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人民日報丨江蘇: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本報記者
2022年06月02日07: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江蘇篇)

《人民日報》2022年6月2日01版 版面截圖

原題: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江蘇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赴江蘇考察調研,對江蘇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江蘇擘畫了“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宏偉藍圖,賦予江蘇“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

8500多萬江蘇兒女牢記總書記囑托,切實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

400噸重、三層樓高,牽引力與16節車廂滿座的和諧號動車組相當——今年3月,集聚60余項發明專利的大噸位后驅剛性礦車XDE440在徐工(集團)礦機公司下線。

說起這個“大家伙”,項目研發團隊負責人謝和平一臉自豪:“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礦山設備因技術含量最高、價值規模最大,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這台礦車的成功研制,是徐工礦業裝備產業發展的裡程碑。”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從北京到達徐州后,首先考察了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總書記指出,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大決策,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必須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

“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深深地烙在當時在現場的謝和平心裡。“正是對創新的執著追求,成就了這台創下世界紀錄的裝備。”謝和平說。

“總書記勉勵我們著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創新發展的好模式、好經驗。”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民說,廣大職工把總書記的關懷囑托化為干勁,把創新刻進企業基因,“4年來,每年研發投入不少於銷售收入的5%。如今,在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排行榜上,徐工集團已從2017年的第七躍升至第三,起重機械板塊登頂全球第一。”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記得很清楚,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頂著夜色前來考察。在同科技人員交談時,總書記說,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要深入推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科技同產業無縫對接,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我們以隻爭朝夕的緊迫感‘鋪路架橋’,努力讓實驗室裡的‘科技之苗’長成產業中的‘參天大樹’,同時幫企業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化解研發痛點。”劉慶介紹,產研院迄今已與江蘇200余家龍頭企業建立聯合創新中心,對接達成技術合作429項。

在鎮江高新區惠龍易通物流公司呼叫中心,工作人員緊盯電腦屏幕上的貨物動態。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這家公司考察時,贊賞企業的創業創新精神,希望他們繼續努力,不斷尋找新的商機和發展新的商業模式。

“針對信息不對稱、車船空駛率高等行業痛點,我們大力推進模式創新、技術創新,通過自主研發的貨運集配數字交易平台,連接起全國3000余家‘地網’單位和330萬個車船會員。”公司董事長施文進介紹,為服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們開發‘北斗保暢系統’,保障全國20多萬輛貨車通行,減少裝卸貨平均等待時間。”

江蘇是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制造業增加值約佔全國1/8。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把經濟發展抓好,關鍵還是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江蘇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大台階,高質量發展成為鮮明導向。202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1.63萬億元﹔實體經濟的根基更加穩固,佔全省經濟總量超過80%﹔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7萬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39.8%、47.5%。

要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

初夏時節,鎮江市世業鎮先鋒村農業園裡,草莓銷售季剛結束,枇杷就緊接著上市。

“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鎮江市農科所原所長趙亞夫記得,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農業園考察時強調:“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要更加重視促進農民增收,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

農業園的面積從當時的110畝增加至如今的160畝,引進金色年華養生谷等3個高效農業項目,先鋒村4000多畝土地中已有85%以上用於現代高效農業發展。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萬元,村集體收入達90多萬元。

裁剪布料、遴選中藥材、穿針引線……端午將近,徐州市賈汪區馬庄村85歲的村民王秀英正忙著趕制香包。她至今難忘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村裡考察時的場景,“總書記手拿香包,夸我手藝好,並自己花錢買下一個,笑著說‘我也要捧捧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經濟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要因地制宜抓好謀劃和落實。這幾年,馬庄村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注冊商標、開發新款式,建起香包青創大院、香包文化大院等。2021年,馬庄香包收入突破800萬元,成為村民致富的特色產業。

“要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民生工作面廣、量大、頭緒多,一定要注重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任接著一任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江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之以恆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創造經得起時間、人民和歷史檢驗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2021年,江蘇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8.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和10.7%,城鄉收入比縮小至2.16︰1。

遠山如黛,河水潺潺,鎮江市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家的小院裡,綠油油的蔬菜長勢正旺,雞圈裡時不時傳出幾聲雞鳴。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廚房,開冰箱、揭鍋蓋、擰龍頭,同我們一家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談生產、問民需。”洪家勇說,“總書記十分關心農村衛生狀況,當得知村裡都已經把旱廁改為水廁,十分高興。”如今,村裡家家戶戶的廁所又完成改造升級。

“這幾年,農村生活跟城裡一樣越來越方便,衛生醫療也有了大變化。”洪家勇老兩口如今都已80多歲,在鎮衛生院建有健康檔案,還簽約了家庭醫生,“鎮裡醫生常來村裡開展免費體檢,定期給村民量血壓、測血糖。”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世業鎮衛生院,了解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村民看病就醫情況。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這些年,這句話一直懸挂在世業鎮衛生院寬敞明亮的一樓大廳,也深深刻印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心裡。

