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徐州銅山:聚資源要素 賦能創新產業集群

2023年06月05日14:12 | 來源:徐州日報
小字號

落地銅山隻幾個月,江蘇晶英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便實現了“攀峰”。其主打產品藍寶石光纖幾度突破產品性能“極值”,成為了全球唯一可以批量提供30微米量級單晶光纖的高新技術企業。

深耕冷鏈行業28年,江蘇精創電氣股份公司始終在創新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為掌握核心技術,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精創電氣正努力尋求合作方協作突破冷鏈安全數據分析、制冷系統視覺識別、智慧節能硬件等行業關鍵技術。

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銅山眾多企業的行動共識。向“新”而行,也讓銅山產業發展不斷走向更高階。

企業有追求,創新有動力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創新,是產業走向更高端的不二法寶。

靠科技創新,銅山企業敢闖新賽道,不斷提升發展能級。

2021年,江蘇國傳電氣有限公司申報通過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去年升格為國家級,今年國傳電氣的目標是進入全國1000家重點小巨人企業。

一年邁上一個台階,國傳電氣靠的是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力。“國傳電氣是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譚國俊領銜創辦的企業,借助中國礦業大學國家重點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的優勢,從一家校辦工廠逐步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礦山重大機電裝備國產化、高性能變頻調速裝備國產化等領域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對進口設備的替代和超越。”國傳電氣人資總監董青告訴記者,2016年,煤礦行業整體不景氣,但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將產品的主戰場從煤礦拓展到非煤礦山,在行業的洗牌中,站穩了腳跟。

“我們每年的科技投入佔比大概在10%左右,這也是我們能夠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指標之一。這些科技投入,換來的是更高收益的回報。企業的銷售收入,從最初的兩三千萬元,到去年邁上億元大關,今年的目標是1.3億元。”董青告訴記者,實現今年目標的底氣,依然來自於科技創新,“公司自主研發的主通風安全應急電源系統正式投放市場,不但可以進一步提升井下作業人員的安全系數,還可實現煤礦井下柴油機供電系統國產化替代,把同類產品成本大幅降下來。”

在銅山,創新不僅有持之以恆的定力,更有鏈式發力的韌性。

落地銅山僅數月時間,晶英光電便實現了藍寶石光纖從70微米到35微米的量產,在國際賽道上躋身“頭部”競爭。晶英光電的一環發力,也帶動了激光產業上下游企業的聯動發力。

作為晶英光電的下游企業,江蘇中紅外激光應用技術產業研究院與晶英光電的強強聯手,一拍即合。“激光產業創新企業的集聚形成了良好的區域發展態勢。一方面,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集聚體更有利於吸引人才,提高區域的競爭力,促進區域內的企業形成攜手創新的合力。目前,我們在兩微米波段摻銩光纖激光器方面已經實現了單纖千瓦的高功率激光輸出。未來我們有信心將更多的研發成果實現產業化。”江蘇中紅外激光應用技術產業研究院科技副總王飛說。

來自銅山科技局的一組數據顯示,去年,銅山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192家,佔全市比重21.1%﹔新增高企123家,佔全市比重22.5%﹔獲批省市級成果轉化項目14項、省市級產業前瞻與關鍵技術項目14項。

平台有支撐,創新有后勁

創新,需要平台的有力支撐。如今,一條S型的大走廊串起了銅山科技創新的進階之路。這條科創大走廊以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范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等為核心,充分整合空間資源,高標准建設360萬平方米的科創載體,其中眾創空間、孵化器100萬平方米,加速器60萬平方米,產業化園區200萬平方米,集聚3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個國家級研發平台,3個國家級孵化器,118個省級研發平台,領軍人才和專業人才超過20000人。

