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來論:公路有效暢通需平衡多重關系

公路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更是疫情防控有力推進的重要工具。日前,交通運輸部印發《公路服務區和收費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以下簡稱《指南》),針對疫情期間各地公路通行存在的弊端精准施策,為全國交通暢順下了一劑猛藥。各地唯有認識到公路通暢的重要意義,平衡好各地防疫責任與全國防疫大局的關系,才能真正將《指南》落到實處。
暢通是對公路系統的基本要求。疫情暴發以來,一些地區採取阻斷道路、多處連續設崗等方式,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疫情的傳播,但也阻斷了物流影響了速度,這在小的區域內或許不太明顯,但涉及交通大動脈,疊加交通堵塞的放大效應,將對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物流運輸造成影響。針對此,《指南》明確提出,“嚴禁擅自阻斷或關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不得擅自關停關閉高速公路服務區和收費站。”“嚴禁在普通公路同一區段同一方向設置2個(含)以上防疫檢查點,嚴禁在高速公路主線和服務區設置防疫檢查點”。當然保持暢通並非毫無防范毫不作為,而是要著眼於更加精准的防控政策,採用更有技巧的防控手段,妥善處理好疫情防控和交通運輸之間的矛盾。
及時掌握信息是確保公路暢通的重要手段。駕車途中的信息不暢通,如高速路出口臨時關閉等,看似僅僅對車主造成了不便,但實際上也可能影響貨運物流的效率,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指南》提出,服務區和收費站關停關閉的,要提前向社會發布,並及時發布繞行路線等相關信息。提醒車主提前規劃路線,避免出現因為出口封閉導致的堵車滯留等狀況。事實上,應當建立全系統的信息共享機制,不僅是高速公路,各地交通部門的官方賬號,各大導航APP也應當實時更新,協助司機提早變換路線,提高交通運行效率。
公路系統是人員、車輛、物資快速流動的通道,對疫情防控也有特殊意義。涉及公路的疫情防控應當圍繞快速通行減少逗留、精准防控的原則進行。如適當控制入區車輛和人員數量,引導公眾向沿線非繁忙或不擁擠服務區均衡分流﹔加油站應盡量減少自助加油服務,避免司乘人員下車走動,做到“快加快走”等。唯有著眼於每一處細節,將防疫要求轉化為具體的措施,才能確保公路交通的安全。
公路交通聯通全國。唯有多方合力精准施策,平衡好全國與地區,精細與效率、快與准等關系才能實現公路的有效暢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