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常州等地大中小學深入推進勞動教育
《人民日報》 2023年05月07日 第 05 版 版面截圖
原標題:
大中小學深入推進勞動教育——
播種希望 收獲果實(深聚焦)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走進校園農場,種下春天的希望﹔烹飪一餐美食,與親友一同分享﹔參加實習實訓,領悟工匠精神……“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后,各地各校深入推進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在熱火朝天的勞動中,播種希望,收獲果實。
——編 者
實踐體驗中感悟勞動之美
【鏡頭】
“今天,在學校的星星農場,我們學習了波卡西堆肥法,親手制作了肥料。首先要把蔬菜剪成小塊,再加入微生物菌群,然后把它們放在一個桶裡,一層一層地鋪好。老師說,兩周之后就能制作出有機肥料,可以用它給農場的蔬菜施肥。廚余堆肥,變廢為寶,我非常期待肥料能夠制作成功!”上完“我與小苗一同成長”勞動課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河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王晨曦在日記裡這樣寫道。
星河實驗小學食堂前,是一個200平方米左右的菜園。學校基於光照和水分對不同植物的影響,設計了“旋轉花園”——喜歡干旱的植物種在高處,喜歡潮濕的植物種在低處。“從春季學期開始,每個孩子都會親手播下種子。在老師的指導下,播種、澆水、施肥,從事農事勞動。”星河實驗小學副校長姚君丹說,在快樂的勞動課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基本的勞動技能,也更加了解自然,樹立起保護環境的自覺。
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顯著的實踐性是勞動教育的一大特征。《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在勞動教育過程中,“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性。”
“體力勞動是勞動的基礎。”教育部教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防止繼續出現一段時間以來勞動教育“重學習、輕勞動,重成績、輕動手”的問題,避免單純通過在課堂上教知識來實施勞動教育,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勞動過程,在實踐中感悟勞動之美。
在高校,勞動課程的實踐環節也日益豐富。中國農業大學涿州教學實驗場,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同學們正在上“勞動教育通論”必修課,同學們在這裡學習農業種植知識、體驗現代農業設施。
“我看見綠色的麥苗在田地裡生長,也看見最新的科研成果在閃閃發光!”參與勞動實踐后,學生閆冉佳辰感觸很深。
“勞動教育的實效,離不開深度的實踐指導。”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教育學院副院長曲霞介紹,學校的勞動課程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互補融合、相互促進,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增強誠實勞動意識,積累職業經驗,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學科融通中弘揚勞動精神
【鏡頭】
在北京師范大學天津附屬中學,校園一隅的三層紅磚小樓,就是學校的勞動教育中心。孩子們在這裡上勞動課,度過動手動腦的歡樂時光。面對傳統工藝、智能家居、電子控制技術、技術與職業探索等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學生們可以依據興趣自由選擇。
“提高勞動教育的專業性,讓勞動課更有‘技術含量’,促進各學科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是學校勞動教育的一大特色。”北師大天津附中勞動教育中心主任姜騰說。
以中國古代史教學為例,當講到灌溉相關知識點時,老師會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參觀學習早期汲水工具尖底陶瓶、吊桶等,還會與學校木工工藝課互動,讓學生動手制作水轉翻車等模型。
“我們都很喜歡這樣的課程。”高二年級學生張馨瑜說,“在實際操作中,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更理解勞動的價值與意義。”
勞動教育就是簡單的掃地、做家務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郝志軍表示,從勞動教育的本質來看,勞動不只是體力的付出和消耗,更有助於內在價值觀的生成和理性思維的提升。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切實解決“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勞動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課”,既要開好勞動教育專門課程,也要全科滲透,將勞動教育的思想觀念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勞動情感、勞動能力和勞動品質。
以職業教育為例,職業院校的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主要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設計。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郭天平介紹,學校分模塊組織實施勞動課。例如,在“尚勞動”模塊,思政課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勞動本質、認識勞動意義﹔在“愛勞動”模塊,大國工匠、技術能手走進校園,培養學生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品質。
在不少專家看來,勞動教育應當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檀傳寶認為,各門學科都蘊藏著大量勞動教育的素材,因而也都存在著潤物無聲地開展勞動教育的可能性。隻有將勞動教育融入教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取得實效。
協同育人中增強教育實效
【鏡頭】
前不久,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迎來了一批初中生——昌平區第二中學西環路學校學生。在中式面點實訓室,同學們圍上圍裙、戴上發網,學習制作中式面點棗花酥。
“皮擀破了怎麼辦?”“怎樣捏出更好看的造型?”昌平職業學校烹飪專業教師彭興全耐心回答學生的問題,手把手地進行指導。
“在彭老師幫助下,我學會了擀酥皮的小技巧。”初一學生劉伊蕊說,“成為一名中式面點師,需要日復一日的練習,也需要智慧與巧思。”
昌平職業學校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段福生介紹,該校是北京職業院校首批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勞動教育基地),通過基地上課、送課到校、線上教育等方式積極服務中小學勞動教育。專業的課程設計、師資團隊幫助中小學生在勞動中收獲成長,並獲得初步職業體驗。
勞動教育在哪教?誰來教?長效機制的構建,離不開切實的資源支持和條件保障。利用職業院校實訓實習場所、設施設備為普通中小學提供所需服務,便是豐富勞動實踐場所的舉措之一。據悉,各地各校圍繞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進行了積極探索。
為拓展實踐場所、滿足各級各類學校多樣化的勞動實踐需求,上海市推進勞動基地整合共享,建立學生綜合性勞動實踐基地,開發全鏈條實踐課程。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是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為破解勞動教育場地缺乏的問題,當地整合資源,打造多個鄉村實踐體驗基地,組織學生進農村、入農戶,學習農事勞作、了解鄉土文化。
如何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讓教師能教會教?山東省探索通過學區內走教、購買教學服務、聘請兼職教師等方式,保障學校師資需求﹔為提升教師素質,還在“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項目中開設19學時的勞動教育課程模塊,開展系統培訓。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進一步夯實勞動教育責任,強化課程實施,發揮課程主導作用,不斷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統籌拓展校內校外勞動教育資源,建立家校銜接的勞動育人機制,教育孩子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版式設計:張芳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