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新賽道 無錫打造“太湖光谷”底氣何在?
“我們的先進感知研發中心圍繞硅光產業已在開展研發工作,下一步將對試制產品進行小批量投產。”4月20日,在江蘇無錫高新區,中科院研究員、無錫物聯網創新中心負責人陳大鵬信心滿滿地說。
科技人才有信心、有決心向更高端產業邁進,除了無錫濃厚的科創氛圍,與當地近期召開的一場具有風向標意義的大會不無關聯。3月底,坐標太湖畔,首屆中國硅光大會在無錫召開,多位院士、1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30余家知名行業基金、50余家全球光子行業龍頭、100余家硅光科創企業相聚一堂,共謀硅光產業發展未來。值得關注的是,無錫首次提出要打造“太湖光谷”。
人民網注意到,作為經濟發達城市,無錫是江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一核兩翼多元”布局中的關鍵“一核”,去年產業規模近2100億元。而作為該產業發展核心區的無錫高新區,圍繞搶佔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正著力打造中國硅光產業發展先行區。競逐新賽道,瞄准硅光產業,無錫志在必得。
無錫物聯網創新中心。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超前布局 藍圖逐漸呈現
何為硅光?
“硅光是通過光子操控,實現特定功能的芯片技術,是微電子與光電子的融合。”華進半導體首席科學家劉豐滿博士介紹說,這是一個“新”芯賽道,在他看來,這項技術將在光通信、傳感、計算處理等眾多應用領域爆發。
發力硅光產業,高新區為何“一馬當先”?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無錫高新區連續三年位列全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城區前五,在169個國家高新區中排名第18位。尤其是作為無錫集成電路產業的最前沿和主陣地,2022年無錫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超1350億元,佔江蘇省的1/3、全國的1/9,產業體系較為完備。
位於高新區的無錫物聯網創新中心,是一家由先進芯片、傳感器、存儲器、網絡通信、計算、系統集成等物聯網產業鏈上下游多家龍頭企業與科研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科創公司。目前,其先進感知研發中心以MEMS和硅基光電芯片加工工藝研發代工服務為主業,組建了完整的8英寸晶圓工藝開發和運營團隊。
“我們不僅要幫助芯片設計公司做好測試驗証,還要主動出擊,對新產品進行量產。”陳大鵬說,創新中心定位建成物聯網關鍵技術“策源地”、物聯網創新人才“集聚區”、物聯網公共服務“示范點”、物聯網產業發展“推進器”。對標行業“頂流”,還要建設成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MEMS和硅基光電產線,打造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先進感知產業基地。
劉豐滿所在的華進半導體,是無錫高新區一家掌握核心技術的芯片封裝企業,目前也在對硅光集成封裝產業進行布局。“硅光集成封裝將成為未來封測行業競爭新焦點。”劉豐滿說,企業正在積極參與硅光生態建設,引領技術協同創新,力爭成為無錫硅光產業板塊的重要拼圖。
正是超前視野下的布局,無錫硅光產業藍圖逐漸呈現。當前,無錫市以高新區為核心,在產業鏈上游積累了一批晶圓、材料及設備領域的領先企業﹔在產業鏈中游光子芯片制造與封測服務的核心領域,聚集了物聯網創新中心、華進半導體等優秀企業﹔產業鏈下游則擁有眾多光電器件模塊、傳感器企業,涉及有源無源光學器件、光子成像檢測等,並延伸至激光雷達、量子計算等應用領域。
“無錫高新區將以當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國家隊’為己任,以爭創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為目標,全力支持和服務保障硅光產業發展壯大。”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崔榮國表示,要匯眾智、集眾力,共同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攀登未來產業發展“新高峰”,攜手開創“芯光”燦爛的未來。
中國物聯網國際創新園內的科創生產企業。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換道超車 科創動能強勁
