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觀察丨宏觀經濟大盤壓艙石,“蘇大強”何以勝任?

楊維瓊 吳紀攀
2022年04月28日07:25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疫情突襲下的江蘇,一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7859億元,同比增長4.6%。4月22日,江蘇省委常委會會議指出,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在大戰大考中奪取雙勝利,努力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當好重要壓艙石。

誠如斯言,在全國宏觀經濟大盤中,江蘇長期擔負著“壓艙石”作用。

數據顯示,2021年,江蘇省實現生產總值11.64萬億元,相當於全國的1/10。回眸“十三五”,江蘇GDP連跨三個萬億元台階,由2015年的7.13萬億元躍升至2020年的10.27萬億元。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相較於2020年首次實現年度增量突破萬億元,相當於淨增了一個無錫的經濟體量。

智能電網領軍企業南瑞集團常州電氣設備檢測中心大容量實驗回路。楊銘軒攝

——“蘇大強”,強在實體。

制造業一直是江蘇的硬實力。人民網注意到,江蘇省“十三五”規劃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作為重要戰略目標,要求加快制造強省建設。

一組宏觀數據顯示,2021年江蘇制造業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5.8%,佔比全國最高。 其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保持穩定增長,分別從2019年的32.8%和44.4%,增至2020年的37.8%和46.5%,再到2021年的39.8%和47.5%。

在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杜宇瑋看來,如果從三次產業貢獻來看,對江蘇經濟增長貢獻率最大的是第二產業為51.5%,第三產業的貢獻率為46.4%。“這說明,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是江蘇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源泉,特別是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新興動能支撐了江蘇經濟的高水平增長。”

再看一組數據:2021年,江蘇有軟件、物聯網等6個產業集群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全省年產值超百億元的工業企業162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超過3.7萬家,去年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2家﹔目前全國37家“燈塔工廠”中有8座在江蘇,位列國內前茅。

“在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保持了高質量發展,這是因為江蘇的經濟增長已經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鄭瓊潔認為,目前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科技進步貢獻率、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等指標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擁有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和18個國家級高新區,是長三角乃至全國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創新策源地之一。

具體來看,南京新一代產業集群不斷形成、蘇州醫藥產業等異軍突起、徐州高端裝備發展迅猛、鹽城節能環保產業勢頭強勁、全球創新資源不斷向擁有大院大所的江蘇集聚……“這些都顯示出江蘇在鞏固壯大優勢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的顯著成效。”鄭瓊潔說。

蘇宿工業園區對宿遷發展起到了帶動引領作用。園區管委會供圖

——“蘇大強”,強在均衡。

眼下,江蘇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盡管仍在,蘇南並非一枝獨秀,蘇中蘇北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已經提升到43.2%﹔放眼全國,江蘇又是唯一一個所有設區市都躋身全國百強的省份。這是江蘇區域經濟更趨協調的重要體現。

2021年,江蘇經受住疫情風險考驗,實現“十四五”的良好開局,即得益於13個設區市給力而相對均衡的發展。目前,江蘇四個“萬億城”中,蘇州以2.27萬億元的體量繼續領跑,省會南京以1.64萬億元的成績單守住全省第二、全國第十的位置,無錫、南通分別達到1.40萬億元、1.10萬億元。常州、徐州突破8000億元大關,揚州、鹽城、泰州站上6000億元台階,其后的鎮江、淮安均超過4500億元,連雲港和宿遷保持在3000億元檔。

事實上,為了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江蘇早在本世紀初即推動實施南北挂鉤。2001年,江蘇省明確南京與淮安、蘇州與宿遷、無錫與徐州、常州與鹽城、鎮江與連雲港挂鉤合作﹔隨后,在此機制下,一大批南北共建園區在蘇北落地開花,成為當地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

以江蘇最年輕的城市宿遷為例,其1996年建市,蘇州宿遷挂鉤合作的典范之作蘇宿工業園區於2006年設立。到去年底蘇宿工業園區建設15周年時,累計完成投資420多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超過30%。這15年間,宿遷地區生產總值則從454.2億元增長到3719.01億元,前后翻了三番。宿遷市委書記王昊評價說,蘇宿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對宿遷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城市建設等方方面面發揮了帶動引領作用。

2019年11月,江蘇省“兩辦”印發《關於推動南北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用五年左右時間合力打造5-10個南北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創新示范區、成為蘇南地區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分工合作的協同發展區、建成蘇北地區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高地,蘇宿工業園區等4家省級創新試點園區,常熟泗洪工業園區等3家省級特色園區再迎發展新機。據了解,江蘇省內目前共有45家南北挂鉤合作園區。

在鄭瓊潔看來,通過園區合作載體,一方面,蘇南地區可以充分利用蘇北蘇中豐富的勞動力和資源稟賦實現產業轉移提升,另一方面將先進的管理經驗、經營理念、創新模式等傳經送寶,為蘇北轉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新貌。陳峰攝

——“蘇大強”,強在勢頭。

按照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勾畫的藍圖,今后五年,全省上下要緊緊圍繞履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榮使命,實現在綜合發展實力、人民生活品質、生態環境質量、社會文明程度、共同富裕水平、社會治理效能六個方面的“顯著提升”,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在推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上,江蘇正在持續以“1+3”功能區建設來改變蘇南蘇中蘇北的傳統地域概念,以此優化全省國土空間布局和生產要素配置,優化沿江沿海生產力布局。所謂“1+3”功能區,“1”是揚子江城市群﹔“3”分別指沿海經濟帶、江淮生態經濟區、淮海經濟區。

揚子江城市群由沿江八市組成,經濟總量佔到全省近八成,是支撐江蘇經濟大塊頭的“脊梁骨”。對於揚子江城市群的發展,江蘇省支持南京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加快寧鎮揚、蘇錫常一體化進程,努力把沿江地區打造成全省現代化建設先行帶、引領帶。

隨著《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去年底獲國務院批復同意,江蘇再奏“向海而興”號角,加快打造沿海高質量發展增長極。未來五年,江蘇沿海三市中,南通提出要建成樞紐功能優、產業實力強、城市能級高、制度環境好的江蘇開放門戶﹔鹽城立下綜合競爭力進入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先進行列,高質量發展躋身東部沿海城市第一方陣,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等目標﹔連雲港加快新時代的“后發先至”,力爭累計產業投資和期末地區生產總值均超6000億元,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港城。

此外,江蘇將深入推進淮海經濟區建設,支持徐州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加快推動江淮生態經濟區建設,著力打造江蘇發展的“綠心”。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在既有四座GDP萬億城的基礎上,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再增兩座,分別是工業明星城市常州和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根據相關數據測算,2023年我們將邁入“萬億俱樂部”,萬億GDP城市未來可期。”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在當地兩會上喊出了“領跑產業賽道、奮進萬億之城,再創一個熱血沸騰的激情年代”的發展強音。3月份召開的徐州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亦明確,今后五年保持快於全省、領跑周邊的發展態勢,躋身萬億級城市行列,讓徐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持續鞏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實至名歸”。

在邁向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江蘇正面臨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的交匯疊加,正在以其綜合實力、實體經濟、科教人才、營商環境等先發和領先優勢的交融共促,進一步激發區域發展的蓬勃活力,擔負起履行新使命、譜寫新篇章的時代重任。

時勢與挑戰俱在,使命與擔當上肩,江蘇必將不負囑托,勇毅前行。“蘇大強”過去強,未來更強!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