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輪驅動打造現代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海安樣本”
航拍中鐵江蘇海安貨運站。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
2月12日凌晨,一列滿載著出口貨物的中歐班列從海安站緩緩駛出,這是農歷兔年長三角開往東盟地區的首趟中歐班列,共裝載集裝箱35個,預計72小時到達廣西憑祥口岸,5至7天即可到達越南河內,比海運減少了近一半時間。
近年來,江蘇省海安市立足“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戰略定位,全市發展布局和產業體系更加明晰,2022年以GDP1379.8億元的總量再次躋身“千億俱樂部”,創成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在全國工業百強縣(市)、全國縣級市基本現代化排行榜中分列第17位、第26位,打造出了現代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海安樣本”。
“科技創新+先進制造”雙輪驅動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工業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海安市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雙輪驅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2022年,全市完成工業開票銷售2250億元,總量南通第一﹔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1307家,其中億元企業330家,兩項數據均為南通最多﹔新增兩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和6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南通第一。近三年制造業增加值佔 GDP 比重分別為42.58%、44.18%、44.93%,呈逐年上升趨勢,制造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越來越明顯。
高增長背后的秘訣是數字化轉型。實體經濟方面,海安強調智能化、數控化,智數經濟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該市堅持推動傳統產業高新化與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重點產業細分領域,以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向創新鏈高端轉型、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為方向,深耕高端紡織、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現代建筑、現代家具、現代醫藥及大健康、糧食物流等十大產業集群。
“近兩年投資1.6億元購置多台自動化設備,帶動企業全年應稅銷售同比增長46%,利潤也大幅度提高。”齊克龐德電子(江蘇)有限公司運營負責人程振洪介紹,這些設備是全球同款裡最高端的,通過一次性重資產投入,一下子帶動了企業的整體提升。
此外,文鳳集團與南通大學合作,開發出功能性錦綸纖維產品,解決了我國5D功能性錦綸長絲“卡脖子”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該集團研發的錦綸多功能羽毛紗制線項目入選2021年江蘇省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導向計劃。亞太科技將5G技術與工業互聯網進行融合,實現信息溝通扁平化、生產現場透明化,一線生產人員減少了35%,產能卻提升了80%……
記者從海安市發改委獲悉,該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戰略,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邁進﹔依托“科技鎮長團”、特聘創新創業指導員、海安籍專家教授,不斷提高產學研結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年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200個。近年來,更是持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組建科創委,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先后榮獲3個國家科技獎、8個省級科技獎﹔高企培育總數已突破400家,累計招引11個國家級人才、9個省雙創團隊、91個省雙創人才。
“2022年,海安規模工業產值、規模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3%、6%,制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45%,實體經濟佔據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海安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歸根結底還是堅持走技術改造之路、走節能降碳之路、走創新驅動之路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海安市發改委辦公室負責人陳永軍介紹。
“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全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的縣域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建成全省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在2月2日召開的建設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動員暨“產業煥新、空間再造”工作部署會上,海安市委書記於立忠發出動員令。
發揮區位優勢打造樞紐經濟
新年首月,海安海鐵聯運發運1682車4.5萬噸,其中通過滬蘇通鐵路發運海鐵聯運達92%,為1549車4.2萬噸,再創新高。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海安市立足“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戰略定位,全力建設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和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當前,樞紐經濟已成為該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特質,被認定為省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長三角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據統計,2022年,海安實現外資到賬2.8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00億元、對外直接投資9000萬美元,樞紐優勢凸顯。
鵬飛集團是江蘇省內最大的建材設備供應商和水泥工程總承包企業,如何讓這一傳統產業煥發新動能,去年以來,該集團搭載海安—東盟中歐班列,集中優勢資源深耕東南亞市場,開拓越南、孟加拉國等國家粉磨站EP項目,每年稅收超億元。
首發優勢,帶動外向型經濟發展。海安市人大常委會專職委員劉萬春說,中歐班列面向整個東南亞,與海安產業實現互動互補,“越南的產業主要在下游,而海安部分在中游、部分在上游,海安目前更多的是要把產品輸送過去。”下一步,海安還將積極探索開通海安至老撾、泰國、俄羅斯跨境班列,擴展國際物流全程業務,加大境外回程貨源組織,全面釋放陸港樞紐優勢。
發揮區位優勢,推進跨江融合實現全面發展。海安東臨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地緣相近、通勤便捷,隨著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投入使用,滬蘇通鐵路、鹽通高鐵的正式運營,特別是上港集團ICT海安項目落戶運營、保供上海專列的開行,海安借勢而為,主動對接服務上海,承接上海在人口、產業、公共服務資源等方面的疏解轉移,強化快速交通連接,加速合作園區發展,在區域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促進海安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去年,該市首次明確提出打造功能綜合的上海衛星縣城目標。“更好融入蘇南、接軌上海,緊扣打造上海衛星縣城,主動參與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實施,爭取形成多方面、寬領域、深層次的合作。”於立忠要求。
新一年,海安將進一步放大樞紐效應。海安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市將聚焦打造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和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加快陸港城市建設,全力打造多式聯運便捷高效示范區、樞紐產業集聚發展樣板區和長三角大宗物資集散新基地。有序推進國家一類(鐵路)開放口岸創建、國際班列運營﹔深度融入區域物流一體化,實施區域原料調配“集團保稅”新模式,發展保稅多式聯運、分送集報、肉類進口冷鏈等新業態,打造服務上海貨物周轉集散的“大貨倉”﹔做好跨境保稅、戰略儲備、生活物資三大“冷鏈文章”,積極建設蘇中農產品集散轉運中心,全力建設上海冷鏈儲運重要保障地和長三角地區優質農產品最佳供應地,打造保障上海冷鏈產品供給的“大冰箱”和支撐上海農副產品供應的“大廚房”。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致力打造‘樞紐海安、智慧海安、健康海安、平安海安、美麗海安’五個海安,奮力建設‘產業強市、文化強市、教育強市、科技強市、人才強市’五個強市,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海安新實踐。”於立忠向記者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