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新沂:“綠水青山”中破譯“生態財富”密碼
三月的新沂,春風吐綠,草木初萌。從山區、林場到田野,這一抹綠色映入眼中的是別樣的風景。在護林人喬港眼裡,這抹綠色是日漸優化的生態﹔在馬陵山林場場長劉蕾的眼中,這抹綠色是轉型帶來的生機﹔在高流鎮老范村的瞿兆華看來,這抹綠色是增收致富的生計﹔在馬陵山風景名勝景區管理人員的眼中,這抹綠色是生態生金的“生意”。
守“綠”換“金”、“綠”裡生“金”、綠色振興……江蘇省新沂市在“綠水青山”中破譯了“生態財富”密碼。
新沂全市70萬畝丘陵平崗緩沖地,有著各種深淺不同的綠。33年來,護林人喬港自己都記不清在這片荒山上巡查了多少回,種植了多少樹木。
喬港所管轄的區域是馬陵山林場南片區護林點,總面積有1300多畝,一圈巡查下來至少要走8公裡路。“習慣了,就當鍛煉了。”喬港說,林間小路崎嶇難行,有時候走累了就喊兩嗓子,有時候邊走邊大聲唱歌。唱著唱著,聽到山中有回音傳來,就像是有人在和自己說話。
“這兒過去是20萬畝丘陵地,裸岩林立、溝壑縱橫。”喬港回憶起來,當地人稱“窮山惡水一大怪,石頭多得滿村寨,不能吃來不能賣,耕種減產真無奈。”
為了種樹,林場職工和技術人員想出了一系列妙招。山裡裸岩地方多,採用秋天爆破,挖掘機開溝,冬天石頭“凍酥”后見縫插樹,筑壘“梯田”、炸坑填土植樹……種植了火炬樹、雪鬆、烏桕等60多個綠化樹種和中國沙紅桃、油桃等10多個果樹新品種。
“叮叮叮……”喬港的手機時不時響起,他說這是森林火災數字預警系統在報警。“最近氣候干燥,是森林火災多發期。每一個警報來了都得詳細確認,可不敢掉以輕心。”
點開預警信息,可以看到疑似煙火的發生位置,隨之附來的視頻畫面上,還能清晰看到疑似煙火的情況。“這個系統與我們手機綁定24小時監測。”喬港介紹著。
新沂打造了“林業大腦”,能在“一個屏”和“一張圖”上及時了解森林資源信息,還能與森林巡護、森林防火等業務數據對接融通。
置身山巔,視野豁然開闊,放眼望去,各種各樣的綠撞在一起,形成了彩色林。喬港指著不遠處說道,這片林不僅是生態林,還是致富林。
這片佔地200畝的小葉櫟、豆梨林木是馬陵山林場培育的優質苗木。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馬陵山林場從種樹賣樹向封山育林轉變,農場面臨生存危機。2018年,林場轉變思路,從綠水青山中尋找金山銀山。林場邀請的江蘇省林科院、南京林業大學專家對林區植物進行調查時發現,林場小葉櫟樹種是我國小葉櫟分布的最北緣。
“利用珍稀樹種,培育優質苗木,一條光明大道就在林場眼前!”馬陵山林場場長劉蕾自信滿滿地說道。
每年9月到11月,林場職工撿拾種子細心培育出小葉櫟、豆梨幼苗30余萬株。
憑借蘇北地區“獨此一份”的小葉櫟、豆梨種植資源庫,鄉土樹種保護為馬陵山林場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今年,5萬株小葉櫟樹苗,賣了10萬元。林場的小葉櫟種苗50萬株,價值1500萬元﹔豆梨20萬株,價值500萬元。
高流鎮老范村農民瞿兆華家有50多畝水蜜桃,每年為他帶來約30萬元左右的收入,而僅在老范村,種植水蜜桃百畝以上的大戶就有20多家。2021年6月,老范村建成了水蜜桃冷鏈中心,年儲存周轉水蜜桃可達1.5萬噸。
目前,老范村已形成“春賞桃花、夏吃桃、秋吃桃膠、冬飲桃花酒”的四季產業鏈,年加工和銷售桃制品300余噸,年產值達到1億元。
新沂丘陵山區種植的水蜜桃面積近10萬畝,20多個早中晚熟品種,市場供應長達6個月。水蜜桃總產量15萬噸,水蜜桃產業總產值達到25億元以上,帶動6萬多人就業。
植樹造林讓馬陵山森林覆蓋率從25%增加到95%。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清新空氣的負氧離子4萬多個,成為“天然氧吧”,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入選“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國家重點建設基地名單”。這裡林中幽徑,小橋流水,吸引了不少游客順水攬勝。
游客多了,周圍農民栽上杏樹、櫻桃、梨樹等果樹,大棚裡種上草莓、藍莓。游客春看花、秋採摘,“農家樂”一下子就火了起來。村民們將自家房子改成客棧,為游客提供食宿服務。“給游客吃的都是原生態的雞、鴨、魚、瓜、豆等農家菜,干淨衛生又營養,大家都喜歡。”一名村名說。
如今,新沂生態產業和鄉村旅游紅紅火火,一年有30億元的旅游綜合收入,“綠葉子”變成“紅票子”,綠水青山中,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好。(熊冬梅)
來源:中共徐州新沂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