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培育更多“鏈主”企業 增強產業競爭力

2023年05月15日07:22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編者按】 4月23日,江蘇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省委書記信長星在部署下一階段工作時提出,“要固根基,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競爭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對標總書記對江蘇工作和推進制造強國建設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全省上下正全力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為實現經濟率先整體好轉勇挑大梁、多作貢獻。

從本期開始,《新華日報·經濟周刊》將分三期刊發“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系列調查”,從不同維度展示江蘇行進中的探索和作為,並針對推進中發現的問題多方尋策問路,敬請關注。

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是順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體現。以鏈主企業為依托,增強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實體企業和實體經濟的競爭力,是推動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的必然選擇。隨著產業鏈重要性日益突出,“鏈主”企業的培育愈發受到重視,相關表述被頻頻寫進各級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究竟什麼樣的企業可被稱作“鏈主”企業?江蘇“鏈主”企業發展情況如何,未來該怎樣發揮好產業鏈主導力?

產業生態的“聚合”者

5月6日,立夏,在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盛虹新材料產業園裡,一片火熱的施工景象。“眼下,全廠主要道路已全部貫通,正全力推進土建施工、鋼結構及設備安裝工程。”盛虹化工新材料項目施工負責人朱恆軍介紹,按照進度,項目明年下半年就能建成投產。

發軔於蘇州市吳江區的盛虹集團,從紡織業下游的印染起步。2010年,北上連雲港,正式進軍石化領域,在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基地建設生產化纖的重要原料——PTA項目。此后,盛虹先后建設了240萬噸/年醇基多聯產、70萬噸丙烷脫氫項目,以及國內單流程規模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逐步攀登到產業鏈的最頂端。

“2021年,盛虹集團在行業內率先提出戰略轉型,延鏈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丙烯腈新材料、全球最大的光伏級EVA新能源材料、綠色再生纖維制造商,形成‘油、煤、氣’三頭並舉、‘芳烴’‘烯烴’雙線並進、上下游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新模式。”盛虹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繆漢根告訴記者。

在盛虹的“磁吸”之下,配套企業紛紛被吸引而來,如今,在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內,煉油年產能1600萬噸,乙烯供應量將可達到400萬噸,打造了多條串聯全球石化產業原料、生產基地的供應鏈。

“‘鏈主’企業是產業鏈上的關鍵企業,多處於產業鏈下游,自身規模較大,在整個產業鏈中要引領發展方向,並且能夠整合產業鏈中的其他企業。”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柳總結說。

“鏈主”企業,作為產業鏈上的“超級節點”,擔負著產業生態集聚者的重任,往往能帶動形成區域產業集群。江蘇大力支持以“引航”企業為代表的“鏈主”企業發展,一批“鏈主”企業脫穎而出,生態主導力不斷提升。

5月11日,在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鋰電池高端裝備智能制造車間,智能物流立式倉庫內,AGV無人機來回跑動搬運物料,生產線上正在進行設備的裝配與調試。今年3月,無錫市工信局發布2022年度無錫市重點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名單,在高端裝備產業中,先導智能當仁不讓入選。“先導作為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年度供應鏈採購量已高達百億元,一台高端裝備上所需要的零部件過萬,目前,受先導輻射帶動的精密加工、物流運輸、零部件配套供應商有2000余家。”先導智能董事長王燕清介紹。

在“鏈主”帶動下,配套愈發“本地化”,成為產業生態聚合的一大趨勢。

“作為‘蘇南模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常州擁有同類城市中最完備的產業體系,當前正在加速建設、建成‘新能源之都’,市內各企業之間相互配套,物流成本和溝通成本優勢凸顯,我們以市內供應商為核心,覆蓋全省,並向省外輻射,不斷整合優質供應商。”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星星充電負責人鄭雋一介紹,作為中國充電樁龍頭企業,公司的充電樁核心零部件,除一部分進行自研自制外,還採取了入股投資並引入本地的方式,積極打造常州本地化供應鏈,目前,僅充電樁生產制造方面,供應鏈本土採購率已達三成左右,相比疫情前提高整整一倍。

