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社零總額跨越四個千億級台階,人均消費領跑全國

“8月,我們要去南京。”6月15日,“茶顏悅色”華東首店落地南京的消息刷屏網絡,迅速沖上熱搜。“網紅奶茶”為何看中南京?官宣推文給出答案:“一等一的消費力!”
十年間,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跨越四個千億級台階,總量位居全國第八﹔消費市場輻射南京都市圈3500萬人,成為全國首個人均社零消費超8萬元的重點城市﹔全市3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從2012年的18家增至104家……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十年來,南京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以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戰略抓手,持續創新消費場景、拓展升級商業載體、迭代更新社區商業,用旺盛的消費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人均消費第一城,消費升級“綠能”澎湃
今年端午假期,家住河西的彭宇帶著家人去了建鄴吾悅廣場,中午下完館子,一家人在商場裡逛起了“車市”。幾家店轉下來,彭宇選定一輛“種草”許久的純電動汽車。在銷售人員的指導下,手機下單,5分鐘搞定。
過去買車要跑4S店,現在買車隻要逛個商場。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開”進商業綜合體,以往被美妝、潮牌佔據的黃金鋪位,成了汽車品牌的“新秀場”。去年9月,新開業的建鄴吾悅廣場引入10家新能源汽車品牌,成為南京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集散地,開業50天,新能源汽車銷售額達到1.5億元。
汽車消費增長1倍多,家電消費增長3.5倍,以手機為代表的通信器材類零售額增長3倍多……十年來,南京老百姓的“消費賬單”,拉出了一張規模倍增的消費升級“趨勢圖”。
自2014年9月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免稅政策實施以來,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計辦理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9.7萬輛。僅去年一年,我市辦理新能源免稅汽車就超過4萬輛,月均申報量約3342輛,同比增長265.53%。
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2021年,我市汽車、家電兩項大宗消費同比增幅均超過兩位數。新能源汽車、綠色節能家電銷售火爆,推動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含綠量”逐年攀升,為南京消費引擎注入澎湃“綠能”。
擴內需促消費,既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十年來,動能強勁的消費引擎與城市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攜手邁進全國十強。2021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899.4億元,位居全國第八,十年跨越四個千億級台階。
消費總量躋身全國前十,“人均消費”成績單更加搶眼。2021年,我市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8.48萬元,成為全國首個人均社零消費超過8萬元的重點城市。
作為周邊區域唯一的特大城市,加上交通便捷、商業發達,南京消費市場輻射南京都市圈3500萬人,吸納了大量周邊城市的消費需求。2021年,南京都市圈10個地區共實現社零總額18384.33億元,其中南京的社零總額佔比超過42%,都市圈“商業龍頭”的虹吸效應愈發凸顯。
購物中心“十變百”,城市商圈煥新升級
2012年開業的虹悅城,是雨花台區第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此后十年,各大商業綜合體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城涌現,南京消費載體建設加速駛入“快車道”。
十年來,全市3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從2012年的18家增至104家﹔商業面積增長3倍多,達到876.6萬平方米。南京的商業版圖從新街口商圈的“主城單核”不斷向全城拓展,河西、百家湖、仙林、江北等新商圈迅速崛起,“家門口逛商場”從夢想照進現實。
商業市場風雲變幻,唯一不變的,是新街口在南京商業版圖中的核心C位。
大疆哈蘇全球首家旗艦店進駐德基,成為攝影愛好者體驗黑科技的熱門打卡點﹔茅台冰淇淋江蘇首店亮相新街口金鷹,“醉甜冷飲”跨界出圈引來嘗鮮者無數……作為南京消費的潮流風向標,新街口商圈始終是各大品牌進入南京市場的首選,去年入駐首店數量佔全市新進品牌首店的半數以上。
商業載體,是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主陣地。隨著消費者對購物環境、商品品質和服務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各大商業綜合體也在不斷提檔升級,順應品質消費、特色消費、體驗消費的多元需求。
2021年,南京新百啟動自1997年以來工程量最大、最復雜的煥新工程一期改造,覆蓋商場負二層到八層的2.8萬平方米營業空間。此次煥新工程共引進標杆品牌50個、南京首店品牌35個,以品類首店、網紅店、獨家店為突破口,全面帶動“老字號”百貨轉型互動體驗街區。
“購物本身已經不再是百貨商業的唯一訴求,一站式的休閑娛樂體驗更符合當下消費升級、需求多元的發展趨勢。”在南京新百黨委書記朱愛華看來,實體百貨要擁抱體驗式消費,就要打造好“人、貨、場”,給消費者一個舒心愉悅的購物環境。
出門步行一刻鐘,生活需求一“逛”搞定
消費不只是逛街購物、吃喝玩樂,還有居家生活的柴米油鹽。
如果說,集聚商圈的商業綜合體是城市商貿流通的“主動脈”,那麼扎根社區的便民生活圈,就是暢通經濟微循環的“毛細血管”。以菜場、超市為代表的社區商業民生屬性強、消費頻次高,承載著廣大市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等基本消費需求,與百姓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密切相關。
“我在科巷菜場買了一輩子菜,沒想到菜場還能變得這麼高級。”57歲的李阿姨住在東白菜園小區,和科巷菜場隻有一牆之隔。她印象中的老菜場噪聲大,味道也不好聞,到了夏天家裡都不敢開窗戶,“現在干淨多了,菜場裡裝了中央空調,上下樓有電梯,還能理發、配鑰匙、買五金百貨,逛菜場就像逛商場。”
2021年1月,有著60多年歷史的科巷菜場重新開業,經過升級改造華麗變身“新市集”,成為集美食零售、文化休閑、果蔬生鮮、社區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復合型社區商業空間,為周邊居民提供一站式品質生活解決方案。日常生活的瑣碎小事,在家門口都能輕鬆解決。
近年來,我市積極順應居民消費的新變化和新需求,通過提檔升級農貿市場、投放智能公共快遞櫃、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打造小型社區商業綜合體等多種方式,不斷完善社區商業網點,增加便民服務功能,推動社區商業迭代升級。
今年3月,棲霞區堯林仙居社區、堯辰社區等5個小區按疫情防控要求封控管理。居民足不出戶,吃飯問題怎麼解決?
清點物資、分揀肉菜、打包裝車……由吳邊社區便民生活圈好鄰裡生活中心提供的生活物資,第一時間運往封控小區,保障了居民的日常需求。好鄰裡集團總經理蔡長歡介紹,疫情期間,市場裡的攤點、貨架不脫銷不斷供,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安心。市場還緊急調配豬肉、雞蛋、蔬菜等民生物資,為部分封控小區的3700戶居民提供配送服務。
2021年,我市以入選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為契機,編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發展規劃,打造了五老村社區、吳邊社區等10個便民生活示范圈。疫情期間,這些扎根社區的便民生活圈迅速完成“平急轉換”,成為戰疫不打烊的“服務區”“保供站”,有力保障了周邊居民的生活需求。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2022年南京民生實事項目之一,今年全市將打造20個便民生活圈,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化和智慧化水平。 (朱凱 黃琳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