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對話德國”活動在常州舉行 江蘇與德國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潛力

2021年12月22日11:09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對話德國”,為了更好地牽手

“在這個充滿變化和不確定性的時代,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給跨境人員往來造成不便的背景下,對話交流與合作愈發顯得重要而寶貴。”12月21日,在中德(常州)創新產業園舉辦的“對話德國”活動上,中國駐德大使吳懇的一番話引起大家共鳴。

此次活動以“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為主題,中德兩國嘉賓圍繞雙向投資、新能源、職業教育等議題展開交流探討。

七成德資會員企業計劃增加投資

“江蘇與德國的深入合作,不僅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擴大開放注入了強大活力,也為中德、中歐務實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中德友好協會會長史明德說。

德國駐滬總領事賀德滿2021年7月剛剛到任,但是長期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工作的經歷,讓他對雙方合作早已有了深入了解。“常州約有200家德資企業,而整個江蘇約有1200家。在我們看來,江蘇擁有推動經濟發展的最佳秘訣:政府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的營商環境,積極進取的創業精神為私營企業帶來了活力,科技創新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江蘇是中國人均GDP最高的省份了。”

德國工商大會大中華區政府事務高級總監王曉丹說:“盡管我們的2000多家會員企業面臨著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挑戰,但據最新調查,70%的德資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增加投資。”

對話,是為了更好地牽手。活動開幕式上,舉行了多場合作項目揭牌及簽約儀式,發布了一系列合作成果。比如,教育文化方面,德國手工業行會中德江蘇高技能人才培訓認証基地在常州揭牌﹔創新產業方面,中航鋰電與迪索工程歐洲管理咨詢公司簽訂赴德投資鋰電池生產項目等。

雙向投資筑就共贏發展基石

緊密的合作機制和經貿關系筑就共贏發展的基石,也是疫情期間雙方合作保持韌性的先決條件。

“時至今日,幾乎所有德國大中型企業都與中國市場相關。僅巴符州就有200多家企業在江蘇投資,其中既有博世、瓦克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也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而巴符州也吸引了160多家中國企業落戶。”巴符州經濟部長霍夫邁斯特—克勞特用兩個數據表明雙向投資態勢的蒸蒸日上。

江蘇優良的營商環境吸引著外商前來投資,而他們也帶來了優質資源,6年5次在常州增資的蒂森克虜伯集團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今年3月,總投資1250萬歐元的高端車用減振器制造項目落戶常州,明年投產后可年產77萬套電子可調減振器系統,蒂森克虜伯動力部件(常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顧瑞安表示,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是中德企業家共同關注的焦點。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客戶事業群總經理李佳介紹,作為一家專注於電池技術研發及生產的高科技企業,蜂巢能源已獲得25家國內外主流廠商的訂單。“蜂巢能源在德國薩爾州設有兩個工廠,總投資20億歐元,預計到2030年累計稅收將達2億至3億歐元,給當地帶來近2000個就業崗位。此外,公司還將引入上下游合作伙伴,搭建區域內綠色生態體系,帶動本土產業共同發展。”

“疫情讓我們看到,中國與歐洲的聯系是如此緊密,國際合作和共贏發展是多麼重要。隨著不確定因素增加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的加劇,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可以信賴的合作伙伴。”霍夫邁斯特—克勞特說。

職業教育為智造積蓄新力量

面向未來,蘇德合作需要積蓄合作新力量。在“職業教育合作路徑與探索”主題對話中,與會代表認為,雙方可通過職教聯盟整合高校、企業、商會等優勢資源,為智造未來積蓄新動能。

早在2012年10月,江蘇省和巴符州就明確,以常州科教城為載體,將學生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推廣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2020年,江蘇—德國高職教育合作聯盟啟動建設,目前已有20多所院校與德國商協會、教育集團和企業開展合作。

“學生入學即入職,由企業選為學徒,進行協議培養和職業技術資格認証,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經濟同頻發展。”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蘇霄飛對這一模式表示贊許。

揚子石化—巴斯夫公司人力資源總監黃仙蒂從企業用工角度闡釋了自己的看法。“隨著公司項目的擴展和不少員工即將退休,我們正面臨‘用工荒’‘技工荒’,2025年之前需填充500個職位,其中80%是運營和技術人員。讓學生從第三學年開始就來實習,是彌補技能人才短缺的好辦法。”

目前,雙元制職業培訓已逐步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區、市),數以萬計的學生接受了相關培訓,在華德企也由此擁有充沛的人力資源。

2007年6月,德國工商大會在中國設立第一家跨企業聯合培訓中心——中德培訓中心。畢業5年以上的480多名學徒中,成長為技術主管和部門經理的比例高達65%。

2018年4月,德國海外商會聯盟與太倉德資企業現場管理培訓中心共同啟動機電工業大師培訓,招收的19名學員於2020年1月順利畢業,目前大部分已成為企業中層管理人員,部分學員還獲得中級職稱。

“期待在政府、企業和媒體支持下,通過雙元制職業教育在中國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德國海外商會聯盟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副總監陳曉榮說。

□ 本報記者 衛鑫 張宇熠 孫慶

通訊員 史迎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