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代表圍繞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言獻策

2022年03月10日07:31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建強優勢學科,高原上豎起更多高峰

“最近,科室裡每天手術量都在15台以上,各診療小組能力都很強,可以完全獨立完成手術,患者放心,我也放心。”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陳鑫連續4屆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回顧20年來的工作和作為人大代表的履職經歷,感觸頗深。“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科室整體實力也在穩步提升。”陳鑫高興地說,“以前來參加兩會,一些難度大的手術就往后延一延,現在團隊實力強了,完全不受影響。”

連續兩屆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李甦雁也同樣感受到這個變化。“積極建言獻策是代表的職責,救治患者是醫生的天職。”她說,這些年,醫院眼科團隊快速成長,開會期間不用太牽挂,更能專心開會、認真履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江蘇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也是科教人才大省、醫療衛生大省,應瞄准前沿領域、圍繞群眾需求、彰顯特色優勢,打造一批優勢學科,在高原上豎起更多高峰。”全國人大代表、徐州醫科大學原校長鄭葵陽表示,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優質醫療衛生服務。

陳鑫和李甦雁兩位代表所在的學科,正是江蘇的優質醫療資源。

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血管病學科在全國知名度很高,心內科、心血管外科綜合實力均躋身全國前20強。心血管外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心內科與南京醫科大學共建國家重點學科。醫院是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聯合單位,也是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江蘇唯一的分中心。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與市眼病防治研究所一體化運行,年門診量超過30萬人次,科室規模、綜合實力全省最強,在全國特別是淮海經濟區享有良好口碑。

學科建設有哪些經驗可資借鑒?新起點上如何繼續攀登,走在全國前列?代表們深入交流,說的雖是日常而具體的事,卻飽含了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執著韌勁。

當好“領頭雁”,建好人才梯隊——

“單絲不成線,獨樹不成林。單靠一兩個‘大咖’,學科難以持續發展,必須有良好人才梯隊。”陳鑫指出,醫學講究守正創新、團隊協作。縱向看,一代一代接力,老中青傳承,梯隊要建設好。橫向看,一台心臟手術,除了主刀醫生,還有麻醉醫生、體外循環灌注師、護理師、ICU重症監護師等,缺了誰都不行。

過去20多年,陳鑫花精力最多的就是學科團隊建設。“學科強不強,帶頭人很重要,梯隊建設更重要。”陳鑫介紹,醫院心胸血管外科現有10個診療組,每年外科手術量超過3000台,手術質量位居全國前列,組長們年齡層次呈“橄欖型”,年富力強的70后佔比最高,資歷深厚的60后、年輕有為的80后有機銜接,學科發展后勁強勁。

“德才兼備、胸襟廣闊,是學科帶頭人、科室主任最重要的素質。”李甦雁坦言,醫技水平要過硬,為人處世要服眾,善於把方向、搭平台、聚英才、促發展。醫院眼科現有9個亞專科、5個病區,從李甦雁擔任科室負責人到現在,醫生數量翻了一番。前幾年,一名博士研究生到醫院面試,李甦雁坦誠地告訴他,這裡收入不是最高、硬件不是最強,但隻要是有利於學科發展、醫生發展的事,都會得到全力支持。最終,這名博士生與醫院順利簽約。

交流中,兩位代表都談到一個普遍問題:一些學科挑大梁的還是60后,到了臨近退休年齡,若不及時完善人才梯隊,就會出現“今天強、明天不一定強”的局面,務必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

善於“彈鋼琴”,醫教研並舉——

醫療衛生發展,須協同推進臨床診療、專業教學、科學研究,互為促進、相互提升。“鼓勵醫生把論文寫在臨床一線。”李甦雁介紹,數十年積累的臨床資料是科研的“富礦”,聚焦多發病、疑難症,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入研究,會有很大的收獲。

量變積累才有質變。去年,醫院眼科實現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突破,得益於多年來堅持醫教研並舉。李甦雁還擔任徐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學系系主任,實施了本科生導師制、駐點教學等創新舉措,去年眼視光醫學獲批省一流專業。教學相長,讓學術氛圍更加濃厚。

若不是陳鑫講述,一般人還真不知道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胸血管外科每天早晨醫生交班是全英文。“開放創新是一流學科建設的必由之路。”陳鑫介紹,醫院非常重視國際交流合作,手術交流、學術交流是常態,還舍得把年輕醫生送到國外最好的醫院進修學習。

在南京市第一醫院,有這樣一段師徒佳話。卡麥克是世界知名心血管外科專家,也是陳鑫28年前在美國進修學習時的導師。自1992年起,卡麥克每年率團隊到中國訪問,特別熱愛中國,與南京市第一醫院建立了深厚友誼。2018年,在陳鑫邀請下,卡麥克全職擔任該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導師,2019年9月被授予中國政府友誼獎。“卡麥克在中國為疑難及重症心臟病患者治療,主刀、指導完成數百例高難度心臟血管手術。”陳鑫透露,卡麥克還積極參與年輕醫生培養和學科建設。

算好長遠賬,久久為功滴水穿石——

其實,兩個學科的蓬勃發展,正是最近20多年的持續努力。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各方尤其是醫院的鼎力支持。

“這些年,醫院領導換了四五任,但對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陳鑫說,少了后顧之憂,大家齊心協力建設好學科、服務好患者,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強了,“過去20年,我們科沒有出現一個人才流失”。

為健全科研體系,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利用整體搬遷新址的契機擴建徐州市眼科重點實驗室,籌建眼科臨床研究中心。“關乎學科長遠發展的事,醫院從不含糊。”李甦雁介紹,兩會閉幕后,眼科實驗室將正式投用,將著力打造基礎研究、臨床科研平台,把學科整體實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作為省醫學會心血管外科分會主任委員,陳鑫牽頭成立省心血管外科聯盟。“通過幫扶、帶教、培訓、遠程會診、現場技術支持等形式,帶動全省多家市縣級醫院心臟外科診療水平提升。”陳鑫表示,優質醫療資源向市縣延伸,既方便了患者,又節省了有限的醫療資源,必須持續開展好。

□ 本報記者 黃 偉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