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華而不實的盆景項目”推動江蘇沿海生態修復取得實效

2021年06月30日07:04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杜絕華而不實的盆景項目”,推動江蘇沿海生態修復取得實效

  交匯點訊 6月29日,江蘇省土地學會、自然資源部海岸帶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部長三角國土生態與土地利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舉辦的沿海國土生態保護修復青年學者論壇,在主會場南京拉開帷幕。論壇是自然資源部海岸帶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自2017年以來舉辦的第五屆青年學者論壇,同時也是江蘇紀念第31個全國土地日活動的一部分。論壇採用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交流沿海國土生態保護修復,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國土生態保護修復是國家賦予自然資源部門的重要職責,統籌做好國土生態保護修復,既是自然資源部門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使命,也是保障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要舉措。沿海地區是人類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也是生態資源最豐富、生態敏感性最強、生態保護壓力最大的區域。探討“沿海國土生態保護修復”,探討沿海地區人地關系,對促進新時代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江蘇沿海地處我國沿海、沿江和沿陸橋通道生產力布局主軸線的交匯處,“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疊加區,是我國東部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也是江蘇國土空間格局的重要軸線、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空間。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多次考察調研,要求沿海地區按照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系統謀劃推進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特色彰顯的新路子,建設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態風光帶、濱海風貌城鎮帶和高質量發展經濟帶。

  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江蘇迅速行動,堅持新理念指引、大格局定位、系統化推進,於今年4月編制完成《江蘇沿海地區國土空間規劃綱要》。該規劃統籌江蘇沿海地區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和修復,是江蘇首個跨區域陸海統籌的國土空間規劃,也是全國首個針對沿海的國土空間規劃。該規劃系統謀劃了江蘇沿海國土生態保護修復,提出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任務,包括加強千裡海岸線基干林帶建設,大幅提升碳匯能力﹔保護各類自然保護地,依托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建設黃海國家濕地公園﹔加快海岸帶生態環境整治,推進“退養還灘”“退圍還濕”、漁業和生境恢復等生態修復工程,開展美麗海島、大美濕地、生境恢復等七大類生態環境整治重點工程。

  江蘇沿海規劃、海岸帶保護修復、海岸帶資源開發利用與碳循環成為專家關注熱點。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科學技術部主任,環境地質研究所所長兼大數據中心主任龔緒龍,主持完成了《江蘇沿海地區綜合地質調查》等20余項部省市重點項目,他告訴記者,綜合地質調查支撐江蘇沿海規劃建設,“從‘資源與環境’兩方面入手,對沿海發展面臨的地質環境風險與地質資源承載力進行綜合評價,評估其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提出相應對策措施,為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支持”。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黃克蓉表示,推進沿海國土生態保護修復,要堅持生態理念,保護優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著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一個總體﹔堅持自然為主。生態系統是自然的產物,應當避免過度人工干預,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內,最大限度提高生態效應﹔要堅持系統謀劃。沿海國土空間是沿海自然資源要素及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統,通過制定總體規劃,協調各部門的關系,綜合考慮不同區域資源稟賦與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統籌確定生態保護修復的要素,集成各方面力量,形成統籌沿海國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大格局。要堅持務求實效。尊重自然規律,注重生態保護修復的系統性、整體性、科學性、有效性,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堅持實事求是,工作布局和制度安排要努力做到科學合理、秩序可行、財力可能,經得起實際和歷史的檢驗,沿海國土生態保護修復,“反對不計代價的政績工程,杜絕華而不實的盆景項目”,黃克蓉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丁蔚文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責編:李子佩、孟二波)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