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殼裡做道場,南京這個雨污清疏工程進場“慢一拍”卻引居民來點贊

在南京的南湖片區進行雨污清疏修繕工程“風險不小”,因為這裡小區建筑密集、地下管線復雜、施工區域受限……然而近日一處涉及南湖26個片區的南湖北河等流域的雨污管網清疏工程,卻已順利實施四月,整個項目已“悄然”接近尾聲。近日記者來到該處項目工地,探尋建筑施工方何以實現“螺螄殼裡做道場”的絕活兒。
施工區域場地定時清掃除塵
“聽到小區要施工,鄰居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有點心煩。”這是家住南湖沿河村的老居民王女士回憶當初獲悉小區即將施工時的第一反應。可不久之后,她和鄰居們的思想漸漸發生了轉變。
“我們每戶先是收到一封關於工程的介紹信,隨后又陸續有居民代表被邀請參加工程開工前的議事會”。王女士說,這前前后后開會宣講工程、征求意見,就經歷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
施工期間,工人們定時噴霧洒水降塵
這支施工隊的“慢性子”讓她印象很深。王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小區也來過施工隊,那些工程隊進小區后往往二話不說,就伴隨著噪音、揚塵開始開挖路面,而工程結束后,大伙兒都不知道那群人究竟在小區內做了啥項目。
但這個地下清疏工程卻讓王女士和鄰居們感到了不一樣,因為建設施工方並不急於進場施工,而是耐心地向他們介紹工程項目內容。在溝通中,他們知道了自己居住小區的地下管線是如此復雜﹔小區內的雨水和污水是混流后,排放到了家門口的那條朝夕相伴的南湖北河。就這樣,老百姓一方面了解了工程項目的施工意義:工人們在此施工也是為了讓家門口的這條小河更加清澈。
建設方牽頭,組織街道、社區、設計、施工參加居民議事會
另一方面又看見建設方為降低擾民影響想出的種種辦法:施工負責人將私人電話公布出來,讓大伙兒可以24小時的咨詢投訴﹔定時定點洒水降塵……
一場場議事會后設計方案的再優化﹔一處處工程方案的細節修改……讓居民們原先的抵觸情緒變成了對工程的支持。遇到大熱天,居民們還自發慰問工人,這讓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們深受感動,在工程中更加“小心翼翼”,盡量不給居民生活增添麻煩。
“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得不到老百姓的認可,工程肯定不可能順利完成”。工程建設方南京建鄴新城房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宏介紹說,當初他們就已經提前考慮到在密集小區做工程的困難,明確要求施工方一定要多傾聽民意,如果有居民對工程有不理解的,一定要解開心結再進場施工。在與居民開會的同時,施工建設方還給工人們開會,向大家一邊強調工程的安全問題,同時也強調在此施工其實是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影響,大家一定要控制好噪音揚塵,保質保量按期完工。
工程公示牌信息詳細,居民有建議隨時提
記者注意到,該工程在建設中正好遭遇疫情突發狀況,但盡管如此,工程還是可以按期結束。對此該項目施工方南京同力工程公司的相關人士表示,這就得益於片區居民們的理解。他們總結發現,工程前期的准備工作馬虎不得,盡管看起來,前期進場會“慢一拍”,但恰恰是此時的“慢”,卻讓他們找到了入場施工后的“加速器”,這筆賬劃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