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

黃海森林青春夢

俞楊 吳紀攀
2023年04月28日09:51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憑借森林資源優勢,當地打造了森林公園文旅融合休閑度假區。人民網 馬燾燾攝

憑借森林資源優勢,當地打造了森林公園文旅融合休閑度假區。人民網 馬燾燾攝

在鹽城黃海濕地上,坐落著一片6.8萬畝的綠色林海——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這座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人造生態林園,是300多種鳥獸賴以生存的理想樂土,也是鹽城乃至上海等都市人群樂享生活的天然氧吧。作為曾經在此改土造林的知青,馬誠在這裡揮洒過青春的汗水。如今,半個世紀過去,當年身強力壯的小伙已經年屆古稀。

森林公園的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東台林場。1973年,20歲的馬誠隨一大批知青開赴這裡。“太陽一出冒鹽花,大風一吹滿天沙。”彼時,自然條件惡劣,生活條件艱苦,但是知青們不叫苦不喊累,愣是拿出了戰天斗地的精神,創造了荒灘變林海的奇跡。

碧藍天空下,林木枝繁葉茂。人民網 馬燾燾攝

碧藍天空下,林木枝繁葉茂。人民網 馬燾燾攝

據馬誠回憶,他記得第一次參加田間勞動是在四區最西邊龍干河邊上挖樹苗移栽,“當時天還很冷,挖得興起脫掉了棉襖,再挖得興起嫌鍬挖太慢,干脆直接用手拔,大拇指粗的樹苗連土也拔起來了,不曉得那時哪來這麼大力氣。”

李聰是同一年到林場的知青。為了改良鹽鹼地,“我們會在地裡嘗試種些黃豆,大豆根瘤菌有利於改造土壤的腐殖質﹔還會種些蠶豆或其他農作物,這些收割后留下的秸稈最終轉化成了土壤肥力。”李聰說,經年累月,林場從起初的鹽鹼地、茅草地發生了滄桑巨變。

“我父親巴益宏當時任副場長,前后17年帶領著一批批林工、知青們,打下了這座森林公園的雛形。”老林工巴建華說,他的妹妹當年也是知青,跟著父親到了林場。

水杉、楊樹、銀杏……如今,這裡林木參天,森林覆蓋率超過90%,負氧離子含量平均達到4000個/立方厘米。進入新時代,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公園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2015年通過國家級森林公園評審,2016年獲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7年出台《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確定了新生態、新旅游、新生活相融合的發展模式。

森林公園裡的音樂餐廳。人民網 馬燾燾攝

森林公園裡的音樂餐廳。人民網 馬燾燾攝

每逢節假日,李聰常和兒孫們一道來森林公園游玩。除了享受這兒的好生態、好空氣,空中棧道、音樂餐廳等現代文旅設施更是后輩們的心頭好。對自己年輕時的知青經歷,李聰也會在游玩的時候不時提起,有時也會油然生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感慨。

巴建華現在是鹽城東台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成員,不久前他在森林公園教育館裡帶著一群小學生參觀展覽,給孩子們講知青改造自然的故事。“改鹼拓荒,關鍵在人﹔艱苦奮斗,致敬青春。”巴建華說,從昔日的知青林場到現在蔚為大觀的森林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使命在一代代林場青年中傳承,“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新時代的傳奇必將有新一代的林工書寫”。

(責編:李靜曄、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