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江蘇各高校開學典禮勉勵青年學子接棒強國夢

2021年10月19日07:42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接棒強國夢,傳承赤子心

10月13日上午7時,南京大學國旗廣場上,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一張張青春飛揚的面容凝視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2021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正式開始,向新生學院六大書院授旗,正式啟動學校“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主題教育活動。

在江蘇各高校的開學典禮上,青年學子們用精彩紛呈的活動表達對黨和祖國的熱愛,高校結合校史中的紅色故事、校友中的先進人物,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切實將偉大號召轉化為奮斗前行的實際行動。

立少年志,爭做“接力奮進的奔跑者”

10月1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將軍路校區舉行開學典禮,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2021級4680名本科生、110名預科生。“在南航,‘長空’這兩個字是一種榮譽,是一份光榮,是一種追求,是一種擔當!”開學典禮上,航空學院等16個學院的院長給新生們帶去親切問候和美好祝福。現場,新生代表帶來原創詩朗誦《學好本領,強國有我》。“何其有幸,我的少年時代,能見証‘神舟’飛天、‘北斗’指路﹔‘天問’探火、‘天宮’對接……百年大黨恰是風華正茂,少年中國欣逢中國少年!”2021級新生全體起立,“請黨放心,時代青年志在遠方!強國有我,南航學子不負眾望!”錚錚誓言響徹天空。

“你們選擇南航,就是選擇了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共進,就是選擇了在航空航天民航強國征程中接力奮斗、奉獻祖國。選擇南航,就是選擇了接力愛國薪火、傳承紅色基因。”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單忠德作了題為《賡續紅色基因,擔當強國使命》的講話。

南京大學校長呂建祝福“2021級南大人”在廣闊天地放飛夢想、揚帆起航。他說,即將迎來120歲生日的南京大學,始終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謀國家之強盛、求科學之進步。新時代新征程中的南京大學,正以昂揚的姿態,奮勇擔當建設世界上“第一個南大”的歷史重任,努力走在中國高等教育的最前列。

呂建向全體新生提出3點期望:一要明德愛國,錘煉品德修為,堅定理想信念。二要勤學求真,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所以必然”。三要躬行實踐,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爭做“接力奮進的奔跑者,勇擔大任的實干家,卓越引領的弄潮兒”。

回顧校史,以大師為榜樣“求大學問”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一首慷慨激昂的《新四軍軍歌》響起,讓在場師生為之振奮。10月13日,南京財經大學舉行2021級新生開學典禮,校黨委書記張利民為新生講授“開學第一課”。“在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不遠處,坐落著一座美麗的校園——南京財經大學橋頭校區。在句容橋頭這片熱土,在南財大發源地之一,有一種精神深刻感召著、鼓舞著我們。”他與新生一同回顧了學校65年辦學歷程中的三次跨越式發展。

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時現講述了老校長、中國糧食儲藏科技領域重要開拓者靳祖訓先生的愛國情懷,勉勵同學們把實現個人理想與胸懷國家理想結合起來,將服務國家、民族和人民與實現個人價值結合起來。

10月13日下午,南京理工大學南京、江陰兩校區2021級本科新生共4557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同聆聽了校長付夢印講授的“開學第一課”。付夢印說,南理工在68年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目前具有“軍工底色、工信特色”的育人體系。

付夢印期望青年學子,以載入史冊的軍工大師為榜樣,堅持愛國奉獻,積極融入集體,自覺將個人小我融入到國家和民族事業的大我中去。

肩負使命,在偉大時代書寫燦爛未來

10月13日,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黨委書記王仁雷為3548名新生講授了題為“傳承百年初心 堅定青春信仰”的“開學第一課”。“一百年前的中國,屬於這群年輕人﹔今后之中國,源於這群年輕人。”王仁雷帶領同學們共同回顧了覺醒年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王仁雷說,作為新時代的江蘇二師青年人,要不斷涵養志氣、骨氣、底氣這“三氣”:“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志氣、“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骨氣、“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底氣。

10月11日上午,南京農業大學2021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黨委書記陳利根為全體新生講授題為《以扎根大地的時代擔當賦能未來》的“開學第一課”。陳利根說,本屆新生恰逢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進入大學,享受著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成就,也肩負著走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使命,這是時代所賦予青年的光榮印記。

“十年寒窗苦讀,接力再奮進。你們選擇醫學,選擇南醫,選擇人類健康事業,這是一個需要實力的選擇!”10月13日,南京醫科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胡志斌分享了主題為《接棒強國夢,傳承赤子心》的講話。他指出,在南醫大,同學們可以感受“一生一事”的匠心精神、“鐵肩擔責”的決心,與國家安危同在,與人民健康同在。胡志斌說:“希望你們傳承醫道,涵養正直、忠誠、誠信、公正的品格,守護好醫者仁心,做一名有溫度、有厚度的醫學生。”

□ 本報記者 楊頻萍 王拓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