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養老護理尖兵決戰江蘇,一場“國賽”背后藏著怎樣的初心?

馬曉波
2021年12月05日15:2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決賽現場真實還原居家場景。人民網 冷金明攝

養老護理就是照顧好老人的“吃喝拉撒”嗎?事實上,從專業角度看並不如此簡單。

12月4日,由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舉辦的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江蘇南京打響,全國32支參賽隊的128位選手參賽。這是我國養老服務領域競賽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技能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職業技能大賽。

值得關注的是,現場比拼的背后,更有著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的初心。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永新表示,除為激發廣大養老護理員“學技術、練本領、比技能”的熱潮之外,辦賽更希望能夠推動全社會了解、關心、支持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有效提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榮譽感和社會認同度。

養老護理尖兵巔峰對決

牆上貼著社區活動的照片,內部設計有適老化改造后的樓梯,提供休憩的桌子上擺放有水果拼盤……這是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決賽的場景之一。人民網注意到,比賽現場設置了四個賽道,每個賽道都1:1真實還原了居家、社區日間照料和養老機構三類養老方式的場景,並且由真人扮演需要照護的老人。

“此次大賽的特點就是‘力求真實性,促進專業性’。競賽參考了世界技能大賽場館設計場地,讓選手們在真實環境裡操作,不僅考察生活、基礎和康復照護能力,還考察護理員對人文關懷、心理支持和認知症評估等全方位環節的掌握程度。”大賽裁判長劉則楊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比賽盡可能還原真實世界中養老護理員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考察他們隨機應變的能力。

“考核的關鍵在於以老人為中心,得分點都隱藏在細節中。”劉則楊說,比如說養老護理員進入居家環境后,自己的背包中需要攜帶洗手液和鞋套。進門后,要和老人充分溝通,介紹接下來要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隻有讓對方充分了解到對康復有用之后,她才會配合你的工作。另一方面,使用別人東西時,還要注意先行征得對方同意。而實際的日常溝通要比競賽更為繁瑣細致,我們隻能盡可能還原。”劉則楊說。

“我剛走進賽場,還沒有跟裁判員匯報完,床上的老人就開始咳嗽了。”賽后,南京市點將台社會福利院護理員倪燕對比賽項目進行了“復盤”。她說,從老人現場表現來看,已經急需護理員上前幫忙,她便立刻停止了匯報,上前查看老人狀態。注意到老人被痰“卡”嗓后,立即用吸痰器排痰。

據了解,“85后”倪燕已是一名征戰多年的護理老將。她曾斬獲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第一個養老護理項目冠軍、長三角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同時被授予“江蘇技能狀元”榮譽稱號,享受省勞動模范待遇,列入“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直接被認定為“江蘇工匠”。本次大賽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各賽區落實全員部署、全員培訓、全員參與的要求,共組織地市級選拔賽454場、省級選拔賽32場,參賽選手達3.4萬人,參賽人數之多、培訓力度之大,在養老服務領域前所未有。決賽場上32支參賽隊中的128位選手,無一不是行業內的“尖兵”。

“這樣的大賽想拿高分,除了在專業化方面得拔尖,更重要的是有‘溫度’。”在北京市領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看來,作為綜合性考察,項目設置不僅體現在考察手法技能上,還更多地體現考察頭腦理念。“決賽賽場比拼的更多的是觀察力,是怎樣展示自己的綜合服務能力。簡單地說,在寒冬時節,當你去為老人提供服務時,選手若能像老大夫一樣,稍稍把手搓暖和,這就是體現了你對老人真正關愛,這才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導向之一。”李紅兵說。

全國32支代表隊參賽。人民網 冷金明攝

萬人練兵比武以賽促學

“比賽結果不重要,我們來更多是抱著學習的心態。”黑龍江伊春中心醫院養老護理員張明珠來到決賽賽場通過市賽、省賽的層層選拔。本次決賽雖然未能進入前20名次,在她看來卻也是“不虛此行,收獲滿滿”。

