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守牢“安全關”,統籌產業升級與轉移

2023年05月29日07:22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新形勢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事關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以及國家穩定發展。近年來,江蘇省瞄准提升產業安全和產業鏈韌性,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攀高逐新,已基本形成規模大、體系全、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體系,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毋庸諱言,江蘇打造出一批產業“長板”,也存在不少“短板”。作為經濟大省、全國經濟發展“壓艙石”,江蘇如何取長補短守牢“安全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優化生產力布局,統籌產業升級與轉移,成為眼下的重中之重。

[ 隱患 ]

產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

部分產業鏈對外依存度過高

“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高端產業鏈對外依存度過高,一些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等領域可能被“卡脖子”,是當前從全國到江蘇,產業發展存在的最大“隱患”。面臨極端情況時,我省在產業鏈備份、運行能力方面還有薄弱環節,亟待有針對性的“補短”“堵漏”。

工業母機,即高端機床,是世界工業體系的基石和搖籃,也是強化產業鏈韌性和提高供應鏈安全的基礎性產業。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床生產和消費市場,機床產值約佔全球三成,但我國機床也面臨“低端困境”。

“江蘇是國內工業母機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但跟全國情況一致,中高端產品在結構、技術、研發等方面較制造強國還有較大差距,比如智能化成套加工設備開發能力不足,產業高端化亟需‘補強’。”蘇州市副市長張橋表示。

產業鏈“全而不精”,就容易“受制於人”。科學儀器被稱作“窺視世界原始信息數據源頭的眼睛”,也恰是這雙“眼睛”,卡住很多產業鏈的“脖子”。省人大財經委此前發布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總體上,我省高端芯片和高端檢測儀器還主要依賴進口。

“高端檢測儀器是一個研發周期長、技術壁壘極高的行業。”無錫日聯科技董事長劉駿介紹,公司花了整整20年,才攻克微焦X射線源“卡脖子”技術,為上千家國內客戶提供了檢測技術和高端儀器裝備,並向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但要在精密X射線智能檢測的細分賽道上持續突破,仍然任重而道遠。”他坦言。

一些產業鏈對外依存度究竟有多高?我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速,部分細分領域已從“跟跑”實現“並跑”甚至“領跑”,但在產業鏈上游,從研發到生產所使用的培養基、酶制劑等重要原材料,傳感器、光電倍增管等關鍵零部件大多還需進口。

再看集成電路產業,從設計到材料,再到裝備和制造,每個環節都高度依賴國外技術,特別是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幾乎完全被國外壟斷。

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區域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韓子睿認為,既要“直面差距、奮起直追”,也要“講究方法”,優先突破最緊急、最緊迫的難題。比如,以解決產業基礎技術原理為目標,採取“一產業一政策”支持方式,加強重點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具有實戰能力的集成攻關“戰斗群”,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和產業鏈“保衛戰”。

[ 升級 ]

“補”“延”“升”“建”,

分類強化產業鏈條競爭力

面對安全隱患和升級需求,如何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全省上下正圍繞不同產業類型,分類探索提升。

短板產業補鏈——前文提到的工業母機產業,是揚州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產業鏈關聯企業已達百家,國內金屬成形機床制造10強企業中,有4家在揚州。

“立足產業高端化,我市發展工業母機產業堅持‘四鏈深度融合’——突出龍頭骨干企業做強產業鏈,瞄准關鍵核心技術做精創新鏈,加強要素支撐保障做優生態鏈,最后,建成高效能的政策鏈、服務鏈。”揚州市工信局負責人介紹,該市以政府主導、市場驅動,加速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力爭到2025年,全市工業母機開票銷售突破160億元。

優勢產業延鏈——作為醫藥產業大省,去年,我省生物醫藥產業規上企業數達1493家,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盡管江蘇藥企已佔據國內“第一梯隊”,但出海依舊面臨產品、臨床試驗、商業化等挑戰。

“放眼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的競爭優勢終究取決於兩方面:創新與成本。”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錢紅認為,江蘇藥企需與更多國內設備商、平台方合作,在全產業鏈上尤其是被“卡脖子”的上游區域,實現自主研發。

