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長三角一體化 大數據解碼“南京核聚力”

2023年06月05日10:11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每天清晨,在馬鞍山、蕪湖、鎮江的高鐵站,一撥撥年輕人乘坐高鐵,穿過省界、市界,來到南京打拼。據互聯網各平台提供的數據,在每天來寧離寧的人數中,南京與長三角城市的人員往來佔了七成。長三角一體化,給南京“壓擔子”,也進一步打開南京的發展“疆域”。從一座“城”到一個“圈”,再到全球配置資源的強勁活躍增長極,也許南京的發展密碼就藏於其中。

一天天增多的“同城福利”

6月3日,早上7點,馬鞍山慈湖工業園,園中園路西北側的公交站台,已經有十多位乘客在等公交。他們要坐707路或867路去南京。

就在兩天前,寧馬慈湖公交樞紐正式啟用,南京江寧的3條線路可以跨界駛入樞紐站,實現無縫換乘。

在馬鞍山生活了近50年的聶守蘭要回江寧看望99歲的老母親,為此她特意在當地買了一隻麻鴨。“那個時候江寧水田多,一到農忙膝蓋吃不消,兩條腿都走不了路。馬鞍山旱地多,種蔬菜有余錢,我們村好幾位都嫁到馬鞍山。”聶守蘭回憶當時娘家所在的生產隊還不如夫家那邊富裕。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心城市以更快的速度發展,在聶守蘭眼裡“江寧成為大城市”,年輕人但凡有機會都愛往南京跑。

很快,707路跳下幾位來自南京的乘客,他們坐上馬鞍山的125路公交,到馬鞍山火車站,那裡集中了馬鞍山的大部分公交,到那換乘,去往採石磯或其它休閑的景點。還有幾位來自南京的乘客拖著行李箱,他們在馬鞍山買了養老居所,想過去住上一個月。

目前南京與周邊鎮江市、揚州市、常州市、馬鞍山市、滁州市、宣城市等毗鄰城市開通毗鄰公交52條,其中包含寧句軌道交通,還有寧馬軌道交通正在建設中。

來往的乘客中,往往都要“深入”南京。下了公交車,還要坐地鐵,快捷地通往南京四面八方。周邊城市開往南京的20條毗鄰公交線路,有16條途經南京的地鐵站,其中15條終點站就設在地鐵站。

不光是公交、地鐵,高鐵加速了南京與周邊的互動。

在鎮江、馬鞍山、蕪湖的高鐵站,早晚的G7274幾乎成為通勤列車,一二十分鐘就通達南京南站,再轉乘地鐵,抵達遍布南京的各式樓宇。

南京都市圈,是全國第一個獲批的都市圈,但這個都市圈不是“規劃”出來的。南京與周邊城市的密集互動自古已有,南京都市圈規劃成為南京與周邊抱團發展強大“助攻”。

從各大互聯網平台數據看,南京都市圈、長三角是南京對外互動的主要區域。以6月1日為例,南京來寧和離寧人數在七十多萬,其中長三角區域和南京往來的人數佔到了六成多。更多數據顯示,南京與長三角區域的人員往來佔比穩定在60%和70%之間。

仍以6月1日為例,大數據顯示,當天來寧人員來源地的前五名分別是鎮江(5萬多人)、滁州(3萬多人)、馬鞍山、上海和蘇州,后面三地當天的來寧人員均在2萬多人,旗鼓相當﹔當天的離寧人員目的地排名和來寧人員來源地排名相同。

由此可見,鎮江、滁州、馬鞍山與南京來往最為密切,已呈現明顯的同城化特征。

從馬鞍山市中心出發,走205國道,上寧蕪高速,再經南京繞城,到南京河西江山大街,左轉即來到南京兒童醫院河西分院,全程不到50分鐘。在醫院地下車庫,六七成的車輛來自周邊安徽地區,即便是偏遠地區的小患者,一兩個小時就能享受到這家全國排名前十的兒科醫院的醫療服務。

