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水產大省江蘇為何無緣十大特色水產種質資源

2023年06月05日08:15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聞海波在實驗室中觀察蟶蚌幼苗。 丁蔚文攝

橄欖蟶蚌。丁蔚文攝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2年全國十大特色水產種質資源,這些資源為初步突破繁育技術並初具規模的水產養殖物種,包括秦嶺細鱗鲑等10個,涉及魚、貝及兩棲爬行等多種類型,產業開發前景廣闊。令人扼腕的是,赫赫有名的養殖強省江蘇無一上榜。江蘇水產種質資源現狀如何?2022年全國十大特色水產種質資源江蘇有分布嗎?以特種水產養殖聞名全國的江蘇緣何落選?

“江蘇海水養殖,還沒有一條規模養殖的魚”

江蘇蝦蟹經濟中外聞名,淡水漁業產值30多年全國排名第一,且養殖大多為高產值魚蟹,其中特種水產養殖面積佔比超過76%,“蝦蟹”經濟已成為江蘇漁業的“金”名片。陽澄湖大閘蟹、盱眙小龍蝦、中洋河豚、太湖三白、長江三鮮、條斑紫菜等特色水產品早已成為市民餐桌的“寵兒”。在2021年我國首次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中,長江刀魚進入“十大水產優異種質資源”,長江刀魚在江蘇已實現人工繁殖和成魚養殖。而江蘇落選2022年全國十大特色水產種質資源,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研究員張朝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自然分布分析,十大特色水產種質資源中,黃條鰤游弋在黃渤海地區,但江蘇近年漁業資源監測,幾乎沒有監測到黃條鰤。

相比江蘇淡水魚蝦蟹特色養殖,張朝暉直言,“我們江蘇海水養殖,還沒有一條規模養殖的魚。”江蘇海水養殖規模較其他省份偏小,叫得響的是紫菜、文蛤、梭子蟹、海蜇等。

受限於江蘇的海洋自然條件,多年來江蘇海水魚“缺一條叫得響的魚”,也沒有過新品種認定。相較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它們區位優勢好,沿海開發資金投入以及科技、人員隊伍的投入都遠超江蘇。“海水魚我們是薄弱的,無論是技術還是苗種,原產地在江蘇幾乎很少,從育苗開始,種要去外省借種,養苗要買別人的苗,江蘇海洋本身缺乏這種優勢。”江蘇通州灣漁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金峰說。記者了解到,目前海上風電、深水網箱、海洋牧場等項目,江蘇在科技投入和種質資源方面缺乏相應優勢,與沿海兄弟省份差距也在拉大。

“名錄中橄欖蟶蚌,是江蘇土著瀕危物種”

幸運的是,在十大特色水產種質資源名錄中,江蘇還有唯一在江湖存活的土著物種橄欖蟶蚌。記者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了解到,橄欖蟶蚌有可能通過繁育、放流,在江蘇恢復自然種群。

橄欖蟶蚌是江蘇太湖、洪澤湖、高寶邵伯湖等重要瀕危土著物種,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中美淡水貝類種質資源保護及利用國際聯合實驗室、江蘇省漁業推廣中心在橄欖蟶蚌的人工繁育和養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為江蘇橄欖蟶蚌珍稀瀕危資源的增殖放流和種群恢復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正進行橄欖蟶蚌苗種繁育,目前已繁育成功。

橄欖蟶蚌是中國特有的淡水經濟貝類, 俗稱蜆子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我國湖北、安徽、江西等地著名的特色高檔河鮮,餐飲市場價達200—300元/斤,經濟價值高。橄欖蟶蚌濾食水體中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等,在天然水體自淨、池塘混養和尾水淨化處理中具有良好前景和價值。

