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南京雨花台區:一場沒有硝煙的醫廢處置硬仗

顧姝姝
2021年08月31日07:09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8月22日,隨著百余位市民解除隔離回家,南京雨花台區天禧酒店完成了作為集中隔離點的使命。當天早晨,雨花台區對該點位產生的醫療垃圾進行了最后一次轉運。“點位長”蔣華全程監督,不容出絲毫問題。這項工作,她干了近一個月。

7月20日,南京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全市陸續啟用了300余個集中隔離點,醫療垃圾急劇增加。常態下的醫廢收集、轉運、處置能力無法滿足需要。8月初,南京市統一部署實行醫廢轉運“分區包干”。雨花台區跨部門組建工作專班,形成醫療垃圾收集轉運常態化“雙監督”工作機制。截至目前,該區已累計轉運醫療垃圾160余噸,沒有發生一起因為醫廢造成的人員感染和環境污染。

跨部門組建專班 ,提升“戰斗力”

20多個集中隔離點、12個核酸採樣點、三個封控小區......疫情發生以來,眼看著全區各點位上積壓的醫廢越來越多,引起交叉感染和環境污染的風險也隨之加大。“7月31日,我們先租了兩台冷鏈車作為醫廢收運車,並招聘培訓了幾名轉運師傅,先對全區各隔離點的醫廢進行清運。”雨花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建東介紹。

醫廢安全處置是阻斷疫情蔓延的重要環節。在雨花台區,和突擊運輸共同啟動的,還有一個臨時組建的跨部門醫廢轉運專項工作組。第一次接到處置大批量醫廢的緊急任務,專項工作組轉運小組負責人趙洪剛用“臨危受命”形容彼時的心情。“我們用十天左右時間先將全區醫廢積壓問題解決了,接著就走上了正軌,做到了日產日清。”趙洪剛說。

“醫廢的收集、轉運、防感染等工作,單靠一個部門力量無法完成。新組建的這個由生態環境局和衛健委共同參與的專項工作組發揮了很大作用。”周建東表示,工作組分工明確,衛健負責每日調度各點庫存量,每日排出優先順序表﹔環保負責按優先順序表轉運。

“每天晚上,各隔離點會在我們工作群裡接龍,上報醫廢庫存的數量。”雨花台區衛健委工作人員束慶平回憶,剛開始庫存多,等統計結束已是深夜,待機制理順后,一般晚上8點多就能完成第二天轉運清單的制定。

第一次直接面對醫廢的收集和轉運工作,壓力和問題接踵而來。“垃圾中的硬物容易將包裝袋戳破,給現場存儲和后面的轉運埋下隱患。我們就要求,要將硬物包裹好,再裝入垃圾袋。”周建東坦言,醫廢處置的細節非常重要,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帶來感染的危險。

白天工作組成員都各自忙碌,每晚,大伙兒會以視頻聯線的方式召開“諸葛亮會”,談問題,討論解決辦法。

醫廢處置“雙監督”,常存敬畏之心

經過一段時間摸索,雨花台區形成了醫療垃圾收集轉運常態化“雙監督”工作機制。“轉運組到了各隔離點,會監督點上的醫廢是否進行規范包裝、扎袋和消殺,有沒有醫廢桶蓋不上的現象。而每個隔離點都有感控專員,他們會監督轉運人員個人防護和操作的規范性。”束慶平說。

“雙監督”下,工作人員責任心越來越強,醫廢管理越來越規范,防護消殺措施也越來越到位。

在天禧酒店隔離點,“點位長”蔣華每晚都會仔細檢查醫廢收集工作。“醫廢用雙層專用塑料袋裝好后,隔離點的保潔人員會用專門的鵝頸結將其系好,再由消殺人員對塑料袋和垃圾桶進行消毒。醫廢儲存間則日常都有紫外線燈進行殺菌。”這一套規范流程的背后,蔣華遇到不少挑戰,“一開始,隔離點酒店的工作人員都覺得,這個工作很危險,我告訴他們,隻要把保護工作做好,病毒就不可怕。正是因為這份敬畏,他們在培訓和實際操作中,都特別認真和規范。”

束慶平有多年的院感防控工作經驗,她深知個人防護的重要性。在對轉運師傅進行培訓時,有一幕令她印象最深,一位年齡最大的師傅自告奮勇展示防護服穿脫。在一線,師傅們即使汗如雨下,也不會將防護用品脫下來。

與此同時,雨花台區嚴格落實醫療廢物轉運防感染工作機制,開展每日一核酸,每日一驗碼,每日一測溫,每日消毒劑配比檢測,每日崗前防護氣密性檢查,每日返回住地相對封控,每周一次“防麻痺防感染”培訓整頓,每周一次運輸車輛環境核酸釆樣檢測。

規范穿脫防護用品、自消互消、車輛內部消殺.......轉運師傅們不僅能一絲不苟地完成這一套標准動作,為了提高轉運效率,他們常常半天不喝水。“我們要求所有點位到了飯點,必須熱情主動地給轉運師傅提供工作餐,讓大家感受到溫暖。”周建東說。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