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星辰大海】“萬億之城”南通:推進江海聯動 建好江蘇開放門戶

人民網記者王繼亮
2022年01月21日13:43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為深入挖掘沿海城市在推進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經濟發展、海洋權益維護方面的生動實踐,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主辦,河北省委網信辦、山東省委網信辦、江蘇省委網信辦、福建省委網信辦、海南省委網信辦、人民網承辦的星辰大海—沿海城市展望“十四五”網絡主題活動已於日前啟動,本篇聚焦江蘇南通。

南通通州灣呂四起步港區碼頭。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日前,南通通州灣呂四起步港區碼頭迎來了啟用后最大的一批貨物。盡管天氣嚴寒,但裝運現場一片繁忙。由南通海門一家企業生產的總價值2億元的風機葉片,將在這裡裝船出海,並於近期運抵目的地——歐洲荷蘭。

“過去,這些出海的貨物需要通過陸路運到長江碼頭,然后通過長江碼頭的駁船運往上海(出海)。”南通通洋港口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忠祥說,“現在,貨物可以從工廠直接運到我們這個碼頭,縮短了一百多公裡的陸路距離,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通江達海的南通是江蘇沿海地區發展領頭羊。2021年12月,作為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的開篇力作,通州灣呂四起步港區通用碼頭對外啟用。就在其啟用的兩周前,《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獲得國務院批復,此舉意味著江蘇新一輪沿海開發拉開序幕,而南通作為此番沿海開發的主戰場之一,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打造現代化灣區

2020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大通州灣”思維統籌推進全市域沿海開發、江海聯動發展,整合在南通206公裡海岸線上的洋口港、通州灣、海門港和呂四港組建“大通州灣”。當年6月,呂四起步港區“2+2”碼頭工程、通揚線通呂運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通州灣新出海口一期通道工程集中開工。

據悉,通州灣呂四起步港區建有4個10萬噸級碼頭及自動化配套工程,規劃連接洋呂鐵路,貫通長江、內河,具備多式聯運的綠色、高效物流優勢。港區開港以來,已陸續有貨物運往美國、澳洲、印尼。通過對集並至呂四起步港區通用碼頭貨物的貨種類型、運輸路徑、運輸成本分析,通用碼頭目前主要服務於南通及長江以北地區的生產制造業企業貨物進出。此外,呂四起步港區作為產業港、大型海港,還較大減少了以往海輪候潮進江的時間,減輕了當前外輪進江時長江引航壓力,為貨主節約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在通州灣呂四起步港區開港一周后,以服務臨港產業發展為重點的通州灣主體港區三港池1#-3#碼頭正式開工,碼頭岸線可滿足1艘20萬噸級和2艘5萬噸級散貨船同時停靠需求,不僅實現了南通擁有深水大港的夢想,也將緩解長江下游繁忙航運和沿江產業轉移、生態修復的壓力,未來有望與上海洋山港、寧波舟山港共同組成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

南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通州灣港口開發建設委員會主任陸衛東提出,該市全力支持推進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抓好貨源組織、口岸開放、政策配套等各項工作,全力打造“綠色、智慧、低碳、高效”的現代化港口。

2021年12月,國務院批復新一輪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此前,2021年9月,在南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王暉明確,要建設全國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落實“海洋強國”戰略,統籌推進優江拓海、江海聯動和港產城融合發展,打造千萬標箱東方大港和萬億級綠色高端臨港產業基地,建成高能級、強競爭力、極富潛力的現代化灣區。

沿海經濟板塊加速崛起

記者從南通市發改委獲悉,經過多年培育,該市沿海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向海交通格局取得跨越式提升,東方大港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特色優勢產業實現集群式發展,濱海城鎮面貌發生根本性改變,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突破性好轉。

“十三五”以來,南通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16年的6148.4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36.3億元,成功邁入萬億城市俱樂部。伴隨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南通沿海經濟板塊也加速崛起,沿海前沿2500平方公裡、21個鄉鎮的經濟總量翻了兩番。此外,當地成功創建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2020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2107.4億元,比2015年增長25.7%,佔全省和沿海三市的比重分別達26.9%和51.2%。

