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2021年江蘇PM2.5年濃度保持“八連降” 太湖總磷、總氮濃度為近十年最優

2022年04月29日19:02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南京4月29日電 (馬燾燾)“全省PM2.5年均濃度實現2013年以來‘八連降’﹔地表水達到或好於III類比例持續提升,升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太湖總磷、總氮濃度分別下降22.7%和13.4%,達到近十年來最好水平。”27日的江蘇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錢江通報。

2021年,江蘇在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GDP增量全國第一的情況下, 全省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限值以下,太湖治理連續實現“兩個確保”,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為“良”,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由“中等”水平提升至“良好”水平。

環境指標持續突破

據介紹,目前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總體為Ⅱ類,穩定達到優級水平﹔長江主要支流水質總體為優,年均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斷面佔98.3%,無劣Ⅴ類斷面。淮河干流年均水質為Ⅲ類。太湖湖體總體水質為Ⅳ類,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Ⅱ類和Ⅰ類,總磷和總氮平均濃度均為Ⅳ類,處於輕度富營養狀態。京杭大運河江蘇段總體水質為優,沿線37個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好於Ⅲ類。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達到或好於Ⅲ類標准)水量為71.77億噸,佔取水總量的99.7%。

物種多樣性方面,江蘇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66.6,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良”。13個設區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分布范圍在61.4-70.7之間,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良”。根據全省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記錄到物種數6046種,其中動物界3390種,植物界2656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珍稀瀕危物種89種。

2021年,江蘇輻射環境66個國控點和223個省控點監測結果表明:空氣吸收劑量率、大氣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濃度處於本底水平﹔長江、太湖、淮河等重點流域及近岸海域海水、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核素濃度處於本底水平﹔重點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指標低於《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限值﹔電磁環境監測點監測結果低於《電磁環境控制限值》中公眾曝露控制限值。

“在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堅決落實醫療廢物、污水收運處置全過程監管,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環境安全底線。全省60家定點收治醫院、29家醫療廢物處置單位、315家處理涉疫污水處理廠全部納入監管,做到醫療廢物、醫療污水收運處置‘兩個100%’。”錢江說。

生態多樣性顯著改善

近年來,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繼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之后,生態環境領域又一個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去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生物多樣性新聞發布會上,有關長江江豚引人注意。今年以來,江蘇省監測中心通過環境DNA技術,對長江江豚數量、出現頻率和活動范圍等作了監測評估,加上長江十年禁捕成效,江豚棲息地質量大為改善。“現在發現江豚檢出的頻率、范圍等均出現明顯轉好的趨勢,這也就增加了給公眾看到的機率。可以這樣來比喻,江豚這個‘明星’,原來只是科學工作者能看到,現在隻要你關注,普遍老百姓也能看到,江豚‘曝光率’顯著增加。”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名介紹,現在不僅是江豚數量,其它物種數量也在增加。根據江蘇省已經完成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來看,能記錄到的生物物種數量在增加。這主要得益於環境質量在改善,生態系統在優化。

這個月初,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今后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重點任務和工作措施。這是江蘇第一個以省委、省政府“兩辦”名義出台的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文件,將重點構建“1+8+N”的生物多樣性工作體系。“1”是制定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目標,“8”是明確8個重點工作任務方向: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評估體系、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創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開發利用機制、嚴格執法檢查和監督評估、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N”是提出若干具體方案或措施。如加快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研究制定,構建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發布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

治污抓手不斷豐富

2021年以來,江蘇結合生態環境部通報與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例行檢查,對一批人為干擾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與地表水斷面監測站點問題進行了查處,徐州、泰州等地多人受到免職、處分等處罰。“十四五”期間,為完成國家下達的水質目標任務,江蘇將聚焦建設美麗海灣的主線,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全面啟動綜合治理攻堅戰,在沿海地區建立“9+2”攻堅體系。分類整治入海排污口,改善入海河流水質,開展沿海城市污染治理行動,沿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海水養殖環境整治,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行動,岸灘環境整治行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行動以及流域海域統籌治理行動。同時,建設海洋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監管能力和美麗海灣。

去年,江蘇出台了《江蘇省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方案(試行)》,全省碳監測體系也初步形成。《江蘇省生物多樣性的觀測能力(一期)建設方案》也將有力提升生物多樣性觀測能力。與“十三五”相比,江蘇拓展了監測網絡的廣度,拓展了監測的領域,實現了監測手段的智能化。

2021年,江蘇全省地表水的水質自動站數量達到802個,覆蓋長江、太湖、淮河以及重要飲用水源地、重點的省級市級的交界斷面,實現全覆蓋。國考斷面達到210個,與“十三五”相比翻了一番。空氣自動站數量增加至199個,在“十三五”期間建成2016個網格的PM2.5網格化基礎上,去年建成有2056個測點的國內首個省級智能化VOCs監測系統,進一步完善了江蘇省大氣復合污染監測網絡。全省158個工業園區也完成了水站、氣站一些建設工作,為工業園區的限值限量提供了技術支撐。“十四五”期間,江蘇建立健全覆蓋海洋、地下水、水功能區、農業面源、溫室氣體等方面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在自動化監測基礎上,江蘇高標准建設完成集“監測、監控、執法、執紀”於一體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匯聚全省210個國考斷面、655個省考斷面,以及飲用水源地和土壤的詳查點信息﹔集成全省約20萬家的監管對象“一企一檔”信息,1.2萬家排污單位在線監控數據實現省級聯網,綜合利用污染物排放量、用電、工況、視頻監控等信息公開開展分析,實現“自動關聯-問題發現-實時預警-線上交辦-跟蹤調度-督查銷號”全閉環智能化管理。

“今年,生態環境部還將我省列入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將進一步加快推動我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能力現代化實現。”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副處長滕加泉介紹。

(責編:楊維瓊、孟二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