世業鎮位於長江中的一個小島,鎮衛生院院長胡小忠介紹,2015年以來,衛生院30多名醫務人員組建了5支家庭健康責任隊,每月定期為島上村民開展醫療健康服務,“我們還與4家市級醫院共建心內科、中醫科等專科門診,進行在線遠程會診,實現了‘小病不出島、大病少花錢’。”

目前,江蘇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實現度超過90%,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全覆蓋,醫療衛生水平明顯提高,居民健康主要指標居全國前列。

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惠澤人民

“隻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徐州市潘安湖景區神農碼頭,石碑上刻的這句話吸引著游客的目光。這個湖水盈盈、楊柳依依的濕地景區,曾是徐州面積最大的採煤塌陷區,通過生態治理蝶變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市考察時,來到賈汪區潘安採煤塌陷區整治工程神農碼頭,聽取塌陷區整治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情況匯報,然后步行到湖邊察看景區新貌。總書記指出,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証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賈汪區委書記薛永介紹,近年來,賈汪區探索採煤塌陷地治理與產業轉型發展相結合的模式,先后實施潘安湖、小南湖、商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82個、治理面積6.92萬畝。如今,潘安湖片區水系連通工程已建成使用,共清理河道垃圾2.2萬立方米,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

“你看,小時候常見的江豚現在又回來了!”66歲的南通市民吳湛點開手機相冊,指著自己拍攝的一個個模糊的“小黑點”,一臉興奮,“通過這些年的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熟悉的母親河不斷給我們帶來新驚喜。”

南通市,是萬裡長江在江蘇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態屏障。市區南部,黃泥山、馬鞍山、狼山、劍山、軍山等五山臨江而立,山水相依。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考察調研時強調,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處理好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南通市在更大空間調整產業布局,移碼頭、搬工廠、拆違建。“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五山地區成為濱江旅游高品質的公共空間、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

初夏時節,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裡,載著游客的“水上巴士”來回穿梭。不遠處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宛如一艘揚帆起航的大船。這裡曾經聚集了大量農藥廠、制藥廠、染化廠等企業,環境污染嚴重。搬遷企業、拆除碼頭,疏浚水系、修復濕地,昔日的工業區華麗變身為生態文化公園,轉型為文創產業區、科創產業區。

2020年11月,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如今,揚州市沿運河近400個公園免費開放,市民出門300米就能見綠,步行10分鐘就能走進公園,運河以全新形態融入生活。

江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起點。一泓碧水從這裡出發,沿京杭大運河提水北送。2020年11月在這裡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這是我們開發的數字孿生平台,剛剛正式上線。”在江都水利樞紐集中控制調度中心,高級工程師袁志波通過大屏幕進行演示。這個平台,是江都水利樞紐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的最新實踐。

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陳杰介紹,近年來江都水利樞紐水質持續改善,2021年Ⅱ類水佔比達95%,今年1月至4月Ⅱ類水佔比達100%。

2020年11月,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惠澤人民。

這些年,江蘇堅定不移抓好長江大保護,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任務,著力解決“重化圍江”問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2021年,江蘇PM2.5年均濃度實現“八連降”,太湖水質近十年來最好,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總體為Ⅱ類,穩定達到優級水平。

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引導人們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指出,做好各項工作,必須有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的支撐,加強文化建設要有主心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廣泛宣傳教育、廣泛探索實踐,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引導人們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牢記總書記囑托,江蘇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全面提升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讓文明和諧之風吹遍城鄉。

徐州市鳳凰山東麓,鬆柏蒼翠,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巍然聳立。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瞻仰了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參觀了淮海戰役紀念館。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人民的勝利——淮海戰役歷史陳列展覽”2021年正式對外開放,迄今已接待社會各界觀眾100多萬人次。

“繡一個團團圓圓香包,祝家家團聚幸福美好﹔繡一個和和美美香包,祝人人平安四季香飄……”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賈汪區馬庄村民樂團團長孟輝把表演搬到了線上。“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2月來我們村考察時,觀看了我們樂團排練的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快板節目,還稱贊我們編得好、演得好,鼓勵我們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多作貢獻。這幾年,我們創作了不少作品宣講黨中央精神、傳播防疫知識。”

在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証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如今的馬庄村,堅持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文明好風尚,“馬庄經驗”在江蘇全省推廣學習。

南通博物苑,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由我國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張謇創辦。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張謇故居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堅定“四個自信”。

“我們針對青少年開展社會教育活動,去年以來服務2.1萬人次。還舉辦張謇主題展覽,並在浙江、上海等地進行巡展,全年總接待100余萬人次。”南通博物苑社會教育部講解組組長陸苒苒說。

從2016年起,南通市將張謇創辦的南通大生紗廠正式投產日——5月23日確定為“南通企業家日”,評選、表彰“張謇杯”杰出企業家,以推動學習和傳承張謇的企業家精神。2021年1月6日,張謇企業家學院成立,常態化開展各類企業家培訓。

如今的江蘇,社會文明和文化自信達到新的高度,文化創新創造成為發展新優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時代主旋律昂揚向上,涌現出趙亞夫、王繼才等一批時代楷模。公共文化設施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文明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

(本報記者何聰、王漢超、尹曉宇、姚雪青、白光迪)

(責編:黃竹岩、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