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吳:“生態智慧管家”守護碧水

朱 達

2021年06月01日09:07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水質智能管控終端場景圖。無錫市新吳區環境監測中心供圖

“新吳區某重點斷面總磷指標為0.25mg/L,出現水污染險情。”5月初,無錫市新吳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龐正方打開手機,點擊登錄“水質檢測app”,一張最新的河流水質污染分布熱力圖呈現在眼前,根據系統顯示的污染警示信息和位置坐標,立即召集監測人員趕往現場進行監測。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提升河流水質監管的現代化水平,新吳區積極探索智能治水新路徑,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水質智能採樣、水情自動化監測監控、污染精准溯源的環境治理新模式,讓大數據等現代科技助力提升防污治污能力,打造“生態智慧管家”守護新吳碧水。

建好一張監測網——

信息技術打造查污治污“火眼金睛”

“這是一座24小時不關門的水質監測站。”龐正方來到位於新吳區京杭運河流域的一處水質監測站點,指著一座高2米、寬0.65米的白色立式箱櫃裝置介紹說,“這是新吳生態環境局在全市率先建設的‘智能採樣終端+多通道自動化檢測系統’平台,通過水質分析儀等前置檢測設備,每天可以不間斷地檢測水體的溶解氧、濁度、電導率等5項參數。該設備可定時自動採集樣品,監測人員將樣品帶回自動化實驗室后,可對高錳酸鹽指數、總磷、氨氮等各類水質指標進行分析,然后將數據遠程傳回到水環境監測支持系統,建好一張防污治污“不眨眼”的監測網,進一步提升水質監控溯源分析能力,用信息技術打造查污治污“火眼金睛”。

據新吳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潔介紹,新吳區境內遍布大小河流288條,過去水質監測員用人工“跑腿”的方式,已不能滿足日益提高的水體保護要求。對於一些流域較廣、航道復雜的河流,人力巡查的方式更是費時費力。如今運用“生態智慧管家”向前端採集設備發送採樣命令,設備即使在惡劣環境等不利於手工採樣的情況下,也能確保24小時連續採樣,整個排查監測過程較傳統的人工作業減少人力50%,時間縮短三分之二。這一智能化應用,加速轄區內重點河道及支浜的“全身體檢”工作,切實消除水環境隱患,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

據了解,“生態智慧管家”的運營模式體現了政企合作的特點。當地政府環境部門和環保企業在專業人才、技術資金方面展開合作互補,開展水環境檢測支持系統的運行和維護工作,通過打造高效靈敏的水質監控網絡,實現全域河道水質“看得見、測得准、說得清、管得住”。目前,轄區內水庫、河流、湖泊等涉水工程已配置了5套“智能採樣終端+多通道自動化檢測系統”。

水質自動化試驗分析模塊。 無錫市新吳區環境監測中心供圖

搭建一面防控牆——

信息賦能催生防污控污“智慧管家”

“你看,污染分布熱力圖顯示,某市級重點斷面顏色呈現橙色,表明該處氨氮等污染源指數超標。”走進新吳區環境監測中心,水質監測員在“多通道自動化檢測實驗室”內打開可視化終端,電腦系統根據智能採樣終端採集的水質檢測數據形成污染溯源分析報告。

精確定位、精准鎖定、快速排查,確定污染源位置后,工作人員迅速前出趕赴現場處置。周潔介紹,運用信息技術不僅為水質巡檢工作安上“千裡眼”,進一步織密“護河網”,還為水污染治理安上“智慧大腦”,為污染治理應急指揮、任務指派提供高效精准的決策輔助平台。

通過信息賦能進一步提升了水質監控溯源的時效性和科學性,工作人員通過實驗室的水質留樣系統、化驗系統、數據雲分析平台等智能模塊,能夠迅速反映水質惡化症結,建立健全全區水質污染溯源預警系統,也為今后污染物快速溯源的水環境治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為掌握污染物的時空分布提供技術支撐,推動水環境污染防控技術應用再上新台階。

今年4月2日,某省考斷面區域出現浮油,新吳區環境監測中心發現該污染河段河流斷面位於與另一行政轄區毗鄰區域,經溝通,兩地生態環境部門立即開展聯合排查,一個小時鎖定污染源為某企業管網滲漏導致的污水外排,聯合排查組第一時間切斷了污染物的排放,在排查同時也隨即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通過在河道浮油區域附近和下游受影響區域投放吸油棉、圍油欄,進一步降低和消除污染物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

周潔介紹,“生態智慧管家”具有智能採樣能力,具備無人值守功能,可根據需求對樣品進行不間斷分析,而且可通過數據分析進而掌握水質變化規律,借助智能化技術在‘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等方面的優勢,做到提前預判、源頭管控、全過程防治,為精准科學治污提供決策依據。”

(責編:張妍、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