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中國陶都”的全域旅游實踐:“高大上”+“小而美”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
2023年05月12日09:02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這裡山清水秀空氣好,特別適合自駕游,再去山裡住一住民宿,樂哉悠哉。”順著龍背山森林公園駛向市中心,江蘇宜興的哥賓東旭一路都在推介家鄉的美。

提及宜興,人們首先想到它是“中國陶都”。地處太湖西岸,這座江南古城文化底蘊深厚,有著7300年制陶史。立足“生態稟賦、人文底蘊”兩大優勢,宜興持續實施旅游振興戰略,三年前成功躋身“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當下的宜興文旅,既有“高大上”的新魅力,又有“小而美”的煙火氣,比以往更加注重青山綠水與運動休閑、音樂、旅居等現代元素的深度融合,正逐步成為長三角旅游新IP。

茶田裡的龍池山自行車公園。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茶田裡的龍池山自行車公園。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1+4>5”

宜南山區是當地重要的生態本底區和旅游資源集聚區。為了扭轉當地湖㳇、太華、西渚、張渚四個鎮在文旅發展上各自為戰、同質競爭的局面,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在2014年應運而生,2018年升格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近年來,著眼於“1+4>5”效應,宜興持續在一體化發展上做文章,做實“一區四鎮”模式,先是將工業集中向張渚鎮靠攏,騰出來的區域集中力量打造文旅,同時打通交通阻隔,在2019年建成陽靈隧道,從湖㳇鎮到張渚鎮車程縮短了半小時。這個“五一”,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接待游客約85萬人次,實現旅游營收入約6.39億元。

丁張公路旁,隱龍谷的2萬多平方米草坪修葺整齊,背靠石磨嶺。5月20日,這裡即將舉辦一場民謠主題的音樂節。“放在以往,僅靠一兩個鄉鎮是無法舉辦同等規模活動的。”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宣傳委員陳奕蓉說,過去每年5月都會舉辦傳統節慶梁祝愛情文化節,但參與者多為本地人,眼下正在籌辦的首屆山湖音樂節主要面向年輕人、吸引外地人。

起點張渚鎮省庄村,西至龍池村,一段16.7公裡的自行車道被青山綠水環繞,一路還會途經3000多畝的茶園。騎行、賞景、品茶,龍池山自行車公園已成為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文體旅”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

“瞧,現在來騎車的人越來越多了。”沿著金家水庫爬上茶山深處,登高遠眺自行車公園,當地村民伏紅梅指著一旁的自行車道說,這兩年,每到周末和節假日,都會有周邊游客前來騎車打卡。

這幾年來,宜興建成了包括龍池山自行車公園在內的10多個體育公園,先后舉辦了宜興國際馬拉鬆、環太湖自行車賽等,並利用水資源積極舉辦帆船賽等體育賽事,被評為“中國十佳運動休閑城市”“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體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龍山民宿村成為游客打卡地。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龍山民宿村成為游客打卡地。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精耕細作“小而美”

山澗旁支出一塊臨水平台,門前綠化用石籠點綴……沿彩虹小道進入湖㳇鎮龍山民宿村,一步一景讓人心曠神怡。小道盡頭,梧桐路兩側的田園民宿依次排開,再遙望遠處的龍山,視線一下豁然開朗。

“在這吃得好,住得好,空氣也好。”吳德海來自常州,表達對龍山民宿村的喜愛時,既簡單又直白。

“老規矩,讓你婆婆做幾道拿手的時令菜。”吳德海轉身說。“好咧,我先給您泡壺新採的本地茶。”與吳德海搭話的,是原色民宿主理人施馮佳。

這不是吳德海第一次來這裡度假。“大概十年前,這裡隻有兩家農家樂,我們就喜歡上了龍山村。”從農家樂到客棧,再到個性化的精品民宿,吳德海見証了村裡一點一滴的變化。

政府圍繞“宜游、康養”,投入資金對村容村貌進行提升。僅去年當地就投入1000萬元,糅合周邊的河流、山川、草木,對村內景觀進行因地制宜改造。

“我家有12間房,如今到了周末全部客滿。”龍晟民宿門前,錢鵬一邊倒騰盆栽一邊說,他曾經在浙江銷售紫砂壺,看到家鄉民宿經濟日漸紅火,四年前回到村裡創業。目前,龍山民宿村全村280戶農戶,有78家經營民宿,村裡也成了自帶流量的網紅打卡地。

