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洋井集團:匯聚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的“綠色力量”

2022年12月11日15:17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初冬時節,位於徐圩新區的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依舊綠草青青。陽光熠熠下,一群群白鷺或飛翔藍天或立於碧水。清風拂過,海水的微咸扑來,隻有那蜿蜒的管廊和各種裝置組成的“鋼鐵森林”提醒你,這裡是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

“我們的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研究顯示,徐圩新區現在共有鳥類90種,其中不乏東方白鸛、黃嘴白鷺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雲湖、中心河等10個主要水體有水生和浮游植物437種、浮游和底棲動物616種,包括江河吻蝦虎魚、鯽魚等優勢種群。”江蘇洋井環保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兵說。在徐圩,化工、人和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徐圩新區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的永恆追求和鮮明底色。新區黨工委研究制定的《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世界一流環保指標體系》《徐圩新區打造國內化工園區生態環境示范標杆 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三年行動方案》《徐圩新區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 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等綱領性指導文件均明確提出,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要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特色優勢的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江蘇洋井石化集團作為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重要載體平台,這樣的“綠色”基因,也融入了集團的“血脈”之中。生態環境和安全管控專業服務,亦成為集團的三大主營業務之一。

“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綠色經濟已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洋井石化集團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江蘇洋井石化集團董事長曹泓濤說。

配圖:徐圩新區內黃嘴白鷺。洋井集團供圖

徐圩新區內黃嘴白鷺。洋井集團供圖

源頭減排

工業用途核能供熱在這裡落地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如何走?考量著洋井人的智慧。

提升“源頭減排”的能力,成為洋井石化集團助力徐圩新區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的明確路徑之一。

核能作為清潔低碳能源,已經顯示出其在低碳轉型方面的顯著優勢。借田灣核電站近畔之利,洋井石化集團正謀劃推動核能這個清潔能源的研究應用——依托徐圩新區打造的國內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熱工程,進一步探索石化產業基地內輸送核電蒸汽的創新技術。項目建成后,每年供汽量將達480萬噸,可等效減排二氧化碳107萬噸、二氧化硫184噸、氮氧化物263噸,“源頭減排”效果顯著。

據了解,這些蒸汽將先被送入位於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中心位置的公用工程島等區域進行集中分配。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的公用工程島是國內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中首個使用IGCC技術的集中供氣、供熱項目,可實現蒸汽、工業氣體多聯產一體化供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實現了煤炭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

IGCC全稱為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該技術可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與傳統煤電技術相比,可在燃煤超淨排放基礎上減排35%以上,對於“源頭減排”同樣意義重大。

除了先行先試新技術項目應用,在“源頭減排”上,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也是洋井石化集團不斷發展常規力量的方向之一。

連雲港中新燃氣有限公司是洋井石化集團的子公司之一,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高陽介紹說,目前,徐圩新區LNG儲配站及配套的次高壓管網已投產運行,保障石化產業基地重大產業項目用氣需求。同時,連接國家管網青寧線、中石油中俄東線、西氣東輸三大供氣主管道的82KM高壓天然氣管道正在加緊建設,可極大提升石化基地及連雲港市天然氣能源供應抗風險能力和可靠性。

末端治理

近零排放前沿技術在這裡生根

如果說洋井石化集團主導的“源頭減排”更多是集中在使用清潔能源替代,那麼其同樣重點關注的“末端治理”則代表了全球化工行業科技的前沿,將“綠色發展”向縱深推進。

在洋井石化集團的先行之下,COAP近零排放技術還在國內第一次應用到了化工領域。COAP是低溫氧化吸附工藝的簡稱,COAP近零排放技術是華能團隊在做煙氣碳捕集過程中偶然發現,在低溫條件下能夠將NOx、SO2從成百上千的排放濃度降到1mg/m3以下,實現近零排放。

在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內的連雲港鵬辰特種新材料有限公司,由洋井石化集團投資2900萬元打造的“近零排放”裝置正在進行最后的施工調試。“項目完工后,鵬辰公司的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可小於1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外排量由環評批復量43.96噸降至0.4噸,氮氧化物減排率達到99%。”技術發明人、華能集團汪世清說。

“基於COAP技術,我們力爭石化產業基地在原有氮氧化物排放水平的基礎上再減少50%,為新區萬億級產業集群目標騰出環境容量空間。”劉兵說。

同樣致力於近零排放的丙烯腈廢氣高效治理技術研發項目已由徐圩新區生態環境質量管控中心和清華大學團隊完成了小試試驗並通過專家評審,目前正在進行中試試驗裝置搭建之中。

“丙烯腈生產、轉運、儲存過程中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是化工園區廢氣治理的難題。”江蘇洋井環保服務有限公司研發專員程傳此前介紹說,“中試試驗結束后,將在園區企業進行推廣應用。”

據了解,由江蘇洋井石化集團建設運營的徐圩新區生態環境質量管控中心是七大石化基地內唯一具備大氣、水、土壤、生態全要素環境管理的環境“全科醫院”,清華大學、天津環科院、華能集團、江蘇環保集團等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專家學者在此會聚,圍繞化工園區生態保護的難題和短板,積極推進了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效治理、NOx近零排放技術等全球前沿的污染物治理新技術實踐研究,並取得了高質量成果轉化。

