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溧陽:復墾魚塘又開挖,長效監管“卡”在哪
5月31日,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劉聰,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省林業局局長沈建輝和相關職能處室負責人走進《政風熱線》直播間,全省13個設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同步在線,實時回應群眾訴求。
21萬元復墾費打水漂了?
溧陽市南渡鎮石街村村民向欄目組反映,村裡的石街果蔬園將原來佔地5畝多的小魚塘擴建為17畝多的垂釣中心用來吸引游客。2014年,當地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要求其將魚塘復墾還田。復墾驗收合格后,果蔬園負責人拿到21萬元土地復墾費用。但一年后,果蔬園又將魚塘擴建至18畝且保留至今。已經復墾還田的魚塘再次開挖合規嗎?為什麼時至今日都沒有解決?
“此前,南渡鎮國土所在巡查中發現此事后立即要求其恢復原狀,並且下發通知書。我們也多次督促屬地政府,必須按照項目管理要求整改到位。但當事人一直以各種理由拒絕整改,所以拖到現在。”溧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田偉民回應,“這反映出我們主管部門在履行土地監管主管責任方面不夠及時有效,屬地政府第一責任意識不夠牢固,下一步我們會把工作抓實抓牢。我們已經跟南渡鎮政府協商達成一致,必須在6月底前整改到位。”
省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處長黃強說,復墾項目驗收合格以后,管護期不能少於5年,且國家和省裡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因此,在復墾地塊上開挖魚塘是不符合要求的。“事件中還存在地方政府和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的情況,主要是雙方的職責邊界沒有完全理清楚,鄉鎮應該對復墾的地塊被挖成魚塘和魚塘沒有復墾到位負責,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該對項目的后續監管負責,相互之間沒有形成工作合力。”
“這反映我們的工作在立項、實施、驗收、后期管護上還存在不銜接的問題,以及施工方、實施方、監管方也沒有形成聯動的工作機制,還反映出互相推諉、作風不實的問題。這是極其不應該的,我們一定立即改進。”劉聰說,將督促溧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南渡鎮政府在6月30日之前把開挖的魚塘高質量復墾到位,切實加強后期管護。同時也要以此為戒,舉一反三,全面排查類似問題,一經發現,及時整改到位,真正把耕地保護的政治責任扛起來、落實好。
林長制落實中打折扣?
去年1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明確了林長的責任分工,並且要求在其責任區域顯著位置設置林長公示牌,確保到今年6月全面建立林長制。記者發現,推進林長制落實過程中存在進度不一的情況。記者在南京市雨花台區白家山名人銘園看到醒目的林長公示牌,上面公示了林長聯系方式,園內還有防火警示牌、語音防火提醒,並有專職護林員常態化巡林。但在南京市老山森林公園,記者發現林長公示牌位置隱蔽,且沒有公布林長信息,護林員較少。
沈建輝回應,老山森林公園存在林長公示牌設立位置不對、公示牌人員和實際情況不一致等問題,這說明林長制的實施推進過程當中存在地區與地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在落實情況和思想上的不一致,“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前期調查研究工作,以問題為導向,對標找差,督促各地規范推進林長制工作,以期達到良好的效果。”
江蘇如何全面推進林長制?沈建輝說,一要進一步完善五級林長體系,從督促落實制度機制來進一步推動林長制建起來、轉起來,發揮功能和作用。二要嚴格保護森林資源、林業資源,真正把林長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的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同時加強森林、濕地和野生動物資源的監管和保護。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管理的規范化、法治化。嚴密防控森林火災,全面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果和水平。三要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大力推進森林城市和綠色村庄建設。挖掘綠化造林的潛力,以沿海、沿京杭大運河、沿江、沿淮河等生態廊道為骨架,系統構建水系林網、道路林網和農田林網。四要深化林業的改革發展。特別是要強化對森林和濕地的碳匯研究,探索設立林業碳匯的教育體系。
“地質災害警示牌”意味著什麼?
網友咨詢,小區附近出現一塊地質災害警示牌,這個警示牌意味著什麼?劉聰現場回應,豎立地質災害警示牌說明附近有地質災害的隱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控工作,採取很多措施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近18年來,江蘇沒有因此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事件,也沒有出現重大財產損失。
劉聰提醒廣大市民,如果看到地質災害警示牌,可以做好以下4個方面工作:一是及時了解信息,警示牌裡提供了地質災害的類型、危險程度、有關聯系人信息等,市民可以提前了解,從而加強自我保護。二要關注天氣,江蘇突發性的地質災害更多是一些滑坡和崩塌。一般來說,在長期連續降雨的情況下可能成災,所以要高度關注強降雨、連續降雨,以及台風天氣等。三是注意觀察。如果警示牌出現在小區周圍,會有專業人員開展專門巡查工作。當發現房屋周邊出現開裂、冒水等現象時,居民要及時聯系警示牌上的聯系人,做好相應工作。同時也要相互提醒,相互照應。四是及時撤離,發生緊急情況后,要按照警示牌或防災工作明白卡上提醒的路線及時撤離,進行安全轉移。在安全隱患沒有消除之前,不要擅自返回住所,以保証安全。“地質災害防治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能有絲毫麻痺大意。汛期馬上要來了,各地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認真做好地質災害的巡查排查、臨災處置等工作,確保安全度汛。”
□ 本報記者 徐睿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