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在“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中爭當排頭兵

曹路寶
2022年10月11日08:25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強調,要“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指出“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黨中央提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省委強調蘇州等經濟大市要挑重擔、扛重責。前不久,省委書記吳政隆在蘇州調研時,要求我們敢為善為、勇挑大梁,在“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中爭當排頭兵。我們將進一步增強決戰決勝的信心勇氣,拿出攻堅克難的扎實舉措,知重負重、履職盡責,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牢記重任重責,增強當好江蘇經濟“壓艙石”的信心和決心

蘇州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五分之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全省四分之一,進出口規模佔全省一半。蘇州經濟穩,對全省的穩舉足輕重,對全國的穩也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以來,蘇州經濟受疫情沖擊影響嚴重,但疫情形勢穩定后迅速反彈、逐月回升、全面向好。國內外資本強烈看好、持續加碼蘇州,空中客車、西門子、霍尼韋爾、克諾爾等一批總部型、研發型項目密集落地。蘇州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成為江蘇乃至“中國號”巨輪迎風破浪、堅毅前行的一個生動縮影。

在大戰大考中,我們忠誠擁護“兩個確立”更加堅定自覺。無論是守牢疫情防控陣地,還是實現經濟快速恢復、確保人民安居樂業,都是堅決聽從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號令的實際行動,都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成果。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體會到,隻要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在大戰大考中,我們勇擔職責使命更加斗志昂揚。今年以來經濟發展中的諸多亮點,進一步凸顯了蘇州的綜合比較優勢,產業配套能力國內領先。蘇州工業規模超4萬億元、穩居全國前三,是我國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之一。今年疫情期間,我們協調上千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加快復工,保障了國內數十家整車廠正常生產,有力維護了我國汽車等重點產業鏈安全穩定。經濟發展質效不斷提升。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幅持續高於工業用電增長,體現了做好關停高能耗企業“減法”、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加法”帶來的結構性改善。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成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識和自覺追求。高端創新資源加速匯聚。在黨中央關心關懷、省委傾力支持下,蘇州承擔著國家賦予的重大科研任務。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一批重大科創平台加快建設,與南大、中科大、西工大等一流高校戰略合作不斷深化,各類金融資源持續注入,今年平均12天一家企業上市,蘇州成為資本和產業結合最好、基金投資最活躍的城市之一。

今年以來蘇州展現出的優越營商環境、綜合比較優勢,加上政民協同能力、社會治理水平、宜居生態環境等,共同成就了“你永遠可以相信蘇州”的口碑,也激勵我們挑重擔、扛重責,努力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把握大局大勢,認清蘇州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等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要求,引領我們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在嚴峻挑戰下奮發有為做好經濟工作。我們清醒看到,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擺在面前。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疫情沖擊等影響超出預期,國內房地產等市場正在進行深層次調整,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明顯增多。我們清醒看到,更加艱巨的發展任務擺在面前。今年以來,蘇州頂住了疫情重擊,也承受了發展重壓。我們不僅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而且要始終保持發展熱度,把經濟恢復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我們清醒看到,更加緊迫的轉型要求擺在面前。產業轉型創新,在新發展階段已是勢在必行,變化變局之下更是當務之急。隻有轉得快、轉得好,才能保供應鏈穩定、保產業鏈安全、筑牢城市競爭優勢。

從構建新發展格局來看,必須加快提升服務國內市場能力。長期以來,蘇州走的是外向帶動之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強,服務國內市場主動意識較弱﹔加工貿易“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等問題日益突出。當前,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正加快顯現,我們在繼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同時,必須深度開拓國內市場,有效應對外部沖擊、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

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來看,必須加快補齊服務業這塊短板。當今時代,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互為支撐,制造業服務化趨勢更加明顯。蘇州工業規模穩居全國前三,制造業優勢明顯﹔但服務業發展偏慢,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生活性服務業層次偏低。隻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才能為制造業轉型、消費升級提供持續有力的支撐。

從破解資源要素瓶頸制約來看,必須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蘇州已進入存量發展階段,空間、資源、環境等硬約束日益趨緊,傳統的外延式擴張既無條件也不可能,必須深入思考未來發展動力靠什麼、優質增量從哪裡來的問題。隻有緊緊依靠自主創新,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系統提升生產要素配置能力和效率,推動產業結構持續迭代升級,實現內涵式發展。

從城市發展規律來看,必須加快推進市域統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各板塊競相發展,形成了“組團集聚型”大都市區的城市形態。發展到今天,各板塊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有機聯系日益緊密,但同質競爭、重復建設、系統性不強等問題也必須正視。要通過強化全市域統籌,以產業空間重構帶動創新資源重組、實現城市品質重塑,從而達到既充分調動各板塊積極性又增強整體合力的目的。

