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從“試驗”到“示范”,看南京秦淮的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路徑

馬曉波
2023年04月28日14:40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在南京中華門外的晨光1865文化創意產業園(以下簡稱“晨光1865”)內,一幢老式工業廠房裡不時傳出陣陣機杼聲,在這裡,織工密切配合,絲線交錯變化,“流光溢彩、燦若雲霞”的雲錦正在制作。

除了傳統的雲錦制品,這家名為承創織繡的企業,將雲錦技藝融入到飾品、茶套、團扇,甚至是空間設計軟裝中。通過傳統工藝的現代表達,讓雲錦煥發新活力。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擁有眾多文化IP。如何為文化產業賦予時代生命力,讓南京成為“江南文化”的核心敘述者,長期以來都是擺在主政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特而精、最南京”的秦淮區率先探索,從2009年成立南京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到2014年園區入選全省唯一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再到今年園區升級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秦淮區以文化產業園為載體,喚醒了一批批“老記憶”,激發出文化產業的“新活力”。

航拍悅動·新門西產業園。秦淮區委宣傳部供圖

航拍悅動·新門西產業園。秦淮區委宣傳部供圖

唱響“秦淮腔調”

2013年,設計師勞倫斯·許的一場“海外帶貨”讓南京雲錦“撞”入時尚界,也讓一名中國姑娘對朝夕相處的“世界級非遺”有了全新認知。

這名中國姑娘叫吳穎,畢業后就進入南京雲錦博物館工作。吳穎最初對雲錦文創產品的認知隻停留在圍巾、靠枕之類裝飾品上。如今回憶起當時那場雲錦T台秀,她依然會覺得震撼不已:“勞倫斯·許當時在海外媒體面前介紹雲錦是‘世界上最好、最奢侈的面料’,我現在回頭想這就是‘文化自信’。這也給了我啟迪——通過創新讓古法煥發新活力。”

2017年,吳穎創立了南京承創織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希望以“承創空間”為老手藝與新時代生活之間的紐帶,將雲錦技藝增添現代元素。

吳穎的想法與晨光1865的運營團隊不謀而合。在秦淮區“以夫子廟為核心,明城牆和秦淮河為兩軸,多個園區特色街區多節點”的文化產業園布局下,作為子園區的晨光1865深耕文化IP,發力“文創旅游”細分賽道。“秦淮是南京城市起源地、金陵文化的根脈所在,厚重的底蘊是我們發展文化產業的最大底氣。”晨光一八六五置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鄒超介紹,就園區運營而言,什麼該摒棄,哪些又值得留下,是他們長久以來思考的問題。

如何唱響“秦淮腔調”?在晨光一八六五置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莉萍看來,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堅持文化賦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是能凝聚280余家文化科技企業的重要原因。

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探索形成區域特征明顯、行業特色鮮明的發展模式,防止盲目投入和低水平、同質化建設,是國家對地方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期待。人民網注意到,從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評價體系來看,明晰發展定位,確定“一園一特色”的發展路徑便是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這次獲得“國字頭”榮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根據運營主體特點,建議各個子園區聚焦‘文創旅游’‘工業設計’‘數字傳媒’‘數字閱讀+IP孵化’等細分領域,再通過政策引導推動產業集聚。”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金寶強介紹,2022年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實現總營收563.6億元,較2020年增長23.1%﹔其中園區文化企業營收超400億元。

金鋒團隊與園區企業交流。受訪方供圖

金鋒團隊與園區企業交流。受訪方供圖

探索“秦淮路徑”

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老城區,這裡有最濃的煙火氣,承載了最多的集體記憶,也集聚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但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老城區無法像新城新區一般“白紙作畫”。近年來,“退二進三”的南京老城區一方面“向天空擴展”發展樓宇經濟,一方面“往街巷延伸”打造創新載體。隨著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稱號,也為老城區的產業探索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老城區發力產業園區建設,載體的產權、布局、定位都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實需要‘新打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副主任江永強說,以產權問題為例,工業浪潮從主城退去,讓秦淮區有了零散又寶貴的發展空間,“一核兩軸多節點”的發展格局似乎就成為當地發展產業必然選擇。但在這些子園區的開發初期,有產權單位曾表示希望將地塊用於房地產開發,企業發展的逐利性與城市發展長遠性在方向出現一定偏差。“區委、區政府反復強調要摒棄一錘子買賣的房地產導向思維,一味依賴地價或房租收益,忽視城市長遠發展,再優質的空間也會滑向低端。”

彼時,為理順發展路徑,由秦淮區主要領導帶隊,多次上門與企方交流溝通,重新定義這批工業遺存的價值,讓產權單位了解文化產業的發展潛力,最終實現政企“牽手”。事實也証明了“產城融合”思維的正確性,尊重城市文化,秦淮區讓一批老廠房在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作用,成為南京城市魅力源泉。

2020年,創業10年的金鋒團隊決定“跳”出“冷冰冰”的寫字樓,另尋辦公場所。他們的初衷很簡單——企業屬性要求他們找一處既要“出片”,又要有“腔調”的辦公載體,一來為了更好去創作,二是想著讓客戶留下不錯的第一印象。千挑萬選之后,秦淮區的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以下簡稱國創園)成為團隊的最終落腳點。

金鋒團隊負責人蔡金峰介紹,作為一家專攻視頻影像的企業,他們對這座綠樹掩映下的紅磚建筑載體比較滿意。西靠明城牆,北接內秦淮河的國創園,前身是第二機床廠,園區保留的古朴建筑充滿了歷史厚重感,馬賽克、條形小面磚等裝飾,讓那個火紅時代可觸摸、可感受,很符合他們對辦公場所的要求。

相較於“遷徙”的初衷,入駐國創園3年來,產業集聚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出乎了蔡金峰的意料。“誰能想到文化產業也有‘產業鏈’。來園區后我們認識了洛可可等設計公司,他們的項目在完工后會拍宣傳片,這些業務有不少會匯集到我們這裡,直接轉換為經濟價值。”蔡金峰說,這一點在此前的商務樓不可想象。更讓他印象深刻的,在園區服務團隊的牽線下,他們在2020年還為南京市委宣傳部拍攝了疫情系列公益片《梅花會開》,這則短片也讓他們被南京市民廣泛熟悉,從而“敲”開更為廣闊的市場大門。在文商旅產業受重創的這三年,他們的業績卻逆勢增長,團隊規模不斷擴大。

“市場經濟大浪淘沙,園區扮演的是‘店小二’的角色,幫助企業克服困難,促進成長發展,始終是我們的根本職責。”江永強說,文化企業欣欣向榮對園區運營同樣是正面激勵,2014年,南京廣電集團和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南京越界·夢幻城文化創意產業園。這次成功的經營給上海錦和投資城市、投資產業更多的信心,在秦淮項目之后,企業在國內又參與了多家文化產業園的建設運營,並在上海証交所主板順利上市。

打造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秦淮區還融入了園區即景區理念,基本為開放、半開放式開園運營,在成為秦淮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地的同時,這裡也是周邊居民的“文化會客廳”,諸多游客的打卡地。南京市副市長,秦淮區委書記,市南部新城管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吳煒表示,秦淮區是南京城市起源地、金陵文化的根脈所在,也是南京城市形象的窗口,城市文旅發展的代表性區域。推動文化資源大區向文化旅游強區轉變,秦淮責無旁貸,大有可為。秦淮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推進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加快“特而精、最南京、高質量、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努力在新的起點上高水平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秦淮圖景。

(責編:李靜曄、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