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一農貿市場內開設多家外賣店 店內環境臟亂不堪

門店環境難以置信
外賣食品的安全衛生問題,一直頗受關注。近日,有讀者向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反應,揚州市美琪農貿市場三樓開著眾多外賣店,經常營業到深夜,店內環境臟亂不堪,加工的食品衛生無法保障,希望能夠引起關注。
探訪:
一層樓擠著十幾家外賣店,地面油垢厚積
記者來到位於揚州市望月路的美琪農貿市場,初看該農貿市場與其他市場無異,但細看就會發現,從二樓開始,幾個用來排油煙的大煙囪直通樓頂。
記者上到農貿市場的三樓,映入眼帘的是地面上厚厚的油垢,已經發黑,顯然是長時間的食品油湯滴在地面加上無人打掃積累而成。沿著狹長的走廊,兩邊分布著大約十幾家外賣店,但風格卻出奇的統一——KT板門頭加顯著的外賣存放點。
隨意擺在地上的食品原材料
時值晚餐高峰前,走道內有不少等餐的外賣小哥,加上每家每戶在門口堆放的廢棄物、食品原料等,讓原本就不寬敞的過道更加局促。
店內忙碌的“大廚們”壓根無暇招呼外賣小哥,都在“埋頭苦干”,還有一位大媽蹲坐在地上處理著“龍蝦尾”。
循著走廊,記者走完了整個農貿市場的三樓,除了沒有在明顯位置懸挂“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外,這些外賣門店也根本不具備堂食的可能性,更不存在對原材料分類擺放、處理、儲藏。
塑料劣質“門頭”
記者聯系到了投訴人王女士(化名)。王女士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已經很久,基本上看不到有人來檢查或者是審核。不僅僅在樓上,還有一樓的東側現在也都是美團外賣店,經常深更半夜還在營業,嚴重影響了小區居民的作息。王女士還表示,距離美琪農貿市場不遠的一棟舊寫字樓內,也存在著大量的外賣店鋪,那邊的環境比這裡還要“恐怖”。
根據王女士的提示,記者來到了農貿市場一樓的東側,如王女士所說,這裡也分布著六七家門店,其中一家“XX豬肚雞”還是“邗江區特色湯粉熱銷榜第2名”。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都不敢相信這樣一家10平方米的門店,創造了這樣的“熱門”。點開這家門店的評論區,發現“一股異味”“食物不衛生”“不新鮮”等評論屢見不鮮。
牆壁無任何信息但還在“加班”的門店
為了驗証王女士的另外一條線索,記者當天夜裡1點多來到了王女士所說的“寫字樓”——位於揚州市望月路與百祥路交匯口的“廣華星都會”。還沒有上樓,記者就已經看到了來往的外賣小哥。
記者跟著一位外賣小哥一起走進大樓內部,扶梯早已停用,樓內破敗不堪,還沒有上到二樓,一股濃烈的臭味就已經扑鼻而來。與一樓的黑燈瞎火不同,凌晨2點二樓依然燈火通明。這裡也分布著大大小小七八家外賣店,大部分還都在營業中。
扶梯已經停用,臟亂不堪
除了環境臟亂差以外,記者找到了臭味的源頭——樓層中心的廁所,整層樓彌漫的味道讓人“上頭”。
圍繞著這個廁所分布的外賣店,還在認真地經營著“美食”。記者打開外賣平台,發現廁所正對面的“XX臭豆腐”月銷訂單2000+。這些門店的裝修“風格”幾乎與農貿市場的一致,沒有能提供堂食的地方。
農貿市場的地上油垢層積
記者跟隨外賣小哥從另外一個電梯間下樓,電梯轎廂內擺放著巨大的垃圾桶,裡面還裝著半桶污水。據記者目測,小哥手拎的外賣距離垃圾桶僅有約5-6厘米距離。
調查:
平台入駐規定嚴格,實際執行形同虛設
實地探訪過兩處外賣“聚集點”后,記者打開美團外賣平台,尋找這些商家的信息以及交易情況。記者發現這些商家的銷量,最低的都在400+,而高的直達2000+,門店的人均消費在19-69元不等。
記者發現,這類外賣商家在平台上都沒有店內實拍圖,僅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供查詢,而一些知名飯店的信息欄中,都有清晰的店內就餐環境、后廚環境和門頭圖片。
記者登錄“美團外賣規則中心”官方網站查詢商家入駐相關信息,上面明確說明,商家入駐除了要具備餐飲主體資格外,還需要提供清晰的門臉圖、環境圖和后廚圖,同時美團外賣平台還應該對入駐商戶進行抽檢,包括但不局限於經營行為、食品衛生環境、用戶資料搜集等行為。
電梯間內的污水桶
記者探訪的這些外賣門店,顯然並不符合美團外賣的入駐規則,那麼他們是如何入駐的呢?對此記者多次聯系了美團外賣官方客服,客服的答復均是反映的問題已經記錄,等待后續處理,並沒有正面回答這些。
“熱榜”第二的門店環境
同時,記者還聯系了揚州市邗江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對於外賣平台商家的准入,是平台的自主行為,市場監管部門沒有權力進行干預。對於讀者所投訴的美琪農貿市場的外賣店,工作人員表示在証照申領時符合相關規定,但農貿市場對於后期的經營行為疏於管理,他們將加大監管力度。
對於廣華行都會寫字樓內的門店,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已經停發注冊點在該寫字樓內的營業執照,后期將逐步進行規范。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食品經營者應當在店內醒目位置挂放“餐飲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並對營業資質、從業人員健康証、食品安全等級進行公示。
直沖樓頂的煙囪表示著裡面有重油煙餐飲
在問及為何這些門店沒有公示牌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可能是擋到貨架后面了,或者是忘記懸挂了。”
業內:
外賣行業亂象叢生,存在監管空白
對於平台的亂象,一些商家表示早已“見怪不怪”。一位餐飲老板告訴記者,現在美團平台的佣金抽成為8%,但是還要附加扣除其他一些費用,比如配送費、包裝費等等,綜合下來扣點達到20%-25%左右,所以很多商家為了節省成本,選擇將門店開在一些租金便宜的地方。
每家都貼著美團廣告
“美團為了流量,允許一些打擦邊球的門店入駐,至於平時是否有監管,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這位老板還表示,商家入駐后,還可以花錢“買榜”、“買排名”,還有專業人員“操作刪除差評”,當記者繼續詢問怎樣才能了解這些信息時,老板怎麼也不肯說了。
同時,由於商家的入駐是平台的自身行為,那麼直接導致了對於商家入駐資格監管的空白,是否能夠入駐、商家的環境是否需要公示均由外賣平台“一言堂”,這也是造成外賣亂象的根本原因之一。
記者發現,近年來,針對外賣門店經營環境臟亂差、吃到不衛生食品進醫院的投訴比比皆是,但似乎外賣平台並沒有做出任何的改變。外賣的出現,本應該是方便消費者足不出戶享受到與店內同等品質的美食或服務,如果任由這種“三無門店”發展,侵害的不僅是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對食品安全也是一種挑戰。
要求中明確表示堂食環境需符合法規要求
美團外賣的商家准入門檻
要求門店環境干淨整潔,但實際沒有一家門店符合
美團所說的“工作機制”
准入要求的圖片,但外賣平台卻未顯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成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