“花幾分鐘,在手機上提前挂個專家號,再開半小時車來看病,南京的大醫院就像在我們家門口!”馬鞍山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他的73歲老父親前幾年得了直腸腫瘤,開刀手術雖然是在本地做,但病症確診、術前術后診斷等關鍵環節,他們全部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完成。

周邊地區患者來寧就醫,最大堵點在於“挂號難”。早在2010年,南京市開始探索建設區域預約挂號服務平台,經過十余年努力,南京建成了全國唯一一個集約式、跨省的預約挂號服務平台,推出一系列惠民舉措:統一號源池管理,避免號碼浪費﹔分時段預約,能精准到幾點幾分﹔健康檔案線上查詢,患者可以回家等報告。

南京市衛生信息中心運行科科長管世俊介紹,目前,該平台共接入都市圈八市和金壇、溧陽的共計87家醫院,其中南京44家醫院中有95%以上的科室接入,包括兒科、婦科、呼吸科、心臟內科等挂號最難的熱門科室。

一次次在毗鄰區“破題”

南京大數據平台顯示,無論是來寧還是離寧,省外的滁州和馬鞍山在來源地和目的地人數排名中分別為第二、第三,在南京往返的群體中,大部分人員來自與寧毗鄰處。

近水樓台先得月,2019年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其中專列一節要求推進跨界區域共建共享。在這份綱要列舉的6個省際毗鄰區域中,南京與周邊地區的毗鄰區就佔到3個,即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

這三個毗鄰區分別涉及南京江北新區,浦口區和江寧區,三大板塊都將跨省毗鄰區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寫入當地“十四五”規劃,每年列出年度計劃,一步一個腳印把國家戰略落在實處。

在馬鞍山博望區,博望—江寧長江水一體化供水項目全部完成,首批惠及10萬人直接喝上長江水。博望區丹陽鎮居民此前喝的自來水需沉澱泥沙,且供水不穩定,現在用上從江寧接過來的自來水,和南京市中心的居民一樣,其飲用水要經過上百道檢測。

江寧橫溪街道曾投入資金570萬元購買兩省交界處的一幢三層樓房作為“兩省一街”警務室新址,而后江寧開發區再投入200多萬元對警務室新址提檔升級,為兩地居民開展“一站式”服務,積極探索在身份証辦理、戶籍遷移等業務方面的互辦互認。

江北新區與滁州來安按6︰4出資比例聯合成立南京揚子寧安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投融資和開發建設。目前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加速啟動。其中,南京北站站房招標工作已完成,地鐵4號線二期正有序推進站點施工﹔寧滁城際(南京段)、黑扎營大橋等項目正加快推進。

在滁州汊河,從江北新區轉移而來的軌道交通裝備企業已集聚上百家,每天這些企業的近半員工在南京與滁州之間通勤往來。

安徽金元素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依托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設備和先進儀器來保障產品質量,又借力后者的營銷網絡,打開國際市場。江北新區將金三力橡塑、南鋼盛達等產業項目轉移到滁州,與滁州簽署《產業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建設江北新區—汊河生物醫藥產業合作區。

浦口高新區與南譙經開區簽署合作共建協議,圍繞集成電路、智能裝備、工業物聯網等產業,在南譙設立1000畝“一體化發展共建合作園區”。目前,11萬平方米的標准化廠房一期項目已竣工交付使用。首個推薦合作項目總投資30億元的華瑞微半導體IDM芯片一期項目竣工投產,預計年銷售額10億元,這是滁州市第一家晶圓體制造廠。今年3月,滁州德蘭明海新能源儲能項目在南譙開工。該項目由南譙和浦口以“共招、共建、共享、共贏”模式引進,綜合利用南譙的空間優勢和浦口的科教優勢,在南譙投資50億元建設“德蘭明海長三角生產基地”,在浦口投資5億元建設“德蘭明海長三角科研中心”,達產后可實現產值超100億元、稅收2億元。

