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雙減”落地的首個學期:南京做法全國典型 鼓樓經驗全省推廣

馬曉波
2022年01月28日20:3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南京市玄武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的學生正在考試。玄宣攝

這個期末,南京市玄武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將語文、英語、數學、美術、體育等學科知識融入到“身份確認”“打病毒”“捏梅花”等游戲環節中,用闖關游戲寓教於樂,讓學生們“樂考”,二(1)班的王曦田不僅測評表現優異,談吐同樣落落大方。

小學低年級紙筆考試變“闖關”,以評促教助成長,是南京不少小學面對“雙減”在期末交出的答卷。2021年秋季學期,南京市委辦公廳、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方案》,研究出台了有關作業管理、課后服務、校外培訓機構風險防范等專項文件,打出落實“雙減”組合拳。

資源嫁接,讓學生從校外回歸校園

作為南京一家藝術培訓機構的老師,方玥在2021年秋季學期多了一個新身份——受聘成為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學超級演說家社團老師,教學生吐字發音和演講技巧。

對方玥而言,跟機構小班化的教學相比,校內課程的難點是要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孩子。

“我需要在課前提前了解小朋友的特點,准備一些小游戲,在課堂上跟他們進行小互動,進行自我表達提升、思維訓練,提高孩子們對好好說話的重視性以及堂課的趣味性。”方玥說。

在瑞金北村小學,該校課后服務已經開設了75門社團課,其中60門課程引進了校外優質體育、科技、藝術等資源。起初,這60門課近一半都是由校內老師靠個人興趣開設,現在改為聘請校外專業教師授課,也進一步提升了課程趣味性,吸引了很多原本在校外上培訓班的孩子。

“以前媽媽幫我報的校外跆拳道課,我不是很喜歡。我在學校自己選了主持人社團課,老師講的課程很有趣。”瑞金北村小學四年級學生溫祖宸說。

資源嫁接,讓專業老師上專業課,促使孩子從校外回歸校園,是南京助力“雙減”政策落地探索中的一個縮影,而南京建立健全校外教育資源進校園統籌管理機制的做法,也在2021年11月成功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遴選的第二批學校落實"雙減"工作的典型案例。

“校外資源進校園”是南京為解決課后服務難題採取的舉措之一,也為課后服務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后服務,隻靠學校是不夠的,必須把社會資源也調動起來。”南京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張生表示。

據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介紹,目前,南京市按照參加課后服務學生平均每生每年不少於500元的標准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課后服務公用經費和人員補助等支出,為課后服務提供經費保障。此外,為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南京市教育部門還會同市婦聯等成立了“家長成長學院”,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指導家長科學開展家庭教育。各校也紛紛引進家長資源,“家長課堂”成為課后服務的常規設置。

把專業課交給專業教師來上,實際上校內老師也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去。“保証我們的減負不減質,引進更優質的資源,也讓孩子成長更為優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增質的表現。”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南郵校區校長朱永剛說。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學生正在使用“雲尚作業”點陣筆答題。方楠攝

“鼓樓經驗”獲全省推廣

“作業管理是落實‘雙減’工作的重點要素之一,為此,南京市鼓樓區推出了‘雲尚’作業管理、‘鼓老師講作業’等一系列舉措,不斷加強作業過程管理,實現作業育人功能。在強化學生服務上,鼓樓區還依托‘鼓樓e學校’,啟動了‘鼓樓玩吧’在線服務項目,通過達人秀、挑戰賽等,引導學生會玩、會學、會生活,深受學生喜愛,並在全省推廣。”鼓樓區委教育工委書記侯正永說。

據悉,“雙減”落地以來,鼓樓區為響應政策,同時推進國家教育部“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建設,依托“鼓樓e學校”開展了“雲尚作業”點陣紙筆試點項目,研發了“鼓老師講作業”應用,開發了學生作業監管平台,強化學生作業服務。

前不久,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的課后延時時間,初一的學生們像往常一樣完成數學作業,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手握特殊的筆和在特質的作業紙上書寫作業。當放學鈴響起,老師卻沒有將學生的作業紙收上來,只是在PAD上輕輕一點,學生的作業就即時上傳到雲端。

“作為‘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建設的試點校,我們主要依靠‘雲尚作業’點陣紙來實現教學‘進化’。目前已在初一語文、數學、英語這些主要學科進行推廣和嘗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副校長朱敏龍介紹,每個學生的“點陣筆”上都裝有攝像頭,該系統不僅能夠自動批改客觀題,還可以通過記錄學生的書寫過程和時間長短,來判斷學生對各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

