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人民日報丨江蘇昆山:在產業高地上鍛造更強韌性

本報記者 何 聰 劉志強 李 翔
2023年06月12日07: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 2023年06月12日 第01版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 2023年06月12日 第01版版面截圖

原標題:

在產業高地上鍛造更強韌性

——開局之年看昆山

昆山市區景觀。昆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1分鐘,一塊顯示屏發往終端。光電產業園,43家光電企業比鄰而居,年產值超千億元。

90秒,一台高端服務器組裝完畢。中科可控智能產線, “天闊”系列終端產品裝上“中國芯”,自動化生產馬不停蹄。

10分鐘,一台挖掘機下線。三一重機智能工廠,機械臂高速揮舞,運輸車來回穿梭,海外訂單忙碌趕制。

江蘇省昆山市,舉足輕重的產業高地,生機勃勃的發展熱土。

土地不足全國萬分之一,GDP佔全國4‰,實際使用外資佔全國9‰,進出口總額佔全國1.6%……昆山綜合實力連續18年位居百強縣市之首。2022年,昆山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

“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把經濟發展抓好,關鍵還是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的殷殷囑托,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昆山穩扎穩打、敢闖敢試,鍛造更強發展韌性,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示范。

——用好“全鏈條”,強鏈補鏈、固本強基,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

手機折疊屏、腕表曲面屏、汽車駕駛台大屏,走進維信諾展廳,輕薄的柔性屏琳琅滿目、身形百變。申請OLED相關專利1.2萬多件,主導制定第一份柔性顯示國際標准,連續5年位居同行業出貨量前四……落戶昆山17年,維信諾公司躋身多家智能終端品牌主要供貨商。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昆山逐步培育起電子信息產業。雖然筆記本電腦產量一度佔全球2/3,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依然存在,昆山人仍不敢懈怠。

打造“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核心產業鏈條!這兩年,昆山大力實施電子信息“固本”工程,推動“芯—雲—網—端—鏈”一體布局,先后吸引2000多家上下游企業成群入鏈。

追求極致,將“屏”點亮。α硅、低溫多晶硅、氧化物半導體、主動有機發光,4條新型顯示技術路線齊頭並進。

勠力攻堅,把“芯”做強。華天科技、艾森半導體材料等細分領域龍頭快速成長,從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材料及配套設備的完整產業鏈初步形成。

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促成價值鏈之“進”,也鞏固了產業鏈之“穩”。近年來,昆山規上工業總產值保持萬億元以上規模。

——下好“先手棋”,瞄准前沿、搶先布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先機。

1083公裡!搭載清陶能源生產的超高能量密度固態動力電池,上汽試驗車輛創下全球純電動汽車續航裡程新高。“相較傳統鋰電池,固態鋰電池壽命更長、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銀行、醫院、數據中心等備電儲能,戶外休閑使用大型‘充電寶’,都能派上大用場。”說起“獨門絕技”,清陶能源董事長馮玉川很是自豪。

2016年,馮玉川所在的中科院南策文院士團隊被昆山引進。短短幾年,技術成果“從0到1”,固態鋰電池產業化一路向前,企業估值已超200億元。

行業有陰晴冷暖,技術有迭代更新。深諳市場規律的昆山,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鏈式培育、梯次成長,做強“創新雁陣”。

打造新顯示、新智造、新醫療、新能源、新材料、新數字等6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水平規劃建設元宇宙、先進計算、生命健康等40個特色專業創新園區,主動搶佔智能穿戴、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賽道……創新引擎點燃,產業蒸蒸日上。去年,昆山高新技術企業增至2744家,佔蘇州1/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重提升至57.3%。

——擴大“朋友圈”,優化生態、合作共贏,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贏得主動。

第150萬台!5月4日,通力中國第150萬台設備從昆山發運,創造了我國電(扶)梯行業新紀錄。投資落戶27年,昆山基地成為芬蘭通力集團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產及研發基地,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昆山因開放而興,79個國家和地區的9600多個項目集聚於此。背倚廣闊市場、優化營商環境、厚植投資沃土,昆山“磁力”越來越強。

開年以來,外資項目捷報頻傳:總投資20億元的太古可口可樂昆山項目簽約,固特異輪胎增資2億美元擴大產能……一季度,昆山實際使用外資8.7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170.1%。

——鼓足“精氣神”,自強不息、止於至善,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贏得未來。

一輛轎車從30米高空墜下,以80公裡/時的速度撞向立於地面的另一輛轎車。下車車頭瞬間裂開,兒童汽車安全座椅上的仿真嬰兒卻完好無損,胸部幾乎沒有受到太大壓力……4月20日,一場耗資600多萬元的真車對撞實驗,驗証了“好孩子”新款座椅的安全性。

“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的歐美標准是50公裡/時,我們的標准偏要做得更高。別人延續傳統,我們硬要廣尋各種新材料,把航天領域用的蜂窩鋁搬過來。”年過七旬的好孩子集團董事局主席宋鄭還拼勁十足,“越是壓力大,越要推出硬核產品。一年四五百項專利,領先全球同行,難道還怕競爭?”

闖市場,企業不遺余力﹔拼經濟,干部主動靠前。

出台一批助企惠企政策,擦亮“昆如意”營商服務品牌﹔開展“保要素、爭訂單、優環境、促發展”企業大走訪,幫企業解決訂單、用工、物流、信貸等方面難題﹔吹響招商引資“百團大戰”沖鋒號,助企業拿訂單、引技術、找伙伴……開年以來,昆山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全力以赴穩增長、促發展。

“作為產業高地、開放前沿,昆山會比不少地區更早遇到新問題新挑戰。遇到了,就要想辦法解決好,蹚出一條路來。”昆山市委書記周偉感慨,這些年,昆山應變局開新局,產業底盤反而更穩,發展韌性也更強了。

這就是昆山,勇立潮頭、敢為人先,不會因成績驕傲,不會被困難擊倒,更不會讓機遇溜走。

開局之年看昆山,我們感悟著堅韌與頑強,看到了信心與希望。

(本報記者王漢超、楊遠帆、王偉健參與採寫)

(責編:周夢嬌、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