從南邊的江寧到北邊的浦口、江北新區,南京三個板塊以成立聯合開發公司的模式實質性推動毗鄰區的一體化示范區建設。

從交通互聯、服務共享、生態共治、治理協同再到產業互促,毗鄰區可以說是區域協同發展的先導板塊,南京的探索正一步步從區域資源共享走向同城化制度創新。

一步步緊盯“一體化”的關鍵

南京人員流動大數據顯示,每周的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來往南京的人員會明顯增多,到南京過周末的人遠多於工作日來南京的人。

截取5月20日至6月1日的人員流動數據,在這13天裡,無論是來寧人員還是離寧人員,高峰都出現在雙休日,即5月20日、21日,5月27日、28日。這兩個周末的來寧人數和離寧人數都比同一周的前四天(星期五來寧離寧人員出現大幅增加),大概有7%—25%的增長,雙休的流動總人數從80多萬上升到超過100萬人。

周末人員流動大幅增加,這意味著什麼?周末來往南京的群體大致有兩種可能:一是周末休閑來南京消費﹔二是周末回南京享受家庭生活。無論是哪一種可能,這兩大群體的規模都不可小覷。

雖然到南京新街口置辦結婚物品已是過去式,但新街口商圈客流中仍有三成來自南京都市圈地區。周邊青年對南京的喜愛早已超越了一般購物。在南京1912、河西夜未央、保利大劇院,皖E、皖M的車輛聚集,還有不少外來車輛,他們來南京是看劇看秀看展。

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更多高階的、多元的消費場景正在打造中。

馬鞍山青年許澤涵期待能加入到來往南京的流動大軍中。他說,最大的夢想是在南京就業。為此,他在臨近寧馬城際的站點買房。“出門步行10分鐘就能進站來南京。”數以萬計的青年人沿著南京通往各地的城軌沿線買房。許澤涵說:“2025年寧馬城際通車,如果那時能在南京找到一份工作,那就太美啦。”

設在淮安盱眙的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在南京設了兩處共1萬平方米的科研飛地,多家淮安企業的研發中心聚集在南京軟件谷和江北新區研創園。

長三角一體化,是發揮區域各地區比較優勢的一體化。南京科教資源居全國第三,百萬大學生和50多所科研院校是南京突出優勢。進一步釋放南京科教優勢,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認為,南京和合肥可以探索共建國家科學中心。南京的基礎理論科教實力能有力支撐合肥科學中心的建設,同時南京在自然資源和地球科學等領域擁有的資源能推動形成新的重點領域。如果國家科學中心的政策能夠覆蓋南京,對於未來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聯動發展無疑具有積極推動意義。

近年,南京強調做強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能級。南京的“水”漲起來,周邊地區的“船”自然會“高”。

研讀南京人口流動大數據,有一個現象值得探究。從上海來寧,周五和周六是高峰﹔離寧去上海,周日和周一是高峰。這從中看出,安家在南京就業在上海的人,多過於安家在上海就業在南京的人。

南京需要向上攀登,創造更多高薪崗位。

在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孫偉看來,南京對長三角一體化最大的貢獻就在於要做強南京都市圈,把一個高點變成一片高原,關鍵在於做強南京作為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制定實操路徑,切實增強帶動周邊的能力。

創新、消費、金融、樞紐等多種城市功能,需要大力強化。

2022年,南京金融存貸款規模突破10萬億元,金融業增加值、証券交易額、保費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標絕對額創新高,穩居全國前10﹔

作為國家布局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到2025年,南京要基本實現1小時暢行都市圈、2小時抵達長三角設區市、3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1日聯通全球﹔

在新興產業發展平台上,人工智能創新能力全國第四,擁有長三角運算最快的算力中心,還有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下一代互聯網工程中心、長三角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創新中心、長三角離岸數據中心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平台……

為國家貢獻戰略力量,為長三角一體化作更大貢獻,南京交出答卷再出發。(顏芳 董翔)

(責編:李靜曄、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