魚翔淺底鳥競飛。緊鄰黃海的徐圩新區曾是江蘇最大的鹽灘之一,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濕地、海洋、農田等多種典型生態系統相互融合的空間格局,亦帶來了東方白鸛、黃嘴白鷺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的落腳棲息。

守護好這獨特的生態環境系統,保持自然、人、化工的和諧共生,關乎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的永續發展。

劉兵介紹,徐圩新區生態環境質量管控中心聯合中科院、河海大學合作開展的生物固碳技術研究,通過嘗試在徐圩新區水域內馴化本地耐鹽有益藻種,利用其高效的光合作用固碳控污,從而降低了水體中的無機氮以及活性磷酸鹽含量。目前,中心已篩選出高效降低二氧化碳的藻種小球藻,將進行近海魚塘尾水的處置等實際應用,進一步提升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

更多的土壤和水環境保持及修復研究仍在推進之中。在徐圩新區生態環境質量管控中心三樓的耐鹽植物選育實驗室,10種適應不同鹽度范圍的耐鹽沉水植物在透明缸體內搖曳。后期,這些沉水植物在進行合理搭配后,將被種植到各個水體之中,為新區水體的生態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配圖 :近零排放示范工程。洋井集團供圖

近零排放示范工程。洋井集團供圖

“大數據+網格化+腳底板”

綠色石化集群建設在這裡夯實

環境守得住、安全保得穩。除了徐圩新區生態環境質量管控中心這個環境治理的“全科醫院”,洋井石化集團亦擔負著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運管服務中心這個基地安全運行“智慧大腦”的建設和運營任務。

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運管服務中心是集“安全管控、環境監測、能源保障、應急聯動”於一體的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平台下設能源保障中心、安全管控中心、環境監測中心、應急聯動中心四大中心。

在能源保障中心的數字化監控顯示大屏上,園區及各企業的實時負荷、用能總量和累計能耗等數據以5分鐘的頻率在自動刷新。

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運管服務中心副主任張超介紹說,能源保障中心整合了石化產業基地生產企業的各類能源信息。“通過對企業水、電、氣、熱等能耗運行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助力園區科學合理設定節能目標,深挖節能降碳潛力、探索清潔能源高效利用,以最大限度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減少碳排放,打造國內石化園區碳達峰的典范。”

在環境監測中心,圍繞世界一流石化園區環保指標體系,構建了“天空地一體化”的大數據立體監測體系,實現環境問題實時自動預警、分析溯源和靶向治理。

由洋井石化集團建立的“大數據+網格化+腳底板”環境保護機制,構建了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建設中的堅實基底。

實現環境數據的精准監測、環境問題的精准溯源、環境污染的精准治理,對於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運管服務中心的環境監測而言,至關重要。

而這些精准數據,許多都來自於洋井環保網格員們的“腳底板”“踩”出的基礎。

劉兵介紹說,以斯爾邦石化、虹港石化、榮泰倉儲、衛星石化、瑞恆新材料等10家重點在產企業為重點,洋井環保將員工有效分成12個小網格,按照企業規模為各家企業配置1-3名網格專員,在石化基地全面開展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

“一個儲罐大概二三十米高,去年夏天,我們爬了幾十個儲罐。”江蘇洋井環保服務有限公司劉威此前說,為更好獲得和管控石化基地儲罐VOCs無組織排放,她和同事手持熱成像儀與便攜式VOCs檢測儀,爬到園區內的一個個儲罐罐頂測量數值。“穿著長袖、長褲,戴著安全帽,沿著階梯一步一步往上爬,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她說。

網格員在基地環境治理和保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精准治污提供了有效支撐。

虹港石化是基地內一家化工企業。此前,其工廠整體酸味異常明顯。為此,洋井環保派駐了7名環保專員與企業人員共同上班,同時聘請上海環科院、南工大等20余人的專家團隊共同為企業開展實測詳查、排查隱患、超標溯源、LDAR復核等工作,共計查出146種特征污染物。

“按照排查的問題進行整改后,徹底消除了異味。虹港石化已打造成為石化基地綜合治理示范標杆企業。”劉兵說,“總結出來的治理經驗,我們還將進一步在新區其他企業進行復制推廣。”

時間不會辜負奮斗者的每一滴汗水。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徐圩新區PM2.5濃度由34微克/立方米降低至22.5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率由87.4%上升至92.9%,國考斷面善后河閘達到地表Ⅲ類水。

配圖:石化基地運管服務中心—能源保障中心。洋井集團供圖

石化基地運管服務中心—能源保障中心。洋井集團供圖

奮斗者的腳步一定永遠向前。在騰出的環境容量空間基礎之上,洋井石化集團還擬進一步探索石化行業環境容量交易試點,以“碳中和·碳達峰”為目標推動新型“碳經濟(CCUS)”發展,以進一步激活園區發展動力,為我國石化行業新一輪綠色轉型提供洋井模式探索和路徑實踐。(曈暚)

(責編:梁明、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