“這套設備使用起來,並未對學生的書寫習慣造成影響,學生基本上是‘秒’適應。”朱敏龍說,他目前也在一線任教,感觸也較多。比如,11月時,通過自己班學生“筆尖”上的大數據,他注意到孩子們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后,仍有不少人習慣用算術方法,導致解題速度較慢,這就給他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了醒。

“鼓老師講作業”同樣是“鼓樓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鼓樓e學校”新上馬的公益服務欄目,平台由鼓樓區在職名師每周發布課后練習,學生可以利用空閑,在線做題並查看解析,查漏補缺,鞏固知識。

通過一個學期的適應,二十九中初一14班的呂檸睿,慢慢已經習慣了每個周末都有“鼓老師”的陪伴。如今,每個周末,她都會抽出一個小時,來完成學習單上的三門功課。

“除了基礎類題型,作業單上的最后一題屬於‘拔高’題,一般這類題會有多種解法,我們能夠從答案中受到啟發。”呂檸睿說,倘若覺得沒有完全掌握,可點擊每題由鼓樓名師講解的微視頻,還是聽不明白,也能通過“鼓樓e學校”的“鼓樓教育在線”,向在線的值班老師申請“一對一”解惑,對自己在知識的掌握方面有很大幫助。

使用“作業管理數智平台”的中央路小學學生及家長。李麗攝

賦能減負,作業有了新內涵

加強作業管理也是“雙減”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這一學期,南京市教研室出台《關於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制定《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分學科)作業管理指南》,建立作業負擔管理機制,為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文化類學科作業提供專業、精准的指導和建議,確保負擔減下去、質量提上來。

“今年9月以來,我校開始使用‘作業管理數智平台’,老師通過平台布置作業,家長在平台分科目反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去年12月16日,在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作業管理現場會上,玄武區打造“作業管理數智平台”的具體經驗在全市教育系統內進行推廣。

南京市中央路小學校長陸文琦表示,通過數智平台的使用,該校既可以實現科學布置作業,同時,通過學生作業時長,更好了解其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據悉,每天下午,該校各科教師都會通過平台布置作業,由系統測算完成作業用時,一旦總時長超過1小時,系統就會發出提醒。

“在作業智慧管理平台的教師端,各學科教師統一通過平台發布‘作業公示’及‘預計作業時長’,系統會根據教師預估時長,計算作業完成總用時,如果超過規定時長就會預警,便於各科教師及時調整。”陸文琦介紹,作為數智平台的試點學校之一,截至去年12月中旬,該校教師的作業發布總數達715條,延時完成學生比從最初使用時的25.5%降至8.9%,而家長反饋率從最低30%增長至80%以上。

事實上,“雙減”下的作業改革不是一味做減法。提高質量,則“減”之有效﹔豐富載體,則“加”之有道。

“多項數據表明,小學生作業完成時長超過一小時,初中作業超一個半小時以后,他的學業質量是呈明顯的衰減的。我們的學生有著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我們要去尊重。大數據表明,作業負擔過重會弱化甚至摧毀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影響著我們的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南京市教研室主任嚴必友說,優化作業資源建設是每一個學校都應當做的一個重大項目,好的學校、好的作業必定是“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的“精准點射”,“轟炸式”低效率的炮兵思維並不可取。

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和家長都將作業視為對學生“磨盯泡”式管理的主要手段,期望通過大容量作業的長時間反復訓練,使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學生無論自身學習實際如何,每天都面臨同質化的大量作業。

“從學生來看,這樣做的弊端在於缺乏自主作業時間規劃,作業效率低下,甚至影響睡眠和身心健康。從家長來看,無法通過作業對孩子的學習系統性了解,如學習進度、作業時長等,從而難以及時與任課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嚴必友說。

通過數智平台的使用,不僅科學壓減學生學習時間,也讓學生們回家后的時間越發充裕。如今,南京部分學校又進一步,給學生開出非書面的“居家作業單”,如進行一段時間的體育鍛煉、完成一項家務勞動、堅持一段時間的課外閱讀、培養一項興趣愛好等。

“‘雙減’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是做‘減法’,更重要的是要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師資支撐條件、增強家校協同育人等方面做好‘加法’,更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孫百軍表示,如今,“雙減”落地一個學期,南京市學生的校內課業負擔輕了,參加校外培訓少了,睡眠時間長了,自由發展的時間多了。不少家長反映,現在和孩子的關系都改善了不少,家庭氛圍也更和睦了。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