“要有效延長生物醫藥產業鏈,降低生物醫藥成本。”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必旺建議,可參考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當國家補貼政策取消后,經過10多年韜光養晦——完善產業鏈條,國產化關鍵設備和耗材,實現技術迭代,大幅降低光伏產品成本,最終為產業爭得創新和成本優勢。

傳統產業升鏈——一季度,受國際市場需求趨弱、訂單轉移以及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前3個月我省服裝出口同比下降19.7%。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把眼光投向新興市場,借助國內外跨境電商平台,加快在東盟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布局和深耕。進入二季度,促消費政策措施進一步顯效,江蘇作為擁有完備產業鏈和高效供應鏈的紡織服裝出口大省的優勢顯現。“企業4月出口量約180萬件,同比增長20%。”常熟一家外貿紡織企業負責人振奮地說,隨著原材料價格穩定和開工率提高,訂單已排到9月。

“服裝行業盡管有強大的產業鏈優勢和逐步回暖的內銷市場支撐,但必須持續推進行業‘智改數轉’、創新發展,推動產業鏈升級、價值鏈攀高、供應鏈優化,不斷夯實產業穩定回升基礎和發展韌性。”省服裝協會相關人士分析說。

新興產業建鏈——眼下,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上半場”——電動化已取得很大成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但芯片之痛、操作系統之痛、產業生態之痛依然存在,決定勝負的還是在“下半場”——汽車智能網聯化。

有著中國一汽等三大央企背景的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已落戶南京3年,“我們圍繞智能底盤、新能動力、智能網聯三大業務領域已攻克100多項核心技術。”來自東北的中汽創智CEO李豐軍,見証了江蘇大力培育車聯網產業的決心,僅在江寧開發區,當地就引入福特新能源汽車總部、T3出行等研發平台和智能網聯龍頭企業,還引進140多家零部件“衛星”企業,逐步形成集總部、研發、制造、物流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 協作 ]

優化生產力布局,

推動重點產業有序轉移、協同發展

順應產業發展大勢,必須統籌抓好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特別是,從優化生產力布局的角度,推動重點產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協同發展,堅持“以我為主”,為“雙循環”奠定堅實基礎。

近日,記者走進蘇州的一家零部件生產企業,廠區裡的數控機床正在加工金屬零部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批零部件將會應用在下游的光伏產業上,客戶是一家浙江的企業。“此前,生產這一類高精度零部件時,通常會採用國外高端數控機床,不過近幾年,隨著國內廠商技術提升,公司開始大批量採購國產設備。”該工作人員透露,這台設備就來自揚州企業亞威股份。

揚州企業生產的機床,在蘇州加工出高精度零部件,再賣給浙江的光伏企業,后者生產的光伏產品,則面向全球銷售。高端數控機床的產業升級,不僅依靠一家企業的突破,更得益於整個鏈條的高效運轉。

“我們致力於滿足中高端客戶對高端金屬成形機床日益增長的需求。去年,公司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營收同比增長22.68%。”亞威股份深耕金屬板材加工領域多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很多新品的研發,正來自下游客戶的信任與合作。

構建以國內為主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江蘇有能力把產業門類多、產業鏈較為完整的優勢,憑“以我為主”的決心,轉化為服務全國的效能。在高端數控機床領域,去年年底,南京高端數控機床產業鏈集聚提升項目新建工程正式開工,並配套建設研發中心,旨在推動數控機床技術的革新、普及與推廣,助力高端數控機床產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以我為主”並非搞內部小循環,過分強調本地全產業鏈完整性。近年來,江蘇積極參與全國范圍內的產業合理分工與布局,並通過優化生產力布局,避免產業重復建設與資源過度競爭。

早在2020年,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成立,作為發起方之一,江蘇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在算力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布局,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筑牢“底座”。去年5月,長三角首個國產技術算力中心——南京鯤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落戶南京江北新區,目前,這個“超級大腦”已服務對接超百家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工智能企業和創新團隊,為電磁仿真、生命健康、智慧育種等研究提供算力支持。