談及特色化文旅,仍繞不開紫砂文化。蜀山腳下,1公裡長的古南街靠山而建,完整保存了明清以來紫砂陶業的制坯、燒制、經營、運輸等整體形態。找尋老街位置不難,沿著蠡河,隻要望見棄用的方窯老煙囪,那裡便是游客鏡頭裡的古南街。

周末,38歲的彭湃早早來到街上的工作室。作為家中第二代紫砂手藝人,沉心靜氣做壺,一待就是幾個小時。中午時分,起身推開側門,與工作室相連的古南街215號又是另一番模樣,三三兩兩的年輕人走進修舊如舊卻不失文藝范的“東肆咖啡”,拍照、聽歌、喝咖啡,彭湃身份也跟著轉換,招呼前來探店的客人。

“這是我們家的老房子,最開始的改造從沿街的房屋開始,只是保留了紫砂制作的工作室,很難留住游客的腳步。”四年前彭湃對房屋主體進行了打造,從青磚黛瓦到牆角綠植,乍一看,這裡更像是民宿。依據蜀山地勢,他在宅子裡專門騰出二樓空間,用於介紹老街歷史,一進一出的回廊設計,讓人宛如置身江南園林。

“這街上的文創牆,是用當地制作紫砂壺的匣缽殘片堆砌而成的,廢物利用又有文化符號,你們可以去拍拍照。”向年輕游客推介古南街時,彭湃滿是自豪。

龍山民宿村和蜀山古南街都是宜興文旅精耕細作“小而美”的縮影。在新一輪城市發展規劃中,宜興將超全市域36%面積劃為生態空間,投入22億元完成全部3324個自然村環境整治,正通過“政府搭台、市鎮合力、社會參與”的旅游公共服務市場化運營機制孕育更多“小而美”。

山水之間的雅達陽羨溪山小鎮。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山水之間的雅達陽羨溪山小鎮。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文旅“矩陣”漸成勢

900多年前,北宋文豪蘇東坡乘一葉扁舟來到宜興,留下了“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隻為溪山好”的千古佳句。如今,在東坡閣旁,佔地6180畝的雅達陽羨溪山小鎮已躍然呈現,成為宜興文旅的新地標。

立足“大旅游、大產業”,當地致力將旅游打造成為決勝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宜興全市在建旅游項目20個,總投資超747億元,這其中就包括雅達陽羨溪山小鎮。

漫步小鎮,群山環繞之中布點的江南園林錯落有致。這裡,既可以在逛完宜幫菜博物館品嘗地道美食,也可以落坐咖啡館的角落休閑放鬆,或是與三五好友到雅達書院參加一場文化藝術活動。

無懼周邊旅游資源同質化的競爭,這座小鎮給宜興文旅發展作出示范: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與環境優勢利用好,朝著“心安旅居”的方向做到“一支獨秀”。

“宜興有8個4A級景區,但產品供給不足,缺乏與游客之間的互動和體驗。如果仍盯著一個景點做文章,對推動地方文旅發展難有起色。”宜興市副市長張毅接受採訪時說,散落城市各處的森林公園、湖泊和旅游景點都是這座城市的資源稟賦,想讓外地游客一見傾心且留得下來,必須依托大項目帶動。

這一點,雅達國際健康產業園總經理劉乃發有著他的理解,“休閑康養是長期旅居,不能僅僅依靠山水與田園,還要有優質醫療、現代配套服務,尤其是帶有地方特色的高端文化活動,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住心。”

2017年,總投資210億元的雅達陽羨溪山和窯湖小鎮同時簽約落地宜興。目前,窯湖小鎮初見雛形,即將在今年全新亮相,有望帶動宜興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

“五一”前夕,總投資約200億元、建設用地約3100畝的宜興大拈花灣文化旅游康養項目一期·竺山對外開放。可以看到,從太湖之畔到宜南山區,落地宜興的大項目同頻共振,逐步形成文旅“矩陣”。

“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業態品質,全力打造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的的‘宜興實踐’,將其打造成長三角休閑度假康養首選目的地。”張毅信心滿滿地說。

(責編:周夢嬌、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