步健全完善長效機制。目前該市已實施農房改善項目百余個,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4萬余戶,在6月底前,連雲港將確保完成省下達的3年改善4.5萬戶目標任務。

(責編:張妍、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