張明珠介紹,7月29日進入省賽時,她已經經過了理論、康復、基礎、生活、照護計劃五大模塊考核,全方位對專業能力進行了一遍“再學習”。本次全國大賽的考核技能點更是超過了50項。

事實上,本次全國大賽的每個場景裡的模特“奶奶”都有著各自人設。比如在居家照護場景裡的奶奶,在退休前是一名教師,性格內向,因疾病造成了左腳跛行。她覺得走路丑,而不願進行康復訓練。選手要做的就是在對老人進行能力評估后,讓老人不再抗拒,鼓勵她穿上足踝矯正器,站起來進行康復訓練。

“賽后我也對其他選手的表現進行了認真觀摩,短短10分鐘的考核時間,有個小伙子用了一分鐘給‘老人’表演小品,這就給了我不小啟發。我在賽場上,主要是給老人講道理,沒有像他這般去設法調動老人情緒。”張明珠說。

事實上,本次大賽自今年5月啟動,各賽區落實全員部署、全員培訓、全員參與的要求,共組織地市級選拔賽454場、省級選拔賽32場,參賽選手達3.4萬人,參賽人數之多、培訓力度之大,在養老服務領域前所未有。

今年6月開始,以迎賽辦賽為契機,江蘇省就舉辦了養老護理員“全員大練兵、萬人大比武”活動啟動,各地各養老服務機構紛紛開展養老護理員學習培訓和練兵活動,以賽促學、以賽促訓,帶動養老服務技能水平全面提升。

南通通州區川姜養老中心的彭曉青從事護理工作11年,上了南通市養老護理員示范培訓班之后她感覺收獲很多:“為鼻飼老年人進行進食照料、為老年人進行濕熱敷、外傷止血包扎、指導使用手杖行走訓練、穿脫衣服訓練等,通過這個培訓,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知識,提高了護理水平。”

參賽選手觀察“老人”狀態。人民網 冷金明攝

“以賽促建”讓社會更認同

應對人口老齡化,溫情守護夕陽紅。人民網了解到,提升養老護理員的專業度和社會認同度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僅從江蘇來看,江蘇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也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截至2020年底,全省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850.5萬,佔總人口比例達21.84%。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發展,將“老有所養”作為“民生七有”的重要內容,納入省政府重點工作,高點謀劃,高位推動。

另一方面,養老服務人才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截至去年底,全國養老機構從業人員61.5萬人,作為養老服務人才隊伍中堅力量,養老護理員約32.2萬人。正視行業現狀,提升從業人員專業度刻不容緩。

人民網注意到,本次參賽的128名選手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達到了50%,選手平均年齡為29歲,最小的隻有21歲。當天的1號選手是來自遼寧省的選手王雪源,便是個23歲的小姑娘。別看她年齡小,從業則已有三年時間。王雪源說,最初從事養老護理,家人並不贊成,但隨著3年來有了一定的成績,而且明確了成長空間和晉升通道,才獲得了家人理解。本次大賽現場就通過實景與直播、錄播等相結合的方式,以開放辦賽理念向全社會呈現現代養老服務場景。她希望能有類似的更多機會,讓社會更加關注老人,了解養老護理。

“全國養老護理技能大賽決賽放在江蘇舉辦,既是對江蘇養老服務工作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也是對我們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激勵和期盼。”江蘇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林莉說,近年來江蘇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採取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創新實踐,從制度層面做出了一攬子系統化激勵保障,針對人才隊伍建設發展提出了一些量化的指標,並強化競賽引領,舉辦了全省養老服務人才技能競賽,並配套開展全員大練兵、萬人大比武和百名最美養老護理員選樹活動,以期進一步提升養老護理職業的社會認同感、歸屬感和職業自豪感。

“我們希望通過舉辦大賽激發形成養老護理員‘學技術、練本領、比技能’的熱潮,推動全社會了解關心支持養老護理員,有效提升養老護理員的社會認同度和美譽度,激勵技能人才成長,盡快形成共同推動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的工作格局。”李永新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建立健全養老護理員等級認定制度,建設全國養老護理員信息和信用管理系統,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制定養老護理員入職補貼、工齡補貼等優惠政策。 

(責編:孟二波、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