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分群分級”推進服務類救助入選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案例 系全省唯一
人民網南京12月22日電 (馬曉波)近日,民政部辦公廳公布“2021年度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優秀案例”名單,全國15個單位的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行動案例入選。其中,南京市棲霞區民政局開展的“分群分級”推進服務類救助上榜,該案例也是江蘇省唯一入選案例。
南京市棲霞區位於南京城郊結合部,低保、特困等困難群體9800多人。近年來,該區按貧困程度和救助內容,分層分類建立救助體系,設定人均年收入12000元作為脫貧線,並全部實現了脫貧。在做好物質保障和生活兜底的基礎上,棲霞區推進“物質+服務”的綜合性救助制度,突出“服務+”,將服務對象分群鎖定,將服務需求分級響應,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救助服務困難群眾50萬人次,探索了“分群分級”服務類救助的新路徑。
“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實踐,目前棲霞區服務類救助基本實現了困難群眾全員覆蓋,將‘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初心真正落在實處,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升。”棲霞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人民網了解到,在“分群分級”服務類救助實踐探索方面,“棲霞實踐”主要在於“分”得清晰、“做”的精准等多個方面。
所謂“分”得清晰,即服務類救助將服務類救助對象“分群”,將服務內容“分級”。相關負責人介紹,服務類救助對象“群”分六類,該區根據生活環境、健康狀況、家庭收支、勞動就業等情況,把困難群眾20多項指標納入評估監測范圍,重點區分了困難老人家庭、殘疾人家庭、未成年人家庭、重大疾病患者家庭、有勞動能力但失業的家庭以及單親家庭等6類群體。
調查顯示,85%左右的困難老人需要照護服務,近90%的殘疾人需要康復服務,約68%的未成年人需要成長陪伴服務。此外,重大疾病患者家庭的需求主要是醫療資源鏈接與精神支持服務,有勞動能力但失業的家庭基本都需要就業培訓服務,單親家庭需要更多的是精神撫慰服務,6類人群需求區分使服務類救助底數清、情況明、研判准,針對性更強。
服務內容方面,“級”分四等。據了解,針對困難家庭在生活物資、精神慰藉、醫療護理、就業輔導等多層次服務需求,劃分“基本生活照料與支持服務、精神關愛與疏導服務、預防保健和康復護理服務、生活與就業能力提升服務”四級服務內容,同時圍繞服務內容和緊急程度,相應設置“緊急干預、納入兜底、需要關愛、持續關注”四個標簽,從而使服務類救助更加科學合理、逐層遞進、持續發展。
在對六類人群、四個層級的精准劃分,棲霞區更有針對性地推進了困難群眾服務類救助工作。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在救助工作中明確“服務需求項目”“服務承接主體清單”兩份清單。圍繞“六類”人群,線上採取在線征集、服務量統計、綜合分析等方式,線下通過網格員、救助“小管家”開展家境調查、建檔立卡、入戶訪視等方式,收集掌握救助對象的服務需求。今年,南京棲霞累計開展線上線下需求調查8個批次,發放問卷2萬多份,形成了137個服務需求項目清單。服務承接主體清單方面,通過挖潛、培育、外引,尋找服務承接主體。共梳理社會組織117家,培訓專業化社會工作者933名,培育特色專業服務隊伍8支,外引相關機構12家,經過評估,形成有資質有能力承接服務主體清單。
此外,該區根據服務需求和承接能力,綜合考慮區情實際、人群數量、內容層級以及可持續發展原則,論証確定年度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目前,全區常態化形成了困難老人居家看護和精神關愛服務項目21個,城市低收入人口、貧困單親家庭等綜合服務項目27個,“牽愛之手,擁抱明天”困境兒童成長支持、“愛心助殘聯盟”殘疾人關愛等特色項目12個,年初一次性發布,承接主體競標,全區范圍實施。
“依托棲霞區‘掌上雲社區’智慧社區治理平台,鏈接社會資源,建設‘區-街-社’一體化信息共享的救助服務 ‘雲超市’,推進服務類救助線上運作。為困難群眾提供‘在線預約’、“掌上下單”等便捷服務,為社會組織和救助成員單位提供線上接單服務。目前,救助服務‘雲超市’涵蓋了8大類、25小類服務內容,入駐社會組織49家,在線服務6000多人次。”棲霞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還精准管理評估,通過黨建引領、政策規范、全程監管、智能跟蹤、多方參與等工作,力促困難群眾服務類救助工作“做”的精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