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全國人大代表張立祥:劃出大型海藻栽培保護紅線 補齊“海上糧倉”苗種短板

2022年03月06日14:19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高公島街道黃窩村黨支部書記張立祥。崔婷婷攝

人民網南京3月6日電(黃啟源)“在海洋裡栽培大型海藻,相當於陸地上的植樹造林,需要警惕我國海藻栽培出現的邊緣化趨勢。”在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高公島街道黃窩村黨支部書記張立祥建議,國家應在海域和灘涂使用上為大型海藻栽培劃出保護紅線。

《2021年全球及中國海藻栽培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海藻養殖已成為我國海藻工業的主要材料來源,但在近些年由於國內熱帶海洋環境的變化、養殖區域的限制以及養殖技術的不成熟,導致我國海藻養殖面積在經歷過短期擴張之后出現了小幅縮減趨勢。

“隨著海洋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沿海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海藻產業在海洋經濟中的權重逐漸降低,沿海地區一些地方政府對大型海藻產業重視程度有所下降,個別地區甚至要取締海藻養殖。”張立祥代表說,實際上,大型海藻的食用價值不可取代,而海藻栽培對於環境保護和沿海漁民的就業、致富意義重大。

“大型海藻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促進海水碳循環,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大型海藻在生長代謝過程中還吸收利用陸源污染排放到近海水體中的氮、磷等元素,是環境總賬中的重要增益項。”張立祥代表認為,應在海域和灘涂使用上劃出海洋農業的保護紅線,讓大型海藻栽培在既不佔用耕地資源,又不耗用淡水資源的前提下,為社會提供綠色安全的農產品。

此外,張立祥代表建議,在海洋生態補償金上向大型海藻栽培領域傾斜。“目前海洋生態補償方式單一,海洋生態補償金主要用於海洋動物資源增殖放流,建議將大型海藻栽培納入國家農業政策性保險、落實和實施碳匯補貼,以促進近岸海域的生態平衡。”他還提出在大型海藻的栽培種苗領域加大研發投入,有關部門安排專項資金,調動多方面研發力量攻關,持續開展人工栽培海藻的抗病能力、良種選育和培苗技術研發,盡快補齊“海上糧倉”苗種短板。

據了解,張立祥代表已經連續4年關注海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2021年6月底,農業農村部針對其建議回應稱,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建立重要養殖水域保護制度,劃定包括海藻養殖區在內的重要養殖海域保護紅線﹔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就養殖大型藻類的碳匯、磷匯、氮匯等獎補機制開展研究,並探索其納入海洋生態補償和碳交易的可行性﹔並將加強對藻類產業技術體系工作指導,結合發展水產種業相關行動方案和建設規劃,推動解決藻類栽培種苗領域關鍵技術問題。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