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沭陽:打造服務新高地 提升群眾獲得感
仲秋時節,走進位於江蘇沭陽縣沭城街道的教育小區,道路寬闊干淨、樓房亮麗整潔、綠化郁郁蔥蔥,令人心曠神怡。在設施配套完善的健身廣場上,老人們在悠閑地聊天,孩子們開心地嬉戲追逐,呈現出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我們小區經過改造后,變化顯而易見,道路通暢了,停車位夠用了,還加裝了電梯,每天外出買菜、散步再也不用費力爬樓梯了。”已在該小區住了18年的居民薛浩江笑著說,感覺一下搬了個“新”家。
據了解,該小區建於1998年,建筑面積約7萬平方米,共16棟樓,入住700余戶,歷經20多年的歲月磨礪,基礎配套設施逐漸老化,給居民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2021年9月,在居民的熱切期盼下,該小區作為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之一,被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進行改造施工。改造后的教育小區,樓道牆面整潔干淨、路面平坦通暢、機動車停放有序、健身器材齊全,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民生實事的實施不僅讓城市大變樣,也讓生活更美好。“我女兒今年9月剛讀高一,在家門口就能上一所這麼好的學校,我們打心眼裡感到幸運。”家住沭陽縣幸福小區二期的居民王澤寧說,每天女兒從家裡走到學校隻需不到5分鐘,“實在太方便了”。
王澤寧口中的好學校,就是今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沭陽塘溝高級中學(原名沭陽杭州路高級中學),位於杭州東路和昆山路交界處,佔地125畝,建筑面積約7萬平方米,總投資3.7億元,是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東校區,也是沭陽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幸運的不止是王澤寧一家。今年以來,沭陽扎實推進18類100項民生實事項目,持續加大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投入,全力打造區域服務新高地,吸引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沭陽集聚。目前,在100項民生實事項目中,發放富民創業擔保貸款等35項非工程類項目超序時推進﹔台州路改造等65項工程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其中7項已提前完工,跑出了民生實事項目建設“加速度”。
“為民辦實事項目是強化民生保障、落實惠民政策的重要舉措,也是對群眾的剛性承諾。”縣委副書記、縣長王瑞說,必須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做好做實,不打折扣、不講條件地加快推進。
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計程表”,把一個個民生實事項目轉化為惠及百姓的實實在在成果……在推進民生實事的過程中,沭陽縣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對照發展所需、民生所盼,科學謀劃推動項目建設,緊扣時間節點加快施工進度,全力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讓民生工程真正成為民心工程。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如今,在花鄉大地上,隨著一項又一項民生新政乘風而至、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越來越清晰的民生圖景不僅溫暖著沭陽人民的心,也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有溫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來源:中共沭陽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