價值鏈條的“拔升”者

“價值鏈”一詞最早是由邁克爾·波特在1985年發售的《競爭優勢:創造和維持卓越績效》一書中提出,他認為企業是各項經濟活動的合成體,這些集合具體包括設計、生產、銷售、向客戶交付產品以及可以為產品提供額外增值幫助的各種活動,是一個開放式鏈條。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鏈主”企業除了在產業鏈供應鏈中位居核心或主導地位,往往還是掌控整個價值鏈條中最有價值部分並擁有“話語權”的企業。

從單一的薄膜電容器設備生產起家,到如今成為全球領先的鋰電池裝備龍頭企業,無錫先導正是這樣一家不斷向價值鏈高端化轉型的企業。

回顧先導智能的發展歷程,早在2007年,先導智能已成為國內電容器設備的龍頭企業,“市佔率”第一。但王燕清並不滿足。當時高端鋰電池設備都被國外企業壟斷,先導憑借著在電容器卷繞機方面的技術積累,投入巨資用於研發,與進口鋰電池設備的差距不斷縮小。

他舉例說,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日本鬆下之前在全球考察時,提出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求制造的圓柱卷繞機每分鐘能生產30個鋰電池裸電芯,而他們自己的設備隻能做到每分鐘20個左右。王燕清咬牙接下了這一艱巨任務,經過不斷調試改進,終於達標,這是當時全球的最高效率,先導智能也在2018年成為特斯拉在中國的唯一電芯設備供應商,通過技術提升帶來的核心競爭力讓國產設備不用再走低價競爭的老路。從做單機設備發展到整線設備輸出,先導智能著眼於全面提升企業產品的附加值。“鋰電池高端智能裝備是先導的核心主營業務,鋰電池的制造過程繁瑣,工藝復雜,先導深度研究電池制造工藝,打通了鋰電池裝備的各個生產工序,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家具備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鋰電池整線解決方案服務商。”王燕清說。

仔細留意南京地鐵內的站台門,一開一合之間,都有“康尼機電”的身影。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機電核心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創新型企業,其中,城軌車輛門系統作為公司的核心產品,國內市佔率已連續十多年保持50%以上。

在這樣一個“窄領域”內,如何攀登價值鏈高端?提升產品價值、提高服務質量、優化供應鏈條、拓展市場渠道,成為康尼機電拉升價值鏈的“密碼”。

“公司以軌道交通新造車輛門系統為核心產品,將開發海外外挂移門平台和海外區間車平台作為市場開拓的重點方向,積極拓展海外后市場業務和內裝產品業務,擴大海外市場銷售規模。”康尼機電副總經理張洪斌說。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電子信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副院長吳蘭調研后認為,要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需培育出足夠多的本土價值鏈“鏈主”企業,借助“鏈主”的話語權有效引導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相關產業價值鏈在國際市場合理分工,從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這樣的觀點得到企業的認同。“我們希望助力更多在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發展起來’,並能‘走出去’。”王燕清告訴記者,先導智能與地方政府緊密溝通,正尋求以“共建供應鏈產業園”的方式,把一些優質的、核心的供應商本地化,比如,在上游發掘潛力本土公司,納入先導供應商體系,並依靠先導的平台及研發能力,給予上游優質企業技術支持,共同研發、改進、優化其產品。

協同創新的“牽頭”者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很多“鏈主”企業不僅自身是技術創新的引領者,也是協同創新的發起者、牽頭者。

“技術創新永遠不能‘圈地自萌’。”鄭雋一舉例說,面對電子芯片短缺,萬邦積極“借智”海外,與全球核心芯片品牌原廠進行深層次接觸,增強互信,並進行技術交流,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加強與各類本地供應商的互利合作,一起攻克行業難題。

眼下,從國家到省級層面,都鼓勵以企業為中心成立各類“創新聯合體”,然而其中的難點在於“協同”二字。這也正是制造業創新中心存在的必要性。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省級以上中心14家、其中國家級2家。

2019年6月25日,由盛虹集團與東華大學共同牽頭的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獲工信部批復,成為我省首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成立四年來,該中心依托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市場化運營,已有股東單位15家、聯盟單位152家。中心聚合全行業的創新力量,建立多個重點實驗平台,還與盛虹集團聯合設立專項基金,通過產學研用全產業鏈合作,累計發布48個協同創新項目成果,推動一批成果順利轉化,創新中心聯合愛尚家公司等研發的“復合導電纖維技術”,已應用到奧運會的熱力保障設施中。

