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施衛東建議:完善醫保基金監管機制 助力企業“智改數轉”

全國政協委員施衛東。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南通3月9日電 (記者王繼亮)在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攜帶多份提案參會,涉及加強醫保基金監管、推動制造業“智改數轉”、加強涉海地質環境監測等方面。
在施衛東看來,醫保基金當前存在職能部門協同聯動不夠順暢、監管隊伍力量較為薄弱、信息系統支撐功能不夠強大、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比較滯后等問題。他建議,要完善職責清、合力強的綜合監管機制,鍛造專業強、素質高的檢查監管隊伍,完善通用、適用的智能化信息監管系統,健全界限明、標准細的醫保專項法律法規。針對欺詐騙取醫保基金的經濟犯罪行為,施衛東建議,國家和地方需加快制定出台醫保基金監管專門法律法規,明確界定欺詐騙保各類主體違法責任,細化相關定責標准,為人民群眾“病有所保”保駕護航。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發展智能制造對於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建設數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施衛東調研發現,“人才是制約企業開展‘智改數轉’關鍵因素,是‘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不能轉’的主要原因。”施衛東建議,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幫助“難轉”企業做好“智改數轉”頂層規劃,由服務商協同“不會轉”企業制定“智改數轉”方案,思考自建地區智能制造數據中台,為“想轉”企業構建跨界復合型人才隊伍。
江蘇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裡,沿海淤漲型灘涂資源豐富,是江蘇重要的土地后備資源。“推進涉海公益地質調查監測可為海岸帶空間規劃、重大沿海產業布局、濱海園區岩土工程施工、濱海地質災害防治、濱海生態修復、海洋找礦戰略行動提供技術支撐。”施衛東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強涉海公益地質調查監測工作部署,明確工作重點和部門職責分工,落實財政經費保障機制﹔通過上級財政配套扶持方式,鼓勵沿海地區結合自身需求,有針對性探索實施公益涉海地質調查監測項目,逐步積累涉海地質數據和技術經驗,為地方政府決策提供技術參考﹔鼓勵開展典型海岸帶地質環境治理,研究新吹填土地快速固結方法﹔建立國家、省、市三級沿海地質環境監測網絡,定期發布監測預警信息,擴大社會大眾的知情權和參與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