強化產業協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還需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提升金融、人力等各要素支撐實體經濟的能力,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比如,產業鏈將產品研發到生產和服務各個環節連接起來,資金鏈則能將不同環節的資金要素連接起來,形成彼此關聯的“毛細血管”,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

近日,國內無血清培養基領軍企業上海倍諳基生物完成超3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來自江蘇的毅達資本。一家上海的創新型企業,獲得來自江蘇的資本支持,毅達資本看中的,正是倍諳基打造國內領先的細胞培養技術,以及無血清培養基研發中心和供應鏈中心,這一高效、穩定的要素供給能力,共同推動無血清培養基產品和技術的本土創新。

[ 競合 ]

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

促進內外產業深度融合

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勢在必行。

“當前,正處於全球‘生產力’加速重新布局的關鍵期,流動、轉移是大勢所趨。”江蘇海陽錦綸新材料有限公司銷售處負責人薛峰扎根外貿領域幾十年,他以德國化工領域的“巨頭”巴斯夫舉例,去年巴斯夫投資100億歐元,在廣東湛江建廠,還要擴大與中石化共同運營的中國南京一體化基地,“我國具有完備的產業鏈和廣闊的市場,國內能源供應不會‘卡脖子’,這種穩定性正是國際‘巨頭’最看重的要素之一。”

“放眼全球做生意”,是企業尋求更大發展的“硬道理”,跨國公司“走進來”,中國企業也要“走出去”。薛峰告訴記者,該公司產品位於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市場供給尼龍切片這種紡織業原材料。據他了解,與其公司合作的國內多家下游紡織企業,都有計劃將工廠轉移至東南亞、歐美等地區,原因有幾點:相比國內,當前東南亞更具人力成本優勢﹔企業想開拓版圖進軍歐美市場,工廠或企業分中心貼近消費市場,不僅能降低關稅成本,還能及時洞悉客戶需求。

布局海外不代表“產業流失”。江蘇友富薄板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金屬制品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生產食品罐、飲料罐等金屬包裝,去年出口值超1.8億美元。公司外貿總監聶大信說,眼下公司高管已開啟“全球飛”模式,計劃在中東、東南亞、中南美等地區建設工廠,“客戶越來越看重產地,我們希望產品能在‘出口地’實現制成、交付,一方面降低交付、運輸等成本﹔另一方面,有利於企業更好地開拓市場,爭取更多合作。”他強調,國內工廠依然是企業“主陣地”,比如產品制成需9道工序,前8道都放在國內制造,最后一道工序轉移至國外工廠生產。

“外貿企業需要用更大的視野、更廣闊的布局,來應對當前的風險與挑戰。”聶大信坦言,出口企業面臨著全球“需求減弱”這一共性挑戰,之前“不夠賣”的產品如今“很難賣”,因此爭取合作、降本增效已非企業“發展題”,而是“生存題”,這就需要主動布局全球市場,以更靈活的“騰挪”爭取利潤。同時,為更好地應對挑戰,還需尋找新增長點,該企業今年將投入上億元,建設一條汽車濾油器產線。

提升外貿企業競爭力,不僅要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還要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專家建議,外貿企業既可將適合國內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轉向內銷,有條件的外貿企業也可針對國際市場開發新產品、新服務,瞄准本地化,培育新品牌。

“深入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不能坐在家裡‘等訂單’,必須主動、善於利用全球資源。”作為一名“外貿老兵”,在好孩子集團創始人宋鄭還看來,真正站穩國際市場有兩大關鍵:研發和設計。“好孩子”加大研發投入,在中國、德國和美國建立三大母市場,並在全球設立8個研發中心。公司還建立了面向全球的開放式“設計平台”,如今平台上活躍著120多位各國設計師,年均40—50件作品能落地為產品,贏得當地消費者青睞。

“在當前國際產業‘兩頭擠壓’的態勢下,江蘇制造業更應加快在國際競爭中突圍,構建以國內為主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南京大學商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教授韓劍認為,我省需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深度參與新一輪數字化、綠色化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促進內外產業深度融合,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提升和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穩定。(付奇 陳澄 王夢然)

(責編:周夢嬌、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