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興:繪就鄉村振興和諧發展新畫卷

泰興美麗鄉村一景。 泰興市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泰州9月8日電 青田綠水共為鄰,文明鄉風潤民心。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江蘇省泰興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按下“我為群眾辦實事”快進鍵,繪就鄉村振興和諧發展新畫卷。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鄉風文明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泰興市分界鎮聚焦群眾生產生活等重點民生領域,針對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道路設施和道路照明問題,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交通便民工程”、村庄道路照明等惠民實事項目建設,維護提檔農村道路15.67公裡,在古墩線、城黃路(分界段)、繁榮路等多條路段安裝防護欄和減速帶2公裡,新增路燈300余盞,為群眾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此外,分界鎮還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政策扶持、鄉賢引領,重點培育特色農副業項目,持續打造“一村一品”,大力支持每個村(居)發展1至2個農業特色產業。同時,常態化組織開展“短平快”農技培訓班,邀請農技專家授課、邀請熱心村民觀摩種養基地,針對各村農戶個體需求、特殊種植,深入分析,確保學員們能學以致用“最大化”,有效帶動群眾持續增收,譜寫鄉村振興致富篇章。
喜事鋪張浪費,白事互相攀比,曾一度成為農民肩上沉重的經濟負擔。在泰興市根思鄉雙港村,自建成紅白理事會、建立村規民約后,這種現象得到了很大改善。“新風俗好處多,我們當然願意改,現在村裡倡導喜事新辦,省錢省事,家裡的紅白事都由紅白理事會幫忙操持。”雙港村村民笑著說。做好移風易俗工作,關鍵在人。根思鄉雙港村將紅白理事會和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約,一批得高望重、熱心服務、公平公正、崇尚節儉,有一定禮儀的村“兩委”干部、黨員代表、鄉賢、“五老”人員被群眾推薦,走上了紅白理事會崗位,實現民管民事、民解民憂,更好地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走進泰興市曲霞鎮糧食產業園,綠油油的水稻隨風搖曳,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勾勒出一幅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2020年1月,泰興市曲霞鎮獲江蘇省“味稻小鎮”稱號,隨后曲霞鎮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依托這一品牌優勢,全面提升糧食產業園區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把糧食產業園區建成綠色優質高效農產品生產示范區、高標准農田樣板區、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驗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區、鄉村農文旅觀光展示區。
“糧食產業園區由規模龍頭企業牽頭,聯合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規模農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組建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動新業態經濟的發展,聯結市場和農戶,實現各主體分工協作、資源共享、利益聯結,共同發展壯大,糧食從生產、加工到銷售首尾相連、上下游銜接,並不斷探索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曲霞鎮鎮長張鋒介紹。(沈凱、張玲莉、張玉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