“上次江蘇全省普查,高郵湖裡發現了兩隻橄欖蟶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養殖研究室主任聞海波說。上世紀80年代,橄欖蟶蚌曾經在長江支流、淮河及相通的河流、五大淡水湖(太湖、洪澤湖等)均有自然分布。近40年來,由於生境破碎化、水體污染等影響,我國橄欖蟶蚌自然資源急劇衰退,已處於受威脅或瀕危狀態。目前全國僅在安徽阜南段、鄱陽湖部分湖區等有零星分布,自然資源衰退嚴重。2016—2019年開展的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普查結果顯示,橄欖蟶蚌在江蘇已處於極度瀕危狀態。目前,湖北天門和安徽阜陽建立了橄欖蟶蚌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記者了解到,為實現橄欖蟶蚌的人工繁育保護及開發,在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項目、農業農村部物種資源保護項目及中央級基本科研等專項資助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首次突破我國珍稀食用貝類——橄欖蟶蚌全人工繁育關鍵技術。2018年起,淡水中心主任徐跑研究員牽頭組織開展聯合技術攻關,通過3年多的研究,在國內率先突破橄欖蟶蚌人工繁養系列關鍵技術瓶頸,與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等聯合開展池塘養殖技術和模式研究,2020年,突破了橄欖蟶蚌的全人工繁育關鍵技術。

“呼吁通過放流、套養,恢復江蘇橄欖蟶蚌種群”

如果說江蘇海水魚養殖要改變現狀頗有難度,橄欖蟶蚌人工繁育育苗成功並已開始養殖,作為珍稀食用貝類,它本身也是一個淡水碳匯養殖品種,有強大的淨水功能,通過濾食水體中富營養的生物餌料,轉化成優質蛋白,經濟價值高,目前不少淡水貝類資源尚未得到開發。聞海波說,橄欖蟶蚌這幾年繁養會發展很快,種苗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突破了關鍵技術后還有一個推廣的過程,目前已有幾百畝的示范養殖。

在淡水中心的中美淡水貝類國際聯合實驗室,記者看到的是塵埃一樣的蟶蚌幼苗,在顯微鏡下,它們密密麻麻在培養皿中爬動著,而手掌長的成年橄欖蟶蚌,肉嘟嘟的,雪白肥厚的蚌肉長到了蚌殼外面。

“一個蚌能繁育出來10萬以上幼苗,從5月份開始放大規格苗種,到11月份滿半年就能上市。”聞海波介紹,項目育苗基地每年在安徽阜陽保護區放流幾十萬隻蟶蚌,阜陽今年設計的育苗棚繁育量1000萬隻,蕪湖基地繁育幾百萬隻。去年阜陽開捕節、美食節,阜陽已經有一些養殖的橄欖蟶蚌上市了,塘口價一斤20—25元。在淡水中心的靖江基地可以繁育四五百萬,但我們還沒開展橄欖蟶蚌放流。橄欖蟶蚌生態套養模式是一畝3000—5000隻,收成 300斤左右,可增收3000—5000元,在安徽主要推精養魚塘和南美白對蝦池套養,套養效果不錯,阜陽幾個示范基地畝均增收4000元左右。宜興城旅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曹駿給記者算賬說,當地扁魚養殖一年一畝純利潤在5000元左右,“如果套養橄欖蟶蚌,利潤可以翻一番”。聞海波說,養魚塘相對水比較肥,包括吳江的鱸魚、高郵羅氏沼蝦都適合橄欖蟶蚌生態套養。此外,橄欖蟶蚌還可在尾水淨化區裡示范套養。江蘇主要是蝦蟹經濟,有300多萬畝河蟹養殖,蟹塘尾水生態化改造,生態塘面積不低於8%,魚池生態塘面積不低於10%,全省幾十萬畝的尾水淨化區面積如果利用起來,是養殖戶增收的又一個途徑,同時又恢復了橄欖蟶蚌資源。聞海波認為,江蘇是全國淡水養殖水平強省,如果推廣橄欖蟶蚌生態養殖,發展速度應該非常快、出效益也快。

“呼吁通過放流、套養,恢復江蘇土著橄欖蟶蚌種群。”相關專家表示,反觀安徽等地對橄欖蟶蚌繁育養殖的積極推進,無論是作為放流還是生態套養品種,在解決了橄欖蟶蚌繁育瓶頸后,江蘇應爭取在未來幾年內將其推廣應用於產業規模化養殖。此外,基於目前江蘇橄欖蟶蚌自然資源枯竭的現狀,專家建議在太湖、洪澤湖、高寶邵伯湖等特定河湖水域放流橄欖蟶蚌苗種。通過放流適宜性評估、試驗性放流、標記回捕、增殖效果評估等系列技術研發,建立橄欖蟶蚌增殖放流示范區,並逐年擴大增殖放流規模,助推江蘇養殖戶增收、湖泊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丁蔚文)

(責編:李靜曄、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