危和機是辯証統一的關系,長板和短板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增創優勢的過程。解決好了,既能贏得蘇州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又能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矢志奮勇爭先,開辟蘇州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形勢復雜、任務艱巨,越要把黨中央關於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要求落實到工作中去。我們將緊密結合蘇州實際,既“操其要於上”,加強對各領域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又“分其詳於下”,推動各板塊、各部門、各方面工作相互促進,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奮勇爭先、行穩致遠。

堅持集群式創新,提升高質量發展核心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蘇州這麼大的工業體量,更加迫切需要強化創新驅動,實現由制造大市向創新強市的躍升。數字經濟是當前發展的時代背景、是新賽道更是主賽道,制造業是蘇州的最大長板,集群是創新的最佳組織形態,提升創新能力是根本目的。正是從這“四個維度”出發,今年以來,蘇州市委部署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實現了良好開局。我們將突出重點、聚焦發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持續深耕優勢領域,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產業為重點,聚焦16個細分領域,導入優質資源、強鏈固鏈補鏈,做到“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持續構筑重大平台,以重大科創載體建設為關鍵支撐,匯聚在蘇州的科研院所、高校、龍頭企業等力量,提高產學研、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聯合聯動創新水平。持續強化資本賦能,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引入更多專業中介機構,發揮蘇州創投集團等作用,形成覆蓋全產業鏈、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股權投資基金集群,實現產業、創新、資本良性互動。持續引育各類人才,建設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打造歸國人才首選城市,打響“人到蘇州必有為”的工作品牌。

堅持一體化融合,優化高質量發展空間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蘇州在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和我省發展整體布局中,處在關鍵位置、承擔重要職責。我們將加強系統謀劃,全力推動市域統籌發展,積極參與省內區域協調發展,主動融入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依托上海國際化平台集聚全球高端資源,推動國家戰略和省委部署落地落實。做好“外聯”文章,強化與周邊城市和區域聯動發展。通蘇嘉甬、蘇錫常、如通蘇湖等一系列鐵路項目加快推進,在蘇州高鐵新城形成“雙十字”交會。我們正以高鐵新城為重要節點,全力打造長三角區域樞紐中心,加快建設長三角區域樞紐中心城市,往東西南北拓展戰略空間。東向上,充分發揮蘇州作為進入上海主通道的獨特優勢,主動服務上海、接軌上海,高水平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在交通對接、產業協作、創新協同等方面加強合作。西向上,積極參與蘇錫常都市圈建設,推動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發展能級。北向上,進一步密切與長江以北地區聯系,認真落實南北挂鉤合作、跨江融合發展等任務。南向上,深度融入G60科創走廊等,加強與嘉興、湖州等合作,實現與兄弟城市聯動發展、合作共贏。做好“內聚”文章,增強全市域整體合力與統籌協同能力。高水平規劃建設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以太湖新城為重要節點打造城市發展新空間﹔認真謀劃沿太湖、沿長江、環陽澄湖、環澄湖等區域發展,形成城市發展大格局。深入實施市委常委會專題調研縣(市、區)工作制度,支持昆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縣域示范、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吳江加快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相城打造現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區、姑蘇區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推動各板塊錯位發展、各展所長。

堅持內外需協同,增強高質量發展持續拉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能力。蘇州融入國際大市場優勢突出,服務國內大市場潛力巨大,推動雙循環相互促進基礎堅實、同時需求迫切。一方面,深挖內需潛力。強化重大項目牽引,全方位優化各項服務和要素保障,加快推進省市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吳淞江整治、通蘇嘉甬鐵路、海太長江隧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蘇州服務人口規模大、消費潛力大的優勢,以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抓手,打造一批商業地標,推進數字人民幣、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等試點,有力促進消費需求釋放。另一方面,在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中展現更大擔當作為。發揮蘇州開放水平高、國際合作項目多、對外交往聯系密切等優勢,用好自貿片區以及中新、中德、中日、海峽兩岸等高能級開放平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面向全球招引集聚高端資源要素。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強進口能力培育,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推進蘇州港一體化改革,促進航運物流業發展,加快實現集裝箱吞吐量翻番。支持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和利潤再投資,打造外資投資中國首選地。

堅持系統化治理,守牢高質量發展安全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一座城市,風平浪靜時的宜居宜業十分重要,狂風驟雨時的安全韌性同樣重要。我們將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持“動態清零”,科學精准高效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守牢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精准排雷拆彈,有效防范化解意識形態、安全生產、金融、房地產、政府性債務、信訪維穩、糧食能源安全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

(作者為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

(責編:周夢嬌、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