瞄准硅光產業,無錫可謂把握住了“換道超車”的新機遇。而啟動太湖灣硅光產業創新中心建設,無疑是打造“太湖光谷”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據悉,創新中心由無錫市、高新區聯合多家龍頭企業、頂級高校院所、行業基金合作共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這處未來地標。
由太湖灣硅光產業創新中心向西南8公裡,是中國物聯網國際創新園所在地。打造“太湖光谷”的版圖,少不了這處園區的支撐。
家在廣東東莞的鄧林曾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二十年,得知朋友在中國物聯網國際創新園創業很順利,去年他也下定決心到江蘇發展。鄧林的這位朋友張華在2018年創辦了菲光科技,這是一家專注光芯片測試及可靠性服務的高科技企業,也是園區內的“后起之秀”。
“公司此前業務主要是對客戶研發的芯片進行測試和制造可靠性設備,簡單地說,就是挑出芯片的‘毛病’。”張華說,隨著行業不斷發展和認知水平的提升,包括菲光科技在內的同類型企業角色定位愈發顯現,並得以快速發展。借助無錫硅光產業這個新賽道,菲光科技有望在今年實現產值翻一倍。
這一點,讓同在中國物聯網國際創新園的劉豐滿也深有同感。他認為,無錫已經牢牢抓住了“制造端”與“封測端”,如果有更多硅光行業內的企業在此批量生產,則會不斷吸引優質研發平台和人才落戶,產業鏈才會形成“強磁場”。
作為首個國家級物聯網區域品牌試點園區、江蘇省首個獲評的亞洲最佳孵化器、工信部傳感器十大園區,頭頂“國字號”光環的中國物聯網國際創新園憑借特有的芯片(器件)設計、制造、封測全領域創新平台合力,已形成百億產值、百家高企、百名領軍的先進產業集群。2022年,園區產值185億元,高新技術企業123家,上市籌備企業17家,已培育市級雛鷹、瞪羚、准獨角獸企業15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集聚各類人才6600余人、高層次人才及團隊約180個。
人才向此集聚,企業向“芯”發展,園區深耕創新土壤……當下,無錫科創動能強勁,正凝聚更多智慧賦能“太湖光谷”閃耀發光。
首屆中國硅光大會現場。無錫高新區供圖
政策支撐 搶佔產業高地
打造“太湖光谷”,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無錫高新區推出“新光18條”,誠意滿滿拿出“真金白銀”引育和精准支持硅光產業主體發展,引進硅光領域人才扎根高新區,共筑產業高地。其中,在打造產業重大創新平台方面,對高新區新獲批的國家級高水平創新平台的企業(機構),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在壯大產業集群方面,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光子領域的設計、封測以及光源、光傳感、光芯片、光通訊等領域制造企業,給予企業核心團隊最高13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對於產業領軍人才的獎勵,無錫高新區可謂大手筆。“新光18條”提到,針對光子領域的“卡脖子”人才項目,給予最高1億元支持。對於企業引進的頂尖人才,給予最高300萬元安家費支持。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圍繞“太湖光谷”打造,一批優質基金、項目已簽約落地。其中,太湖灣硅光產業基金規模達30億元,一期3億元將用於先進感知研發中心硅光類產品產線設備、生產工藝的升級,以及二期硅光量產線的規劃建設。同時,總估值超百億元的12個太湖灣硅光產業項目亮點紛呈,涵蓋硅光芯片設計、EDA全流程仿真、短波光子探測器、光學檢測等前沿核心技術及產品。
此外,為了加快推動優質硅光項目落地,打造輻射全國的硅光先進產業集群,無錫高新區還將斥資20億元打造105畝“硅光產業園”。距離中國物聯網國際創新園不足1公裡,全新的產業園區規劃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將集研發辦公、實驗生產、商業配套、城市客廳等多重業態為一體,為硅基光電企業和人才提供多樣的載體選擇和便捷的生活服務。
“隨著太湖灣硅光創新平台、‘新光18條’專項政策、特色產業園規劃的落地落實,頂尖專家顧問的傾力加盟,以及硅光產業基金、研究院和12個產業項目的簽約實施,太湖灣硅光產業創新中心的建設,必將能收獲最卓越的智力支撐、最專業的平台加持、最充足的要素供給、最堅實的產業基礎。”從“創新高地”邁向“創新高峰”,崔榮國同樣信心滿滿,他說,要讓“太湖光谷”的響亮品牌馳名中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