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內動力” 南京浦口高新區全鏈條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區

人才是強國安邦之本、民族復興之基、高質量發展之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近年來,浦口高新區積極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區戰略實施,不斷完善更具活力的引才聚才機制,在招才引智、育才用才、惜才留才上狠下功夫,奮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區。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截至目前,高新區累計集聚中國及發達國家院士9人,自主培育各類人才227人次,培育人才企業112家,人才工作成效逐步凸顯,各項人才指標完成數量位列浦口區第一方陣。
創新思路,打造聚才“強磁場”
手握水波紋紙杯,伴隨著濃郁的咖啡香,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是K空間內很多人的習慣。為了吸引高端人才,讓企業深扎根,浦口高新區利用K空間省級眾創空間和3個海外協同創新中心優勢,以海外協同創新中心為窗口,廣泛對接澳大利亞和美國西部的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科創企業、社會團體,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同時,與合作高校建立高層互訪機制,積極推動高校人才帶資源、帶團隊、帶項目、帶技術落地發展,打造高校“朋友圈”,充分釋放校友經濟活力。
據了解,目前,高新區已與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審計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墨爾本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等20余所海內外重點高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引進人才30余人,共建新型研發機構14家、產業技術研究院2家,大學生實習基地3個,逐漸形成訂單式人才輸送模式,充分放大“名校優生”品牌效應。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為了讓人才能夠在未知領域、技術空白等方面大顯身手、施展才華,同時也為了給產業鏈發展壯大提供動力支撐,高新區圍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重要產業和重點項目,強化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同步結合,以產業鏈帶動人才鏈,突出精准施策、需求導向,變“大水漫灌”式引才向“精准滴灌”式引才轉型,引進重大項目、關鍵技術、“卡脖子”環節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推動產業發展與人才集聚同頻共振,走好“產才融合”之路,實現產業發展與人才集聚的螺旋式上升。
精准服務 厚植留才“新沃土”
有什麼樣的工作導向,就會涵養什麼樣的干事創業環境。為了讓人才在園區“大展拳腳”,浦口高新區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的人才工作專班,定期開展政策宣講、送政上門活動,幫助人才企業對接融資貸款,協助申領紫金山英才卡、申請辦公用房免租、貸款貼息等政策,多措並舉扎實推進各項人才服務工作高效落實。
“在這裡工作沒有后顧之憂,除了日常問題,園區還能協助解決子女就業、配偶就業,‘大后方’穩定了,自然可以義無反饋拼事業。”採訪中,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高新區集成政府和社會資源聯系服務人才,加強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省產研院等社會資源的聯系合作,選聘行業專家擔任創業導師,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定制化服務,確保政策兌現,按要求和時限撥付各級財政資金,形成了一股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風尚。
數據顯示,今年園區走訪企業100余家,開展問需座談20余次,配合協調2名人才子女入學,幫助3名人才申請人才安居政策,共計兌付各類人才專項扶持資金1712萬元,推進走訪調研日常化、專業化、服務化,協助解決人才企業項目、技術、資金、人員方面的難題。
提質增效 點燃育才“新引擎”
讓人才“落地生根”,讓項目“開花結果”。浦口高新區深知,隻有以“引”為基礎,以“育”為重點,通過厚植創新沃土,深耕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才能助力人才企業高質量發展。
高新區依托南京中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南京浦藍大氣環境研究院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南京大學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等校企合作平台,實施校企聯合培養計劃。針對集成電路領域人才,高新區充分利用“浦芯精英”獎學金,遴選一批有較強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校學生,鼓勵學生到凱鼎電子、華瑞微等集成電路重點企業實習就業,為園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儲備新生力量。
“重視人才生態的培育,是我們一以貫之的堅守,也是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和過硬成效。”浦口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立足在園獨角獸企業、培育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規上高新技術企業、獲備案風投企業,建立高新區創新型企業家培育庫,選派科技人才專員和行業專家,對企業經濟成長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等重點指標進行動態跟蹤指導,培育對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的企業家。
“韌”字貫穿,久久為功。人才工作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浦口高新區將進一步砥礪斗爭精神,把握創新定力,以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強化人才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著力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生態環境,為浦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