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穩就業需啃下“硬骨頭” 破解結構性矛盾

2022年05月21日07:22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啃下“硬骨頭”,破解結構性矛盾

  高校畢業生就業寄托著萬千家庭的幸福,關系著國家的未來。今年國內高校畢業生突破100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為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近半個月來,從中央到地方連續出台多項政策措施,援企穩崗,鼓勵用人單位吸納更多就業。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國內就業市場活力受到抑制,部分企業招聘渠道受阻,這一現象疊加原來就業市場存在的一線制造業和服務業人員緊缺問題,形成了新形勢下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的結構性就業矛盾,成為“穩就業”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年薪10萬元,

  難求大學生當工人

  “六險兩金,伙食補貼、交通補貼,還有培訓深造機會啊!”在5月10日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的線下校園招聘會上,南京國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現場招聘負責人韋靜的吆喝聲吸引了眾多目光。因公司擴大規模,今年需要補充500人,還有200人的缺口,韋靜希望能在專業比較對口的高校多招聘一些畢業生。但半天下來公司僅收到近20份簡歷,“最終能來的可能更少”。韋靜失望中有點納悶,公司規模不小、待遇不錯,還有晉升機會,線上和線下招聘為何都不能吸引到足夠的大學生?

  緊挨國博電子攤位的台積電(南京)有限公司也有類似遭遇。公司當天招聘工程技術員、先進工藝技術員80人,承諾年薪9萬-12.5萬元,其中工程技術人員還沒有專業限制,可半天下來也隻收到十幾份簡歷。

  記者現場採訪多位畢業生發現,作為三年制高職院校,繼續升學成為畢業生首選,學院電子產品質量檢測、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都表示,班裡超過六成的同學都升本科了,真正找工作的人其實不多。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的流向是當下很多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縮影。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2020年全國中職畢業生抽樣調查顯示,約65%的中職畢業生升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也就是說隻有約35%的中職畢業生直接進入企業。雖然應用型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為企業提供實用型技術人才,但升入本科的畢業生普遍不再願意到一線當工人。

  結果就是疫情下國內制造業依然持續缺工。人社部公布的今年一季度100個緊缺職業中,36個屬於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人社部相關人員預計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缺口將近3000萬人。

  台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現場招聘負責人石女士表示,隨著產業升級加快,現代企業生產車間已不是傳統嘈雜的車鉗刨銑,而是一個高度智能化的電腦控制系統,不少機床是國外進口,工人需要懂英文,會維修機器,還要會簡單的計算機編程,沒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很難勝任,一個熟練工在廠裡干滿5年年收入可以達到15萬元左右,高於行政管理崗位的同期大學生。但社會上“當工人低人一等”的觀念依然盛行,很多畢業生寧願少拿錢也要從事辦公室工作。

  “二八定律”下,

  小企業崗位少人問

  還有一個月就要離校了,蘇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白麗蓉還沒確定工作。雖然此前的實習單位有錄用意向,但她還是想考事業單位,受疫情影響事業單位考試推遲了。南京曉庄學院畢業生鮑媛媛沒有到市場求職,一心准備江蘇事業單位招考。智聯招聘《2021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42.5%的畢業生認為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工作是求職的首選,比上年增加6.6個百分點。

  2022年國家公務員計劃招錄3.12萬人,報名過審人數達到212.3萬人,平均68人競爭1個崗位,高於2021年54.5︰1。而某東部省份今年的事業單位招聘崗位平均競爭比也超過了45:1,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與體制內就業熱相對應的是中小企業招聘難。業內一直有“二八定律”之說,即80%的求職者會把簡歷投遞到20%的行業頭部企業。

  南京大學就業質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長春教授表示,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求職心態更加求穩,傾向於報考公務員,選擇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民營龍頭企業,但這些單位的就業機會畢竟有限。其實與頭部企業相比,隻要產業方向正確、創始人團隊靠譜,大學生在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可以更廣。

  23歲就獲得江蘇省第四屆技能狀元稱號,被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作為高技能領軍人才引進的成沖就是小企業成長起來的典范。成沖中職畢業后進了一家隻有十幾人的校辦小廠,他非常感謝那段工作經歷,“校辦廠因為人少,每人都身兼多職。學電子技術的我就是那時候學會電子編程、電子設計、精進維修技術,成為一名多面手的。”成沖說,畢業生剛開始進小企業並不是壞事,小企業某種程度上更能鍛煉人,隻要肯學會有更多晉升機會。

  為解決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招聘難。隨著疫情緩解,連日來,南京、南通等地就業主管部門根據中小企業的用工需求,結合高校專業設置,組織中小企業進校招聘,幫助企業和學生直接面對面。線上,由省工信廳和省教育廳聯合舉辦的2022年全國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活動江蘇專場也從4月中旬起如火如荼地進行。

  新興產業招聘熱,

  難抵傳統崗位求賢難

  “大家都說大學生就業難,其實市場上的總體崗位並不少。像我們家具建材行業一年四季都在招聘市場營銷人員,但還是滿足不了需求。”說這話的是TATA木門南京分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金友斌。

  其實不僅家具建材,市場營銷人員是國內各行各業的香餑餑。人社部每季度都會公布緊缺工種排名,營銷人員已經持續多年位居榜首。

  作為基礎崗位,市場營銷與產品研發如同企業騰飛的“雙翼”,不可或缺,但大學生對待兩個工種的態度卻是冰火兩重天。曾在多個行業從事過人力資源工作的金友斌表示,市場銷售人員直接與客戶打交道,人員待遇不低,正規企業都很重視對銷售人才的培養。如果大學生從事幾年銷售再從事研發工作,其設計的產品很容易適銷對路,可惜大學生願意從事銷售的很少。“很多畢業生認為銷售是求人的工作,低人一等。”他以TATA木門公司為例,2015年以前公司每年新進員工六成以上是應屆畢業生,后來逐年減少,2019年后就隻能全部面向社會招聘了。(黃紅芳)

  “現在無論是相關部門組織的畢業生招聘還是高校牽頭的校園招聘,崗位都更集中在生物醫藥、智能制造、集成電路、新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熱門產業。”一位從事多年人力資源招聘的人事經理告訴記者,其實很多民生傳統行業都有穩定人才需求,比如日化、家居建材、機械制造等行業。另外,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深入實施,基層對於高校畢業生也是求賢若渴。

  “無論是高校還是畢業生都要轉變觀念,拓展就業思路。”方長春建議,相關部門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細,在搜集崗位信息時利用大數據及時篩檢匹配,並精准提供給求職者﹔高校就業部門可以定期邀請不同類型用人單位的資深招聘負責人對大學生進行現身說法,引導學生及時了解就業行情、拓展就業思路﹔幫助大學生走出校園,在社會實踐中早日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樹立為夢想奮斗的職業理想,這樣結構性就業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