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三省一市如何協同創新發展?創新平台賦能“三鏈融合”

近日,上海德福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多功能復合纖維難以實現高添加量的問題解決了。
如何開發高性能雜化纖維材料,是困擾上海德福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多年的技術難題。“以前遇到技術難題,得自己想辦法去找資源,現在隻需要在平台提需求。”今年初,上海德福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揭榜挂帥公共服務平台發布需求榜單,最終被江蘇南通創新區先進功能纖維與應用技術研究所揭榜。雙方簽訂了技術委托合同,推動研究所技術成果轉化和科技項目孵化。如今,江蘇南通創新區先進功能纖維與應用技術研究所已研發出具備抗菌、導熱、阻燃等性能的短纖維材料。
企業發榜提出需求,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搭建平台、匹配資源,對接長三角高校院所揭榜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最終推動技術成果轉化,這種產業體系協同創新、聯動發展的場景在長三角地區並不罕見。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建設長三角科創共同體成為撬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
坐落在蘇州高鐵新城的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受訪者供圖
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高水平創新成果的“搖籃”。為打造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核心引擎,2021年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揭牌,該中心致力於從科學到技術到產業的關鍵環節探索科創一體化機制,開展跨區域跨領域重大技術攻關及關鍵核心技術集成創新,打通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通道,建設集聚全球創新資源的窗口。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作為核心力量參與該中心建設,和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實行一體化運行管理,全面推廣江蘇產研院改革經驗。
“2022年8月,三省一市科技廳(委)試點開展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重點任務揭榜工作,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兩大領域,遴選一批重大技術需求,面向全球發榜,推動產業技術需求征集與攻關,深度服務區域產業協同創新和一體化發展。”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長三角國創中心主任助理郜軍說。
除了聯合攻關合作機制,在推進協同創新方面,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還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能源環保等領域,聯合共建一批研發載體和重大集成創新平台,著力攻克影響國家產業安全的重大技術問題。
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實驗室。受訪者供圖
坐落在蘇州高鐵新城的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便是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籌建階段探索成立的重大集成創新平台,旨在以材料前沿引領技術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為核心任務,力爭打造創新資源集聚、組織運行開放、治理結構多元的材料領域創新高地。
“2021年初,我加入了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平常在上海給學生上課,沒課時來蘇州為企業解困。”趙冰冰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老師,作為長三角高校先進材料創新聯盟成員學校的老師,她對長三角一體化協同創新感觸頗深,“有這樣一個創新平台,讓我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和工業應用結合起來,既能實現更好的授課效果,又可以把習得的知識應用到企業服務中。”
據了解,2020年,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整合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近30所高校組建長三角高校先進材料創新聯盟,在江蘇省產研院原有集萃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基礎上,開展多樣化、多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及科技創新合作,加快培養創新人才隊伍。
“科創共同體建設啟動后,長三角區域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對接解決產業重大技術需求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明顯提升。”郜軍說,目前,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已與93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共建了聯合創新中心,凝練技術需求889項、企業擬出資26.7億元,達成合作482項、合同額11.3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