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徐工集團構建全價值產業鏈 加強研發加快發展
《人民日報》2023年1月18日 04 版 版面截圖
原標題:
徐工集團構建全價值產業鏈——
加強研發 加快發展(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這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史上的最佳成績——2022全球工程機械50強榜單近期揭曉,徐工集團名列第三。
走進徐工集團,在公司最醒目的位置,立著一台XCA220型全地面起重機。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時,饒有興致地登上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XCA220型全地面輪式起重機駕駛室。總書記強調,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佔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
“親切的關懷,殷殷的囑托,堅定了徐工集團廣大干部職工錨定更高目標、追求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念。5年來,我們創新再創新,攀登再攀登,向著世界一流企業進發。”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東升說。
鏈上攻關,重要零部件自主可控
在徐工集團下屬阿馬凱液壓技術有限公司,一枚藍色外殼的閥塊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操作員李同同摁下啟動鍵,工作台順時針轉動起來,機床上方的刀具輪流打磨閥芯孔。
“液壓系統相當於起重機的心臟,決定著起吊的高度與重量。這是液壓閥上的關鍵零部件電磁閥,整個制造過程叫作珩磨。”阿馬凱公司工藝技術部副部長王宗勇說,別看電磁閥個頭不大,卻控制著起重機“長胳膊”的內外伸縮,及所吊重物上下升降。
2020年前,受制於加工精度,高端電磁閥隻能從國外進口。為了攻克技術難題,徐工集團打通內部研發資源,立志為液壓閥生產打造一把“尖刀”。
“通過理論模型計算,我們發現一次加工需要有5把刀,有的負責粗加工,有的負責細加工,還有的負責拋光、精修,最后的誤差才能不超過1微米。”王宗勇說。
理論設想走通了,如何能將珩磨的機床做出來?徐工決定沿著產業鏈找助力。
“太難了。”這是首次接到任務時,合作公司工程師孫亞剛的感受。要將5把大刀集成到一個多工位的加工中心,加工體量如此小而輕的閥塊,主軸、座架、工位都要既精准又穩定。
為了解決難題,孫亞剛找來了產業鏈上游的主軸、電機、面板等企業一起研發。“整機打造出來后,我們又與徐工集團進行反復測試、調整,直到實現理想精度。”孫亞剛介紹,作為一家業內普通企業,經此一“戰”,逐漸成為細分市場的“龍頭”,對下游企業也有了“帶隊”能力。
將電磁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徐工的全地面起重機連創佳績。從220噸到1200噸,再到1800噸、2600噸,一次次刷新全球全地面起重機的起重重量紀錄。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近年來,徐工集團發揮鏈主作用,帶領產業鏈上下游先后攻克高端全自動變速箱、高速高機動轉向驅動橋、超大扭矩行走減速機等23項傳動系統關鍵技術,新開發液壓閥、油缸產品30余類,獲得授權專利243項。
“最近,徐工集團召集了國內20多家行業頭部企業,一起制定工程機械液壓缸用精密無縫鋼管的國家標准。以標准促發展,帶動全產業一起強起來。”楊東升說。
數字再造,智能化貫穿全周期
正值冬季,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玉龍銅礦採礦場,一台XE690DK挖掘機遇到了麻煩。
此時,2700公裡外的徐州,徐工挖掘機械有限公司智慧服務管理平台上,該挖掘機所在位置也彈出提醒:轉速低於設定值。
“這是自動預警。”仔細分析,公司服務管理部部長顧海瑞認為,挖掘機可能有“高原反應”,動力輸出不足。
顧海瑞立即派出工單,就近轉給昌都市的一家服務網點。不到15分鐘,網點響應,派出“醫生”給挖掘機“看病開藥”。然而兩小時后,前方卻傳來消息:由於礦區封閉管控,趕到的“醫生”短時間內無法進入現場。這可怎麼辦?
工單再次轉回總部,顧海瑞決定“遠程會診”。他請來技術中心的專家,為這台挖掘機重新編寫代碼,刷新電控程序。“相當於給它打了一劑‘強心針’,增加進氣量,提升挖掘機的工作能力。”顧海瑞不斷查看最新數據:5分鐘后,發動機轉速逐步恢復到了1500轉/分,自動預警也成功解除。
千裡維修,秘密就藏在每台挖掘機駕駛室的“小黑匣”中。它叫“漢雲智能終端”,利用北斗定位系統和5G網絡,將實時採集的設備位置、轉速、能耗、壓力等工業數據傳送到徐州總部的管理人員手中。
“實現這一切的數字化底座,是徐工漢雲5G工業互聯網平台。”徐工漢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黃凱介紹,底座上鏈接著“徐工造”的135萬台設備,通過大數據採集分析,進行“設備畫像”、生成“體檢報告”,研發出面向管理端的“遠程智慧平台”和面向客戶端的“徐工e修”等應用界面2萬余個。
這些數據的採集,從挖掘機還是一個個零部件的時候就開始了,智慧化貫穿了設備的全生命周期。
在徐工挖掘機械有限公司,最快8分鐘就有一台挖掘機下線,奔向全國各地。在此過程中,焊接、加工、涂裝、裝配均實現了智能制造,實現了生產效率的翻倍。
以焊花飛濺的三號智能車間為例,機器人焊接完成的每個動臂部件,身上都有“身份識別碼”,它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要求。智能化是工程機械的未來,而數字化則是基礎。”黃凱說,下一步,徐工將向更多成員開放徐工漢雲5G工業互聯網平台,開發出更多互動性強、嵌入性多、內容豐富有趣的機械設備“朋友圈”界面功能,進一步擴大工業互聯網的受益面。
全鏈出海,產品、產業走向世界
2022年12月的一個晚上,徐工進出口公司的員工餐廳裡,不少加完班的員工一邊吃著夜宵,一邊收看卡塔爾世界杯直播。
今年35歲的張兆鬆正看得入迷。“我看球,更看足球場,我們有660多台設備參與全部8座體育場館的建設。”身為徐工駐卡塔爾相關負責人,張兆鬆如數家珍:僅盧塞爾體育場,就有起重機、挖掘機、裝載機等10余類330多台設備參與建設。
2018年,卡塔爾面向全球招標工程機械設備。“那是真正的打擂台,直接現場測試。以挖掘機為例,比拼的是用破碎錘擊碎岩石。連續‘破碎’兩周后,隻剩徐工和另一家企業入圍。”在現場見証這一幕的張兆鬆坦言,這是徐工與卡塔爾的第一次大規模合作,客戶當即簽下了1億美元的大單,世界杯舉辦后還有望再次合作。
“這次的勝利並非偶然,我們早已做了萬全的准備。”徐工機械副總裁、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劉建森道出了獲勝秘籍:針對中東地區高溫、干熱、多風沙的特點,所有產品提前安裝兩層濾清器、使用大功率的空調。
徐工的產品走出去了,產業也逐步走出去。
在巴西,徐工直接投資建設徐工巴西產業基地。目前,這裡的工程機械年產量達6000台,比2021年翻了一番,還直接帶動了下游電纜公司、駕駛室建造公司的入駐。
“2023年,產業基地有望實現量產8000台。我們將立足南美市場,開拓北美市場。”徐工巴西制造負責人李寒光說。
“國際市場是檢驗企業競爭力的最佳校驗場。”楊東升說,“從賣產品到賣品牌,從單一營銷鏈到全價值產業鏈,徐工希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一起勇闖國際市場,共同成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