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現實觀照生活 感受當代油畫的創作活力

本報記者 尹曉宇
2023年05月11日07: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年05月11日 第 12 版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年05月11日 第 12 版版面截圖

黃昏的守望者(油畫) 胡日查

原標題:

關注現實 觀照生活

——感受當代油畫的創作活力

近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省委宣傳部等主辦的“時代頌歌——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在江蘇省美術館開展。本屆展覽以“時代頌歌”為主題,共收到全國各地參評作品近3000件,經初評、復評,最終100件作品入展,其中10件典藏作品,10件收藏作品。入展作品主題鮮明、形式多樣、表現豐富,通過描繪偉大時代新氣象、書寫人民美好生活、展現祖國山川美景、反映社會變遷與發展,體現了新時代油畫創作的繁榮與活力。

江蘇省書畫院名譽院長高建勝告訴記者,中國百家金陵畫展自2005年創辦以來,始終堅持“現實主義精神,當代美術品格”的基本理念,關注現實、觀照生活。創辦初始,展覽以中國畫、油畫為畫種,單年展出中國畫100幅,雙年展出油畫100幅。2013年,展覽首次將版畫納入其中,自此開始按照油畫、中國畫、版畫的順序循環展出。一大批畫家通過這個平台嶄露頭角,成長為中國繪畫的中堅力量。

本屆展覽中,不少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體現了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與思考。一些作品生動還原了生活面貌,如崔先進的《希望的田野之二》,描繪了鄉村農民勞作的情景。創作者坦言,為避免照片化傾向,於是在作品構圖上進行探索,以減弱照片的透視規律,增強繪畫的主觀透視。除了點線面的處理,該作品在留白上還借鑒了中國畫技法,通過地平線將畫面分割成天空、土地兩個面,在整體布局上產生較大的虛實對比關系。

正如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所言,油畫語言的接近真實並不等於現場真實的重現,這種接近恰恰是油畫藝術能夠獨立並具有塑造力的重要標志。中國百家金陵畫展在倡導面向現實的同時,也把這樣一個課題拋給了畫家。如何將現實圖像轉變為具有油畫質感的作品,體現出藝術家對油畫語言的探索。

一些描寫城市生活的油畫一如既往地蘊含著古典美學趣味,如黃偉超的《高地》、胡日查的《黃昏的守望者》、羅文勇的《我愛我家》等。創作者描繪的大多是自己接觸的都市生活形態,再以理想化的人物體態與精致的色調來體現繪畫的凝固感。《高地》展現了當代人內心深處自然流淌出來的種種心跡,去掉花哨、鮮亮的著色,用一種偏冷的基調統攝畫面,通過畫中的青年形象,投射出藝術家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尚輝認為,中國當代油畫正處在這樣一個路口上,不是要在油畫領域進行多少前所未有的原創性試驗,而是如何能夠回到歐洲油畫業已經建立起來的語言體系並把這個體系轉入中國,帶到當下。其藝術價值在於,讓這種外來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承載當下中華民族的精神、情感、生活和文化,由此形成油畫語言上的審美新象。

依托生活情境,一些抽象的語言形式也得以表達。郭樹澤的《和風向西之七》取材於作者家鄉騾馬市場趕集時牛羊交易的場景,當地人把騾馬交易這一行當叫作“六成行”,是獨特的行話。作品想要表現的就是這種記憶中的民間文化。作者從西北地區自然調性中提煉出藍紫灰調與灰褐色調,在大色塊的表現中體現色彩微妙的變化,為畫面帶來超出生活細節的視感體驗,朦朧的調性與簡約的形象之間形成了某種美學意味。

尚輝說,在面對大眾化圖像生產挑戰的當下,油畫藝術借鑒了從古典造型到現代形式結構的諸多方法,以超越圖像瞬間形象的偶然性與瞬間性,使視覺消費通過某種經典繪畫圖式進入更深層的精神心理探索。正是如此,本屆展覽對當代民生情景的掃描、對當代人文精神的捕捉,都具有了油畫形色的塑造力,具有了油畫調性的淳朴之美。

(責編:李靜曄、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