“目前我們已搭建起技術創新供給、聯盟單位協同、研發成果轉化‘三大體系’,可以服務全行業的協同創新。”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發揮創新平台優勢,需要持續加大資金、人才投入,建議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激勵作用,給予企業創新聯合體定向政策支持﹔建立促進企業創新聯合體健康發展的良性生態,加強高層次人才團隊、學術帶頭人的引進和扶持力度,來滿足“自上而下”創造市場的創新與需求。

類似的期待並不少見。總部位於南通的中天科技集團,30年來從生產磚瓦建材轉向光通信領域,從光通信邁入智能電網,從光電產業進軍海洋、新能源領域,實現了創新轉型“三級跳”。截至目前,企業已參與制修訂超過500項國家及行業標准,有6個產品被工信部相繼確認為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

“未來,我們將能源網絡、通信網絡和海洋經濟作為產業創新的著力點,不斷強鏈補鏈,邁向穩健發展、創造更大價值新階段。但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中天科技董事長薛濟平建議,在企業尋求成為“鏈主”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可以協調解決資源配置和政策支持,解決重點項目和重大平台等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在人才引進、科技創新項目申報、財政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給予持續指導與支持。

融通發展的“引航”者

事實上,我國的“鏈主”企業主要類型是在制造業工業領域處於下游的企業,是直接面對下游的客戶或者消費者的企業。毋庸諱言,江蘇目前還缺少像“華為”“中興”“大疆”這樣的巨無霸“鏈主”企業。

陳柳分析說,“鏈主”企業的形成,和市場大小、集成能力、技術水平有很大關系,市場不大,“鏈主”企業就很難在全球市場上有所作為。而江蘇“鏈主”企業數量的多少,取決於怎麼定義“鏈主”企業的規模標准,總體來講,江蘇大型企業主要集中在傳統制造行業,如鋼鐵、紡織等,這些企業產業鏈上的模塊零部件網絡,不如通信設備等產業豐富,就會顯得“鏈主效應”並沒有那麼強,這也是江蘇可以提升的空間所在。

那麼,如何從精准識別、要素保障、金融服務等方面進一步完善“鏈主”企業培育機制,持續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陳柳認為,產業鏈合作一定要有牽頭的龍頭企業,推動下游企業努力從低附加值的組裝加工逐步轉向結構和工藝更復雜、技術壁壘更高的加工制造環節,同時,做好大中小企業、上中下游企業、“鏈主”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之間的融通、協同發展。

“培育‘鏈主’企業,本質上就是如何在關鍵產業鏈上形成世界一流大企業的問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具有偶然性。”陳柳表示,下一步還是要從江蘇具有優勢的特色產業集群入手,如從徐州市工程機械產業集群、蘇州市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機械集群、通泰揚海工設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中,培育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鏈主”企業。

在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北新區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宏看來,培育“鏈主”可以分為“四步”——打造“鏈主”企業生態雨林,構建全鏈條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推進“潛在”“鏈主”企業向“鏈主”企業躍升,打造有利於企業高成長發展的生態系統﹔推動“鏈主”企業形成關鍵核心技術優勢,架構其與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共建創新聯合體、技術聯盟的橋梁,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揭榜挂帥”創新機制﹔提升“鏈主”企業產業鏈影響力,促進產業集群融合創新發展,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引導“鏈主”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創新資源和場景,強化產業鏈發展韌性﹔加強“鏈主”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撐,提升“鏈主”企業在特定產業基金投資中的決策地位,撬動社會資本深度參與補鏈強鏈延鏈,引導各類金融資源向“鏈主”企業傾斜,提升產業、金融、科技融合水平。

記者了解到,立足江蘇省情,早在2020年我省就提出“百企引航”三年行動計劃。業界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艦隊出海,‘鏈主’企業可能是‘主艦’,但‘引航’企業是開在最前面的‘急先鋒’。”

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速“產業強鏈”,我省瞄准企業培育,建立“鏈主”企業“一企一策”、“引航”企業“直通車”、中小企業服務專員、重點企業融資“白名單”等制度,省市聯動累計培育107家“引航”企業。下一步,我省將持續加強對大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在項目審批和資金、榮譽評選上給予優先照顧,在土地、用能和排放指標等生產要素的安排上給予適當傾斜,全力推動江蘇更多“引航”企業成為“主艦”,力爭形成一批主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鏈主”。(付奇 許願 杭春燕)

(責編:周夢嬌、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