“科創大走廊不是將創新要素簡單進行物理性質的聚合,而是讓這種聚合產生化學變化,釋放出更大的創新效應。”科創大走廊辦公室負責人陳不染表示。

徐州智暢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就是靠著這種“化學變化”,一步步向行業龍頭穩步邁進的。2018年,剛落地位於銅山區的科技創新谷時,徐州智暢還是一家不起眼的在孵企業。專注於智能化工廠解決方案的研發及產業化落地,企業自主研發的“交互式機器人柔性加工系統”和“自動化柔性生產線”等核心技術日益成熟,擁有專利130余項。2021年,徐州智暢順利出孵,在科創大走廊上繼續走技術研發的產業化道路,當年即實現產值3200萬元。去年以來,徐州智暢更是開啟加速裂變發展模式,廠房面積從原先的3000平方米擴張至17000平方米,擁有技術研發中心和生產制造中心兩大核心板塊,全年實現產值1.4億元,在主營產品智能白酒釀造領域全國市場佔有率達75%以上,穩居行業第一。

與徐州智暢一樣,奧譜佳測(江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科創大走廊上搭上了科技創新的“快車”。“2021年底落地科創大走廊時,我們看中的是這裡半導體產業的集聚,感覺應該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讓我們驚喜的是,這裡眾多的研發機構,對我們的技術研發有了很大的助力。目前,我們已擁有至少15個研發成果,並且實現了生產線的自主研發。”奧譜佳測研發部經理王彬印告訴記者,6月,企業將正式出孵,成為銅山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園的首批入駐企業之一,“除了奧譜佳測,還有5家同類的科創企業待入駐。產業的集聚,讓我對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今年的銷售收入,預計可實現翻番。”

與此同時,依托科創大走廊上的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5所高校組建的協“銅”創新發展聯盟,也不斷為銅山的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協“銅”創新發展聯盟,與東南大學、上海交大、山東大學、哈工大等“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合作,建設研發平台,助力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輻射帶動全區乃至全市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江蘇師大中紅外激光研究院在與國內多家著名激光裝備和應用企業達成合作的同時,為徐工汽車、美馳車橋等多家當地企業服務,運營首年即獲批江蘇省十大技術轉移優秀案例。海納生物的納米磁珠實現進口替代,鯤鵬基因熒光定量PCR儀獲省衛健委定點直採,正滿負荷生產,預計3—5年內可實現上市。

布局有謀劃,創新有未來

“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在他們有傳統、有優勢的技術研發上競爭,我們隻能跟在別人后面跑,但如果選擇好適合自己產業發展的賽道,也許我們就是領跑者。”徐州高新區科技局局長劉嶠說。

如何領跑,作為銅山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徐州高新區正在積極謀劃未來產業。圍繞銅山及高新區產業體系,銅山的未來產業目錄已日益明晰——前沿材料、高端科學儀器、新能源技術以及生物新技術。

在北京大學從事有機化學和核磁共振技術研究20余年的林崇熙教授,就是沖著“未來”而來。他致力研發的科研級氘代試劑及氘代新材料,將在銅山開啟“新征程”,競速“新賽道”。

“目前國內科研級氘代試劑的市場規模大約5億至8億元。我們的研發,可以填補國內部分復雜試劑的市場空白。”林崇熙信心滿懷地告訴記者。

對於未來產業,如今銅山正在加速布局——

新材料中晶體材料及器件形成集聚。第四代超寬禁代半導體材料氧化鎵、氮化鋁、金剛石已完成布局,氘代試劑、氘代藥物、氘代藍光材料全力推進,國際領先的原子粉體材料已經選址落地,航空碳纖維材料加快攻關。

打造國內第一家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園。提供4萬平方米高標准廠房,設立1億元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基金,成立江蘇師范大學物電學院產教融合基地,以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劉鴻飛博士為引領,年內引入10家以上高端科學儀器公司入駐,科學儀器品類達50種以上。

助力徐州新能源產業提檔升級。重點推進鈉離子電池百噸級生產線、釩鈦液流電池和永泰能源,甲醇發動機和深圳航能氫醇能源研究院、徐工新能源汽車的合作落地,搶佔“甲醇”經濟新賽道。

生物新技術主要在3D活細胞QPM-AI-器官芯片技術、胚胎芯片等生物芯片、國內領先入選省科技廳重大成果指南的腫瘤靶點篩選平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素藥物及生產設備等方向重點推進。

創新引領發展,創新引領未來,未來的銅山將一路向“新”而行,集聚更多的產業高地。(胡明慧)

(責編:李靜曄、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