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南通33家企業非法傾倒危廢賠償案入選生態環境部典型案例

2022年01月05日18:22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南通1月5日電 (記者王繼亮)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二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江蘇南通市33家鋼絲繩生產企業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系列案入選,成為江蘇唯一入選的案例。

據南通市生態環境局介紹,2017年5月,該局開發區分局在巡查中發現,張江公路西側堆放大量疑似磷化渣的白色固體,隨即會同南通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展開調查工作。經核實,該白色固體為鋼絲繩生產廢料磷化渣,系危險廢物。該局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開展環境損害評估工作,與公安機關、地方政府協調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共處置磷化渣約18000噸。該案涉及的鋼絲繩生產企業共33家,牽涉面廣,處置、追償難度大。在南通市政府指導下,南通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推進公、檢、法等相關部門參與,協商案件處置方案,確定損害賠償磋商方案及應急處理費用、修復保証金,先后與33家企業開展磋商近百次。

記者從南通市人民檢察院獲悉,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張某某、丁某某、姜某某、張某某等5人自2004年以來長期向南通市鋼絲繩生產企業收集危險廢物磷化渣。犯罪嫌疑人收集到大量的磷化渣后,並未按照相關規定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而是將其堆放在租用的農田上,因未採取防滲措施,嚴重污染了周邊土壤及地下水,造成環境污染。2017年5月案發后,公安機關將王某某等5人以及33家企業污染環境案移送崇川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經審查,直至刑事案件移送至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時,涉案磷化渣未得到妥善處理,被污染的土地未得以修復,相關責任主體未作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國家利益及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受侵害狀態。為此,崇川區檢察院進行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立案審查並制發訴前檢察建議,推動職能部門與涉案企業進行磋商,追究其生態環境修復、損害賠償的責任。市、區兩級機關派員出席磋商現場,向涉案人員釋明法律利害關系,指導監督達成磋商協議,確保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盡快得以修復。

根據第三方評估單位提供的損害修復意見,案涉場地中的小海街道通啟路、竹行街道張江路的磷化渣堆放點已採取綠化等生態涵養管控措施,其余2個涉案點位結合土地建設規劃及專家修復意見,將修復工作與市政工程進行了有機結合。

本案是近年來南通市辦理的數百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中,涉案主體最廣、賠償總額較大、集中簽約最多的一批案件。該案橫跨南通開發區、通州區兩個區域,涉及三十余家企業,相關責任人四十余人,牽涉的利益主體多、責任區分難度大。

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損害、誰賠償”原則,積極推進生態損害賠償工作,持續推動受損生態環境修復。經相關行政機關與涉案企業達成賠償協議,賠償款共計3108.6萬元。2018年11月20日,南通市生態環境局開發區分局與31家企業簽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另外2家企業繳納了應急處置費用。目前,相關受損環境均已修復到位。

(責編:孟二波、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