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踐行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南京浦口這樣呵護青山綠水

顧姝姝
2021年11月09日08:05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南臨長江、北枕滁河、百裡老山橫亙其間……位於長江以北的南京浦口區擁有令人羨慕的生態肌底。然而,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如何管理好毗鄰區域的水環境?這成為當地山水保護工作的必答題。

日前,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浦口區“榜上有名”。這塊國家級“金字招牌”的背后,是當地踐行“兩山”理論實踐,共治共保呵護青山綠水的具體體現。

圖為滁河河道,浦口區委宣傳部供圖

推進聯合河長,共管共治成常態

滁河為長江中下游支流,地跨蘇皖兩界。深秋,沿著滁河南京浦口段行走,隻見河水清澈,兩岸風光旖旎。河面上,一隻白色的河道保潔船緩緩行駛,身著橘黃色工作服的河道保潔人員正仔細地看著河面,不放過任何一個漂浮物。

在岸邊,一位身著紅馬甲的工作人員也在邊走邊觀察滁河沿線。“我們開展常態化巡河,隻要發現問題苗頭,就會及時處理好,而不是等水斷面檢測發現問題后再去查。”浦口區水政監察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童力說。

滁河流經南京市浦口區的部分河段是浦口區和安徽省滁州市的界河。對於毗鄰區域跨境河道的管理,既需要各司其職,也要協同作戰。去年7月,浦口區與滁州市南譙區正式簽訂《浦口—南譙跨界一體化發展水利(務)合作協議書》,雙方約定:將圍繞滁河建立聯合河長制,推進跨界河道共建共治共享、聯合防汛搶險等工作。

“聯合河長制一定要確保內容大於形式。”童力介紹,兩地水政監察執法大隊每個月會互相督查,不打招呼到對方河段進行抽查,並召開月度座談會,互相通報發現的問題並整改落實。每個季度,雙方還會聯合行動,一起檢查執法。每半年,雙方會開跨界河道管理形勢分析會,目的仍然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聯合河長制催生的合力正逐步釋放。在滁河流域,蘇皖兩地各有一個蒿子圩,中間隔著一條河,一艘漁船常年活動在這個兩省交界區域。“這艘船存在多年,我們查,他就跑到安徽界內,安徽查,他又跑到我們這裡來。”童力回憶,今年5月,兩地通過聯合執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大難題。如今,一眼望去,滁河如同一條綠玉帶向遠方綿延流淌,往昔散亂的小漁船早已不見蹤影。

“在跨界河流協作機制下,滁河水質基本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及以上標准。浦口與安徽滁州南譙區的共管共治已成常態。”浦口區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圖為整治后的長江七壩港片區。浦口區委宣傳部供圖

打造“生態秀帶”,協同治水顯成效

長期以來,長江大保護存在“九龍治水”的問題。通過實踐和摸索,河湖長制成為打開這把鎖的鑰匙之一。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曾在2020年“兩會”期間接受媒體專訪,把浦口區長江岸線整治作為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的兩個成功案例之一,分享長江岸線整治“浦口經驗”。他提到,針對浦口橋林“十裡”造船帶存在的岸線利用問題,浦口區成立了長江岸線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區河長辦統籌協調作用,及時處理整治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共建美麗綠色長三角,落實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是關鍵。2019年,蘇皖兩省簽署了《關於建立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合作協議》,實施“誰超標誰補償,誰達標誰收益”的雙向補償機制。若年度水質達到II類或以上時,江蘇補償安徽4000萬元﹔年度水質達到III類時,江蘇補償安徽2000萬元。反之,若年度水質為IV類時,安徽補償江蘇2000萬元﹔年度水質為V類及以下時,安徽補償江蘇3000萬元。根據這一協議,2019年滁河陳淺斷面上游來水水質達到Ⅲ類水標准,江蘇向安徽支付生態補償金共計2000萬元。

“深化水環境區域雙向補償制度,實際是運用經濟杠杆引導倒逼地方改善水質。”浦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海洋介紹,這一制度在滁河等跨界河湖聯防聯治方面發揮了作用。此外,浦口還與蘇皖兩省其他6地建立滁河流域生態環境資源檢察公益訴訟跨區域協作機制,協同推進滁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對全流域共治共保理念的堅守,正讓浦口這片土地發生巨大的變化:2020年5條入江支流均值水質達標率100%﹔昔日廠棚林立的“十裡造船帶”蝶變生態風光帶,江豚保護區沿岸恢復濕地公園景觀,年均觀測到的江豚記錄達2000頭/次。在滁河沿線,滁河水利展示館、滁河水利公園等水利景觀和“河岸花海”“西埂蓮鄉”等景點星羅棋布,一條“生態秀帶”逐步形成。

圖為有“南京綠肺、江北明珠”美譽的老山。浦口區委宣傳部供圖

保護修復兩手抓,老山換新顏

與水環境共治共保的思路類似,浦口意識到,對老山的保護也需整合多方力量,協同作戰。

老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江蘇首家,也是全省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被稱為“南京綠肺、江北明珠”。然而,多頭管理一直是老山面臨的問題之一。在8月31日召開的浦口區高質量發展再動員大會上,區委書記吳勇強直言,浦口有大江大河、山水泉林等豐富資源,但發展統籌度不夠,無法形成有效協同,導致資源價值沒有充分發揮。“比如管理機制系統性不夠,雖然對老山板塊管理體制進行了多輪調整,但實質性整合不夠,沒有根本改善‘九龍治水’格局。”

“老山片區涉及很多街道和村組,如今,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區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珍珠泉管辦)下設了老山保護中心,明確由這個中心牽頭對老山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區裡希望,通過理順機構,在將老山保護好的基礎上再做系統性開發。”珍珠泉管辦黨群服務辦公室主任章建坤介紹。

此外,去年12月,浦口區檢察院、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珍珠泉管辦等部門聯合起來,共同簽署《關於進一步加強南京老山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協作建立南京老山生態公益保護基地的意見》,形成了從政府部門、屬地板塊、社會力量三個層面構成的老山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體系。

一手抓保護,一手抓修復。老山東麓天井窪片區曾是當地的一塊“傷疤”,區域內原先集中了垃圾轉運站,鐵路採石場等10余座宕口和64家工業企業,山石裸露、植被破壞。如今,點點綠意布滿宕口,懸崖礦坑裡建起一個以老山地區知名特產蜂蜜為設計靈感的蜂巢酒店和龍之谷主題樂園,成為長三角的網紅打卡地。

“在對宕口進行生態修復時,我們利用現有地形地貌引入大型文旅項目。它與珍珠泉天然景觀遙相呼應,豐富拓展了老山旅游風景線。”珍珠泉管辦有關負責人說,該文旅項目能提供直接就業崗位2000余個,帶動間接就業崗位5000多個,年游客接待量預估約420萬,年旅游收入過億。不僅大大改變了區域面貌,還發展了旅游業,提升了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和收入,“恰恰印証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