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2021年江蘇更大力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邁向更高質量一體化

2022年01月18日07:37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協調聯動,邁向更高質量一體化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事關我國發展大局,事關江蘇發展全局。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把“大力促進區域協調聯動,更高質量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今后五年著力抓好的九項重點工作之一。去年以來,江蘇緊扣“高質量”和“一體化”兩個關鍵,以切實舉措推動一體化不斷走深走實。

同氣連枝,展現“江蘇作為”

去年12月初,來自雅珂迪包裝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的法國籍總經理萬桑一家三口,如願拿到“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証”,工作生活在蘇州市吳江區的萬桑一家也能享受上海市民的“同城”待遇了。這也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首組跨區域家庭式領取“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証”。

“去年,示范區在規劃管理、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各領域探索出46項高‘含金量’的制度創新成果,65個重點亮點項目落地,‘滬蘇同城’效應正加速顯現,人才創新資源流動越發活躍。”吳江區委書記李銘說。

面積2413平方公裡,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吳江區、浙江省嘉善縣組成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也是三省一市一體化先行先試的“試驗田”。

“醫保卡一卡通2.0版”將住院結算納入異地就醫免備案范疇,截至去年11月底,異地結算近2萬人次﹔示范區跨省公交線路新增至8條……一年來,江蘇與上海、浙江攜手,加速破除示范區內各類要素流動的瓶頸障礙,均等便捷的公共服務一體化讓居民“獲得感滿滿”。

示范區各領域的“破界”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生動縮影。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一年,我省推進重大政策、重大事項、重大項目落地落實,在多個重點領域展現出“江蘇擔當”。

“創新鏈上的長三角”深入推進——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揭牌,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實驗室基地建設序列,長三角量子科技產業創新中心落戶蘇州。去年3月27日,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燃燒室試驗平台在連雲港市首次點火,這一由江蘇牽頭、上海參與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填補了我國大功率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的空白。

“協同開放的長三角”提速發力——推動自貿區政策向聯動創新發展區延伸復制,連雲港海港、淮安空港、徐州陸港“物流金三角”加快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建設形成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一批高水平的功能平台、一批高能級的重大項目清單。

“藍天下的長三角”攜手共建——太湖,是長三角共同的“母親湖”。一年來,經過鐵腕治污、科學治太、標本兼治、攻堅克難,太湖水質明顯改善,連續14年實現國務院提出的“兩個確保”目標。

聯動創新,構建區域共同體

省黨代會報告指出,要更大力度推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同時,圍繞加強區域聯動發展對蘇南、蘇中、蘇北發展方向進行了定位——支持蘇南加快打造現代化建設先行示范區,支持蘇中加快實現中部崛起,支持蘇北努力實現跨越趕超。

“新時代新階段,以局部一體化促進更大范圍一體化,對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南京大學教授、博導,江蘇省長江城鎮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周凱表示,要將南京打造成具有全球創新資源配置能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蘇錫常和鎮江打造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技術產業以及科技、產業轉化為財富的主要創新基地。

江蘇區域均衡發展,最大的空間在蘇北。“2006年,我省開始實施南北共建園區,將蘇南地區園區建設先進管理理念、良好產業基礎、優秀人才團隊與蘇北地區豐富的資源、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優惠的政策對接互補,為區域協調發展注入新動能。”省發改委區域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上半年,我省7家共建園區規模以上企業達160家,實現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98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6億元﹔新開工工業項目完成投資62.5億元,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6個,協議投資額約260億元。

來到吳江泗陽工業園區,冬天的泗陽大地,依然機聲隆隆,忙碌的項目建設現場隨處可見。“去年,園區各類企業實現工業產品銷售收入67.48億元、入庫稅收2.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8.5%、9.2%。”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理順管理機制,園區大力實施體制機制創新,來自吳江區的干部分別任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等關鍵職位,他們肩扛歷史使命,心懷造福泗陽百姓的真摯情懷,與泗陽干部團結一心、優勢互補,全力推進園區開發建設事業。

“強化區域聯動發展,大幅推進寧鎮、寧揚等產業創新協作。”提及蘇中崛起,周凱認為,應構建制造業轉移利益分配機制,加強都市圈間互動合作。

去年12月28日,寧句城際開通運營。從鎮江句容乘坐這趟列車,換乘南京地鐵2號線,一小時即可到達新街口,南京正式將句容拉入半小時通勤圈。句容市委書記潘群表示,句容將依托重大交通項目帶來的空間重塑、要素重組、動能重聚,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核心優勢,精心做好寧句城際軌道交通沿線規劃完善、土地開發利用。

通江達海,澎湃發展新動力

“十三五”期間,“交通先行”的江蘇不斷拉近城市群間的距離,放眼未來五年,“交通”仍然肩負重大使命——省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交通強省建設,著力打造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

1月7日,泰州海事局向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發放相關作業活動的許可証,張靖皋長江大橋在泰州地區的建設拉開序幕。大橋的建設將創下“六個世界之最”——最大跨度橋梁、最大跨度懸索橋、最大錨碇基礎、最大連續長度鋼箱梁、最長主纜和最高鋼混組合索塔。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17座過江通道。過江通道的加密,為南北兩岸互聯互通打開新通道,加速了區域融合發展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

“軌道上的江蘇”也在惠及越來越多百姓。“十三五”期間,我省建成連鹽、寧啟二期、徐宿淮鹽、滬蘇通、連淮揚鎮、鹽通、連徐高鐵等鐵路,新增鐵路總裡程1356公裡。全省鐵路建成總裡程達4204公裡,其中高鐵2215公裡,增長了158%,江蘇高鐵裡程排名已躍居全國第二。

不僅要看“沿路風景”,還要領略“海上風光”。對於通江達海的江蘇來說,作為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一條重要軸線,沿海是撬動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的戰略支點。“把沿海發展作為服務長三角乃至服務國家更大區域、空間格局優化的部分,江蘇沿海正面臨發展機遇。”江蘇省城鎮與鄉村規劃設計院總規劃師劉志超說。

把蔚藍色夢想寫成現實,近日印發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江蘇沿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快於東部地區平均水平,佔全省比重力爭達20%左右。“推進沿海地區加速崛起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不僅有利於穩固全省經濟基本盤,而且能夠呼應蘇南、支撐沿江、聯動河湖、帶動蘇北,為全省生產力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提供回旋空間和生態保障。”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楨表示,加快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還能夠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最佳的產業轉移、創新轉化、功能拓展空間,促進長三角區域更加協調均衡和一體化發展。

□ 本報記者 陳澄 沈佳暄

(責編:蕭瀟、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