近年來,南通多條過江通道列入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蘇通、崇啟、滬蘇通3座大橋建成通車,未來將形成“八龍過江”新格局。與此同時,當地內河航道通江達海,有效拓展沿海港口腹地范圍。

南通市還研究修編《南通港總體規劃(2035)》,整合完善全市沿江、沿海港口布局。據悉,南通港形成了沿江三港區、沿海一港區的總體格局,沿海港口組成一個通州灣港區,下設通州灣、三夾沙、海門、呂四、洋口5個作業區。

南通海洋經濟成績單亦可圈可點。近年來,南通傳統海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海洋旅游、海洋交通運輸等服務業增速明顯,結構更加合理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一組數據見証了南通“海洋經濟”發展的成果:船舶海工產業領航發展,船舶制造、海工裝備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的1/10、1/4左右﹔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全市風電並網規模316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佔全省的1/3、全國的1/4左右﹔新材料產業亮點頻現,中天綠色精品鋼、桐昆聚酯一體化、恆科新材料三期等一批百億級項目開工建設。

緊抓機遇落地落實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發布后,對於推動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南通提出,將緊扣規劃目標,加快跨江融合、江海聯動、陸海統籌,系統推進沿海高質量發展,保障規劃內容落地落實。

“通州灣呂四起步港區作為江蘇江海聯動發展的新空間,將充分發揮自身通江達海的區位稟賦,加快陸海統籌發展,打造‘優江拓海,江海聯動’的新布局。”啟東市委常委、呂四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裕兵介紹,“我們還將進一步放大港口碼頭、深水岸線、廣闊腹地等資源優勢,切實做好港口和產業兩大文章,積極融入中國長三角港口群戰略格局,打造高能級、強競爭力、極富潛力的現代千億臨港產業集群,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為全省新一輪沿海地區發展激發新動能、注入新內涵、形成新增長極。”

《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藥規劃建設江蘇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通州灣新出海口是服務臨港工業發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服務長江經濟帶集裝箱中轉運輸的綜合性港口,當前我們正在加快推進新出海口建設,全力構建‘內河到碼頭、鐵路進貨場、海港通大洋’的集疏運體系。”在南通通州灣港口開發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沈捷看來,這樣一個集疏運體系將充分發揮公鐵水、江海河聯運體系的作用。預計到2035年,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300萬標箱,貨物吞吐能力達到3億噸。

伴隨著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實現突破,南通206公裡海岸線快速從“荒灘”變身“金灘銀灘”,一批知名企業紛紛搶灘布局、落戶南通。自2020年以來,“大通州灣”累計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82個,總投資3210億元。

位於通州灣最北邊僅3平方公裡大的陽光島,是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LNG接收站。2021年全年,這裡接卸20多個國家的天然氣運輸船87艘次,接卸總量718萬噸,氣化外輸96億方,接卸量和外輸量均創最高紀錄。目前,陽光島正加速推進3個LNG接收站項目,未來將打造成國家級“能源島”。

“新一輪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出爐,對南通沿海高質量跨越發展是很大的利好,能不能搶抓住這個機遇,就要看我們如何把政策落地落實。”南通市發改委副主任唐國平表示,該市將根據省裡的方案出台有關規劃,具體從基礎設施建設、綜合交通樞紐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等多方面發力,並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更多好項目。

錨定未來,南通提出,將緊緊抓住新一輪沿海開發的契機,以建設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為重點,打造“江出海、海進江”雙向聯通新樞紐。同時,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科學規劃通州灣產業基地,重點培育“331”產業集群,全力打造長三角臨港產業新空間,具體包括金屬新材料、清潔新能源、石化新材料等3個基礎產業集群,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功能新材料等3個新興高端裝備制造集群和1個港口物流產業平台。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